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精神病医院都尝试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开放管理,目的就是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我院对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7a的开放式管理治疗获得了较满意效果,尤其是在社会功能方面有了显著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应用单一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是把精神病药与多元化的心理社会性康复治疗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工娱治疗是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内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开放式工娱疗的康复效果。2003年6月-2005年10月,我们对收治的62例初发和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系统治疗后,对病情相对稳定的康复期患者实施开放式工娱疗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实施全开放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精神科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实施全开放管理逐渐代替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我们对实施全开放管理的患者与同期住院的接受封闭式管理的患者,通过入院时与出院前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住院期间的部分负性行为观察统计,发现前者较易令患者接受,也有利于疾病康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管理精神病住院患者陪护亲属的认知现状,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开放管理精神病住院患者陪护亲属实施健康教育和相应的心理干预,采用自编的亲属对治疗认知现状调查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陪护亲属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对医生的干预性治疗建议的领悟接受不一。心理干预前66.7%的陪护亲属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甚少,53.3%对疾病的诊断不知道,56.7%认为判断治疗有效标准为外显行为控制,53.3%要求药物大剂量治疗,73%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理解,63.3%认为系统正规治疗与预后的联系不重要,70%希望患者在1w~1mo治愈。结论对开放管理精神病住院患者陪护亲属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亲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传授监护技巧,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的管理质量对精神病的转归影响很大。为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的良好方法,对100例患者采用了量化管理方法,并与非量化管理100例作对照,观察1个月后,用NOSIE评分比较,结果显示量化管理组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因子分显著高于非量化管理组,激惹因子分显著低于非量化管理组(P<0.001或P<0.01),提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量化管理优于非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饮食管理,满足精神病患者营养需求。方法应用饮食异常登记本对饮食异常精神病患者的饮食进行管理,详细登记饮食情况,严格交接班,把饮食管理列入护理质量考核内容。结果饮食异常登记本的应用,加强了饮食异常精神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患者营养失调发生率由4.69%下降到0.48%,患者满意度由90.00%上升到96.74%。结论饮食异常登记本的应用,保证了饮食异常精神病患者的营养供给,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夏季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清晨开放管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6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AS、SDS评价开放效果,并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清晨开放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满意度测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夏季实施清晨开放管理,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同时文化程度高、有正规职业、非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需求更加突出。结论对男性精神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进医患关系,减少复发,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在监管场所中对精神病患者开展人文关怀的护理实践。主要是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包括能力建设、病房硬件设施、病房管理、护理操作和出入院的一般护理,认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不仅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护理关怀,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在得到良好治疗护理的同时,尽可能的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出狱后尽量不成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同时也能够提高护士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达到个人、社会和监狱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促进疾病的恢复方面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病群体,健康教育实施的范围广、难度大。另外,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以及康复阶段的患者选择在门诊治疗,就诊时间短,医护人员对患者无法实施连续性的观察和护理,要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只有依靠患者及家属的自觉和配合,为了保证精神病患者在门诊治疗期间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近2年来我们对门诊就诊的500余例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通过加强对在门诊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评估,结合每个患者以及家属的不同需求,制定出符合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对不同的患者及家属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精神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情况,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督促和帮助患者坚持服药,同时加强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为促进患者康复、使精神病患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重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主要种类、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住院期间患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为线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所患躯体疾病多种多样,以感染、营养代谢疾病及管理与设施不当所致疾病为多,心血管疾病是主要致死原因。精神科药物所致疾病应引起高度的注意。家属及患者的态度对护理的影响较大,精神病患者对躯体疾病的正确反映有困难。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伴发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护理的主动性,对保证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不仅涉及饮食、心理、治疗等方面,管理、医院的设施及家属方面的因素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观察患者住院全程。于人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定患者的疾病状况,自拟健康知识问卷评定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出院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健康知识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临床路经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能力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陪护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对精神病患者实施陪护的利弊。方法将实施陪护的251例患者作观察组,对其在住院期间发生冲动等负性行为、进出院时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得分、住院时间、疗效进行跟踪记录,将同期324例无陪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家属自拟问卷调查表,调查陪护意愿。结果实施陪护有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与消除,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对精神病患者实施陪护得到大多数家属的欢迎与认同。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科对住院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患者713例,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及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社会功能恢复较强。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病区管理及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可减少社会功能残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依据护理管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7.45±1.25) d、每月发作频率为(3.12±0.51)次/月,对照组为(57.36±3.02) d、(6.38±1.19)次/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对患者发作的控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护理精神病患者,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士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流失率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护理工作的质量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流失率为6.82%,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0.45%(χ2=6.947 4,P0.01)。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行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护士流失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女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团体,对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找出影响女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女性精神病患者的服药行为,保证治疗效果。结果:女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女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护士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护理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对42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对医生的技术水平、疾病诊断及治疗、如何预防复发等需求较高。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针对患者的需求特点,实施相应的施教对策,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精神病防治机构的环境设施和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封闭状态,住院患者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病室内,且不分病种、病情,一律不得随意外出[1].文献报道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2].我科2008年1~12月利用"3+X"全息导航系统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66例,均采用开放式管理,现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的治疗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对精神科实行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及开展各种训练。结果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提高了治疗和康复的效果。结论多年来,对于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病区管理,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和技术的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