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 ,《黄帝内经》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认识。1 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男性生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丈夫八岁 ,肾气实 ,发长齿更 ;二八 ,肾气盛 ,天癸至 ,精气溢泻 ,阴阳和 ,故能有子 ;三八 ,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 ,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 ,筋骨隆盛 ,肌肉满壮 ;五八 ,肾气衰 ,发堕齿槁 ;六八 ,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 ,发鬓斑白 ;七八 ,肝气衰 ,筋不能动 ,天癸竭 ,精少 ,肾脏衰 ,形体皆极 ;八八 ,则齿发去。”这段论述 ,明确指出了男性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 :人出生后 ,经过生…  相似文献   

2.
《内经》认为睡眠,即"寐","寐"与"寤"是人体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一种生理性调节行为,而这种调节行为主要是卫气有规律的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的结果.失眠,《内经》称为不寐,其病机应从睡眠的基本机制上来探求.因而对于失眠,笔者遵《内经》之义,拟从营卫学说的角度来论述失眠的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3.
中风之病 ,历代皆有阐述 ,而对本病的最早认识 ,当首推《内经》。《内经》虽对中风病的认识未见专篇论述 ,但却散见于诸篇之中 ,涉及到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治法诸方面 ,尤其对中风病因的阐述 ,详实而精辟 ,今重习温之 ,颇有所获。1 风邪乃中风病之首因《内经》首论风邪可以直接侵袭人体 ,发为中风 ,实乃真中风也。《素问·风论篇》 :“风之伤人也 ,……或为偏枯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 ,亦为脏腑之风 ,各入其门户所中 ,则为偏风。”说明风邪侵入俞穴 ,偏中于脏腑经络 ,引起半身不遂的偏枯病。《灵枢·刺节真邪》篇云 :“虚邪偏客于身半 …  相似文献   

4.
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辨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州都之官”,古今医家均以膀胱为水液会聚之处解释,唯“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一句,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5.
《内经》刺痹法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伟  程玲 《四川中医》2007,25(4):26-28
《内经》论针治痹证,强调辨证施治,补泻分明,且针法丰富。据《内经》之论,临床用以治疗各类痹证,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一)《内经》是西汉时代四大医学流派(医经家、经方家、房中家、神仙家)中医经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查证,现存文史中最早提到《内经》书名的,是西汉(公元前32年)时我国第一部有关图书目录  相似文献   

7.
史永刚 《世界中医药》2007,2(4):236-237
在临床上治疗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时,心理治疗尤显重要而迫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形神合一”的心身健康的思想,对心理治疗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认识。《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宣明五气论》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论述了“神志”与脏腑的关系。《灵枢.本藏》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则论述了心理因素与身体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其主宰,最初是多归于“神仙”、“上帝”、“圣人”的创造,因而对许多自然现象,如日月、山川、雷电、雨雪、干旱、疾病、死亡等无法予以解释时,就认为是“神仙”、“上帝”的主宰。正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为鬼神所统治,所以在原始社会末期,  相似文献   

9.
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除古代哲学思想“精气”为万物本根说的渗入建立生命的物质观外,还受到当时认识和解释自然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启迪,创造性地提出了生命活动对立统一运动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
《内经》的成编开创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随着医药学术的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医药学术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内经》内容的分析和推断,这一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现存《内经》各篇的内容及其文笔来看,显而易见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作品,因此《内经》的编纂成书时代,就成了历代诸多史学家和医学家潜心探讨并考证的课题。诸多学者根据各自的观点和所掌握的资料不同,见仁见智,就《内经》的成编时代,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诸多看法。有人认为成书于先秦战国有人认为是战国秦汉之间的产品,也有人明确指出编纂成书的时代当在西汉,近年来更有人提出成书于东汉或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之范畴,《内经》称其为"消瘅"。本文整理挖掘《内经》关于"消瘅"的成因、病机、治疗以及传变预后的精辟论述,探讨分析其精要以借鉴于今之临证。糖尿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祖国医学对其有丰富的论述和悠久的认识历史,《内经》将糖尿病称为"消瘅",作为以消渴为主症的疾病的总称。笔者不揣鄙陋,将《内经》对本病病机与调护的认识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泉,是业中医者的必读之书。盖因年代久远,文义古奥,差讹错简甚多,给初学者带来种种困难,只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始可得其真要,目牛无全。下面谈谈学习《内经》的有关方法,冀以抛砖引玉,有益后学。一、字词落实,善于比较学习《内经》,领会医理,要先通文理,重在字词句落实。《内经》中古字、僻字较多,通假,转借亦不少,凡论中一字(词)数见者,需要集中比较,分类析义,以资鉴别。如“能”,在《素问·阴  相似文献   

14.
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处处体现了对《内经》理论的具体运用,从诊断到治疗皆如此。可以说,《内经》是仲景学术的理论渊源,仲景学术则是对《内经》理论的成功实践和发展。下面,试就仲景学术与《内经》的关系作一浅探。一、论病以阴阳为纲阴阳为万物之纲纪,这是《内经》中最重要的学术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此有精辟而概括的论述。《素问·四气调神  相似文献   

15.
《内经》对脑的论述精辟,其有关脑的生理,病理与诊断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各章节之中,惜缺乏系统性与独立性。当今,中医药治疗脑病有显著进展,发掘、整理《内经》有关脑的藏象理论体系,有重要临床意义。一、脑的藏象概念《灵枢·海论》谓:“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相似文献   

16.
17.
《内经》论痈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经》痈证的含义、病因病机、病证、诊断、治疗等作了论述 ,指出内经痈证论述详尽 ,为后世痈肿疮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桂枝加附子汤条文及组方的分析,并与《内经》相关条文互参以加深理解。同时,联系《内经》读《伤寒》,以《伤寒》’印证《内经》,不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脾同治理论在二千多年前成书的《内经》中已有相当丰富与精辟的论述。《内经》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很容易导致肝脾同病,所以在治法上主张肝脾同治,从而构建了初具规模的肝脾同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内经》集上古医学之大成,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临证分型、预后转归及防治调护多有论述,并初步形成辨证施治的体系,成为后世防治消渴病的理论渊源。1 病名 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其曰“脾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究“消渴”之含义,包括“病”、“症”与病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其中,“病”指具有典型症状的消渴病,如消中、消瘅、肺消、鬲消、食(亻亦)等病名;“症”指渴饮、善食易饥的症状,即消渴候;病理机制指胃肠结热、津液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