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苗勒氏管混合瘤又称癌肉瘤,是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的高度恶性混合性肿瘤,好发于子宫体及卵巢,原发于输卵管者极为罕见,仅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1%-0.5%[1],该病早期诊断困难,需手术病理确诊,侵袭性强,预后差。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输卵管苗勒氏管混合瘤伴多发转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28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资料,探讨相关因素及适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2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总生存率35.7%.癌肉瘤5年生存率41.7%,中胚叶混合瘤5年生存率31.3%(P>0.05).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56.3%,明显高于Ⅲ、Ⅳ期的9.1%(P<0.01).子宫体积大于妊娠10周者,5年生存率0%,小于10周者,5年生存率53.0%(P<0.01).已绝经组5年生存率38 9%,高于未绝经组30%(P>0.05).应用Cox模型比较术后加放疗或化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放疗组明显高于化疗组,P<0.01.表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生存率与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大小有密切关系,与病理类型、是否绝经无明显关系,术后辅以放疗对提高生存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腹膜第二苗勒系统病变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女性盆腔及下腹腔腹膜与女性生殖器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不仅与女性苗勒管上皮发生来源相同,即都来自于体腔上皮及其邻近的间充质,还具有向苗勒管上皮及其间质分化的潜能。因此,目前将这部分具有很强化生能力的腹膜苗勒管上皮及间质称为第二苗勒系统(Secondarymulleriansystem)〔1,2〕。近年来,已揭示不少由女性腹膜发生的病变,其组织结构及抗原表达与女性苗勒管发生的病变相同。这些病变分为上皮性及间叶性二大类。上皮性病变包括浆液性、宫内膜样、粘液性及移行上皮等类型,间叶性病变包括腹膜蜕膜异位,宫内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女性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发生,肿瘤类型及诊断要点,方法:用普通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观察4例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的形态特点及肿瘤细胞对Vim,Act,CK以及ER、PR、CA125的表达情况,结果:4例中例1为良性中胚叶混合瘤(囊腺纤维瘤),例2为乳头状囊腺纤维瘤,部分交界性,例3为低度恶性腺肉瘤,例4为恶性中胚中混合瘤,免疫组化显示Vim,CK在上皮和间质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同时对ER和PR也有表达,上皮成分尚表达CA125。结论:腹膜原发性中胚叶混合瘤起源于第二苗勒管系统,是一类独立的肿瘤,其类型包括良性腺纤维瘤,交界性以及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组织学特征与生殖系统分化程度相同的同类型肿瘤相一致,诊断时应排除生殖无同类型肿瘤存在。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癌瘤成分是影响愈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着重探讨软组织肿瘤中瘤细胞具有上皮样形态的某些肿瘤的亚型,如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上皮样平滑肌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以及瘤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但不能确定分化的软组织肿瘤,如上皮样肉瘤、横纹肌样瘤、促纤维性小圆细胞性肿瘤、透明细胞肉瘤、血管周上皮样分化的肿瘤和混合瘤肌上皮瘤副脊索瘤,这些肿瘤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电镜均有各自的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8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资料,探讨相关因素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72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总生存率35.7%。癌从瘤5年生存率41.7%,中胚叶混合瘤5年生存率31.3%(P〉0.05)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56.3%,明显高于Ⅲ、Ⅳ期的9.1%(P〈0.01)。高于未绝经组30%(P〉0.05)。应用于Cox  相似文献   

7.
<正>卵巢癌肉瘤(ovarian carcinosarcoma,OCS),又名卵巢恶性苗勒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ullerian tumor,MMMT),为恶性混合性中胚层肿瘤中的一种,组织中含有恶性上皮成分及肉瘤成分,较为罕见。WHO将其划分为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一个亚型[1],但其临床表现较卵巢上皮性癌侵袭性强、进展更快,主要见于绝经后妇女。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原发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病理类型为癌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苗勒管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上皮-间叶混合性肉瘤,多发于子宫,宫外多发部位是卵巢,腹膜、肠管、阴道等处也可发生,但原发于阴道者非常少见,国外仅有4例个案报道[1-4]。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阴道的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而来的苗勒管腺肉瘤。  相似文献   

9.
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瘤,从病理大体及光镜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肿瘤呈单发囊性或多发囊性肿块以及弥漫囊状小结节累及盆腔或腹腔腹膜。肿瘤微囊衬以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细胞,瘤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其中1例瘤组织转变的恶性间皮瘤,3例瘤组织局灶性浸润肠壁深肌层,有7例肿瘤复发。结论 提出此病的病理诊断要点,还对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与腹膜恶性间皮瘤、性淋巴管瘤、腹膜假性黏液瘤以及腺瘤以及腺瘤样瘤的鉴别诊断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6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4例。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异常出血(65%),其次为子宫肌瘤病史(55%),下腹痛(40%)、盆腔包块(30%)、全身症状(25%)、阴道排液(15%)及组织物脱出(15%)。术前行诊刮术且明确诊断者3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者17例(85%)。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率为15%。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其术前诊断准确率低,诊断性刮宫对子宫肉瘤的诊断价值较大。若子宫肌瘤手术中肉眼见肿瘤切面呈鱼肉样,则提示肉瘤可能大,术中冷冻切片是决定术式、明确诊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女性生殖系的一些假恶性和假良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民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29-134,F002,T037
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可能引起误诊的女性残系类似恶性肿瘤的良性病变,以及镜下具有欺骗性良性外观的恶性肿瘤。前者有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修复性和炎性病变、宫颈内膜微腺型增生、子宫颈黏液腺增生、残留中肾管不典型增生、有异型间质细胞的纤维上皮性息肉、淋巴瘤样病变、输卵管假癌性增生、妊娠黄体瘤、妊娠和产后巨大孤立性黄素化滤泡囊肿、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假肉瘤性附璧结节和腹腔或盆腔的假瘤性病变;后者包括宫颈轻微偏离性腺癌、微腺型子宫腺瘤、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有良性欺骗性外观的卵巢转移性肿瘤、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卵巢囊性粒层细胞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黏液样平滑肌肉瘤和Mullerian腺肉瘤等。  相似文献   

12.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很少见,来自残留的胚胎细胞或间质细胞化生。肿瘤含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又称癌肉瘤。包含恶性上皮及恶性间质成分。占所有宫体恶性肿瘤的1%~6%,发病率为每年8.2/百万妇女。癌肉瘤进一步分为含有同源性或异源性间质来源者。同源成分包括内膜间质,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异源性成分包括那些原来不属于苗勒系统内的组只,如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肿瘤1 上皮性肿瘤1 1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 2 上皮内肿瘤1 2 1 鳞状上皮1 2 2 腺性 (腺瘤 )1 3 癌1 3 1 鳞状细胞癌1 3 2 疣状 (鳞 )癌1 3 3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1 3 4 梭形细胞 (鳞 )癌1 3 5 腺癌1 3 6 腺鳞癌1 3 7 黏液表皮样癌1 3 8 腺样囊性癌1 3 9 小细胞癌1 3 10 未分化癌1 3 11 其他1 4 类癌2 非上皮性肿瘤2 1 平滑肌瘤2 2 脂肪瘤2 3 颗粒细胞瘤2 4 胃肠间质瘤2 4 1 良性2 4 2 具有不确定的恶性潜能2 4 3 恶性2 5 平滑肌肉瘤2 6 横纹肌肉瘤2 7 卡波西肉瘤2 8 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多成分分化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分析37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6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2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7例,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混合瘤2例)的临床、病理、合并症、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不同类型肿瘤均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16例伴平滑肌分化,14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其中8例同时伴2种分化成分;37例中有9例伴发子宫平滑肌瘤(其中1例同时伴发腺瘤样瘤,1例伴发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均可伴发多成分分化及其他类型肿瘤,具备多样性病理形态特征,其中以平滑肌分化及性索样分化最为常见;并发肿瘤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肿瘤预后与多成分分化的数量及类型关系不大;肿瘤有无浸润及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于甲状腺的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以颈部包块伴声音嘶哑就诊。CT显示颈部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气管受压。组织学显示,瘤组织大部分排列成实性片状,瘤细胞核大,空泡状,含有明显的核仁,部分瘤细胞胞质空泡化,内含红细胞。除实性区域外,还可见内衬不典型内皮细胞的不规则互相吻合的血管腔。周围淋巴结内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瘤细胞Ckpan(AE1/AE3)、CK19、CD31、CD34和FⅧRAg(+),TG、TTF-1、calcitonin、S-100、EMA和HMB45(-)。结论原发于甲状腺的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临床主要应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鉴别。  相似文献   

16.
正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以往称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发生于肾的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主要表现为肾区疼痛和包块,临床少见,症状及体外辅助检查结果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该肿瘤恶性度高,预后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1岁。既往有肺部结核及右侧肾结石病史,主诉右侧腰部疼痛伴发热一  相似文献   

17.
<正> 癌肉瘤是一种含有上皮和间叶组织两种成分的混合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子宫、乳腺、鼻咽、食管和皮肤等部位。发生于肺内者极少见。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将肺癌肉瘤分为胚胎型癌肉瘤(肺母细胞瘤)和其他癌肉瘤。胚胎型癌肉瘤由Bar-  相似文献   

18.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可发生癌的部位,几乎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癌,大体形态各异,镜下可见各种类型肉瘤样图像,癌的成分少,分化高,肉瘤样癌中癌的成分CK或EMA(+)阳性率100%,而肉瘤样成分CK阳性率为26%,EMA阳性率为17.9%[1]。  相似文献   

19.
腹膜是一层连续的浆膜 ,表面有一层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 ,称之间皮 ,其下为疏松的结缔组织 ,内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它覆盖着盆腔器官的表面 ,如输卵管、子宫体及子宫颈的上前部 ,称为这些器官的浆膜 ,覆盖着双侧卵巢表面的称生发上皮。盆腔中很多陷凹及腔隙都由腹膜覆盖 ,如子宫后陷凹、膀胱及直肠旁隙、卵巢窝及输卵管卵巢间隙等。各韧带也是腹膜所包裹的。腹膜可发生很多病变 ,例如炎症、粘连及发生较多类型瘤样病变或肿瘤 ,它比男性腹膜更易发生肿瘤 ,尤其原发性腹膜肿瘤 ,明显地多发生于女性[1] ,过去对它认识不足 ,常将腹膜化生性…  相似文献   

20.
腹膜第二苗勒系统肿瘤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罕见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女性腹膜第二苗勒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腹膜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征。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例1女性,69岁。因盆腔肿物、积液入院。术中见腹膜饼状,满布结节;升结肠、乙状结肠表面及直肠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