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拟比较血液筛查核酸检测(NAT)阳性标本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数据分析,旨在研究探讨如何提高ELSIA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灵敏度。方法对55 499例常规ELISA检测非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样标本,其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标本,用NAT检测技术8例混合检测,从中比较NAT检测阳性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结果血清学检测非反应性标本中11例HBV DNA阳性标本,1例HCV RNA阳性标本,HIV RNA未检出。结论 NAT与ELISA的血液筛查检测互补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窗口期漏检是目前ELISA漏检的最大因素。2)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病毒亚型对以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技术基础的ELISA方法会降低ELISA检测性能。3)ELISA检测灰区的设置在理论上可以减少因试剂检测灵敏度而造成的漏检现象,但仍无法解决因病毒变异、病毒亚型和因窗口期而造成的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 HIV-1的基于核酸序列扩增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NASBA-ELISA)法。方法根据 HIV-1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序列设计引物对 HIV-1 RNA进行基于核酸序列扩增(NASBA),结合微孔板中液相杂交和酶标显色反应检测核酸扩增物,并对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可检测到0.1 fg/μL的RNA,且对 HIV-1具有特异性。在120例临床样本的检测中,其检测准确度高于常规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法。结论 NASBA-ELISA方法能灵敏并特异地检测 HIV-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6 854例,均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再次进行NAT检测,分析ELISA、NAT检测结果。结果 76 854例样本中血清学检测合格75 563例(98. 32%),不合格1 291例(1. 68%),75 563例血清学检测合格样本中经NAT检出HBV-DNA阳性90例; 75 563例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不同性别HBV-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重复献血者HBV-DNA阳性检出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 0. 05);随着年龄增长,HBV-DNA阳性检出率呈增长趋势(P 0. 05)。结论 ELISA试验对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感染性指标具有较高检出率,但仍存在漏诊风险,辅以NAT检测,能有效降低临床输血感染残余风险,有助于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核酸检测技术在酶联免疫吸附法漏检HIV和HBV血样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核酸检测(NAT)技术筛查经两遍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项指标均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方法 将ELISA法检测的阴性标本采用六混样用两种试剂进行平行核酸检测,在检测出阳性标本后,也用两种试剂对其拆分进行单管核酸检测.结果 4 879例ELISA法检测呈阴性的标本中,核酸检测出1例HIV阳性样本,6例HBV阳性样本.结论 开展核酸检测可以提高临床用血质量,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强力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6.
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灰区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与验证该实验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验设置0.9倍临界值(CO值)的合理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EP12-A2指南,通过试验确定HBsAg试验C5~C95区间即灰区。对HBsAg灰区标本进行抗体确认试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HBsAg试验最佳CO值。通过实验室既往数据,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单阳性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分布(S/CO值)与灰区的关系。结果 (C50±20%)水平检测结果阴性数和阳性数均大于或等于95%,(C50-20%)~(C50+20%)水平范围包含C5~C95区间,灰区范围应在0.712~1.103倍CO值区间内。对44例HBsAg灰区标本(S/CO值0.900~0.990)进行中和试验,结果均为无反应性。绘制HBsAg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最适CO值为0.063(现用CO值在0.055~0.060)。2010年11月2日至2013年12月31日检测标本研究886 291例患者,HBsAg阳性标本包括135例灰区标本,其中7例核酸检测法(NAT)检测结果均为反应性;共检出HBV-DNA单阳性标本421例,其HBsAg检测结果(S/CO值)分布区间为0.200~0.400,与阴性标本分布区间重叠、距0.9倍CO值较远。结论该实验室现阶段HBsAg试验设置0.900的CO灰区过于严苛,试验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报道所提供的4种灰区评价方法为其他实验室在设置ELISA试验灰区方面提供了1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酶标洗板机洗板程序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将已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者血清样本30份和HBsAg 0.5 ng阳性及2 ng阳性质控血清按酶标仪清洗方式分行洗、板洗2组,每种洗板方式依清洗次数分为5小组,采用ELISA法对样本进行HBsAg检测.结果 在相同工作条件下,洗板次数以8~9次为宜,本次试验采用行洗法洗板假阳性率略低于板洗法洗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标洗板机的洗涤次数直接影响ELISA法检测结果 判定,不同洗板机依据性能需设定相应的洗板程序,并严格操作规程,以降低由洗板引发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 相似文献
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内源性哇巴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血清内源性哇巴因(EO)浓度测定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促进对这一新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研究。方法利用外源性哇巴因免疫家兔制备哇巴因抗血清,用棋盘试验确定抗血清的稀释度及包被抗原的浓度;进行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特异性试验。结果以抗血清稀释度为1:10000、包被抗原浓度为1μg/ml时标准曲线最理想,灵敏度为0.23μg/L,血清EO高(2.4μg/L)、中(1.2μg/L)、低(0.6μg/L)浓度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4.7%,批间变异系数为12.3%;高、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6.3%和91.4%;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无交叉结合反应,与地高辛存在1.8%的交叉反应。用该法测定正常人(10例)、孕妇(23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例)血清EO含量分别为0.51±0.17、0.81±0.26、0.74±0.20μg/L。结论该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特异和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对内源性哇巴因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5)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核酸检测(NAT)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20年8月无偿献血者3689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HIV初筛反应性标本367例,对初筛阳性者均给予ELISA及NAT检查,并经免疫印迹试验(WB)验证。统计ELISA、NAT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与WB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ELISA、NAT检查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ELISA、NA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ELISA、NA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6.35%(60/367)、13.62%(50/367),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WB检测确诊为HIV感染者38例,阳性率为0.103‰(38/368932);NAT检测与WB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20)高于ELISA检测(Kappa=0.649);NAT诊断HIV感染的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ELISA(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NAT检测诊断HIV感染的AUC大于ELISA检测(P0.05)。结论 NAT检查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诊断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且诊断价值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10.
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 1 2初筛实验大多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方法 ,但普遍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我们采用微孔板核酸杂交 - ELISA技术 ,以蛋白印迹法 ( WB)作对照 ,检测抗 - HIV1 2初筛实验阳性标本。结果显示采用微孔板核酸杂交 - ELISA方法 ,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与确认实验结果符合率为 1 0 0 %。对 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 ,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标本本站初筛及确认实验结果均阳性的标本 1 4份 ,初筛阳性而确认实验结果阴性标本 60份。抗 - HIV1 2 4 Ncu/ml定值血清 ,由卫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核酸扩增技术(NAT)在广州市献血员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139名无偿献血员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对四项ELISA检测阴性和ALT≤40U/L者血样,用COBASs201系统进行HBVDNA、HCVRNA、HIVRNA检测。NAT反应性样本、HBV、HCV和HIVELISA检测阳性血样以COBASAmpliScreen试剂盒鉴定。【结果】22139名献血员中,21776例双试剂血清免疫学检测阴性,其中19例为NAT反应阳性,检出率0.087%(19/21776),后经NAT鉴定检测,HBV、HCV和HIV反应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51%(11/21776)、0.028%(6/21776)和0.009%(2/21776)。126例HBsAg阳性样本中,25例NAT阴性,其中15例HBsAg中和试验阳性,为低水平慢性感染携带者。50例anti‐HCV阳性血样,4例为NAT阴性,补充ELISA检测为anti‐HCV阴性。16例anti‐HIV阳性样本中,7例为NAT阴性,其单样品核酸检测(ID‐NAT)和补充ELISA检测均为anti‐HIV阴性。【结论】NAT血液筛查对HBV、HCV和HIV经ELISA检测阴性样本的检出率较高,在该地开展NAT血液筛查,对于降低输血残余危险有重大意义。少量HBsAg阳性的低水平感染慢性携带者,汇集核酸检测(MP‐NAT)阴性,HBsAg筛查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chemerin受刺激后可进一步扩增炎症信号,导致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提示chemerin可能作为软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在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关节液和血清中的chemerin水平进行检测,骨关节炎影像学严重程度评分采用国际公认的Kellgren-Lawrence(K-L)评分系统。结果与结论: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Kellgren-Lawrence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981,P<0.001和r=0.901,P<0.001),且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关节液中chemerin水平呈正相关(r=0.596,P<0.01)。结果表明,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影像学K-L分级严重程度正相关,chemerin水平可作为骨关节炎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全自动血液核酸筛查及阳性献血员追踪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建立献血者全自动核酸检测方法,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全自动核酸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查血液基础上,选用全自动汇集仪进行血样汇集(24人份),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上提取样本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COBAS AMPLICOR进行扩增和检测结果,用国际标准核酸质控品考评检出限量,对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经考评及常规应用表明,全自动汇集、全自动核酸提取及扩增和检测95%的检出限量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分别为38.9、17.4IU/ml和20.6拷贝/ml,95%的可信限分别为[21,323]、[10.5,342]和[12,300]。通过对16512个样本共688汇集池分析,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为0.048%,其中7例为Anti-HBc阳性,其余1例亦转换为阳性。HCV RNA和HIV-1 RNA未检出阳性,6例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3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结论本实验结果认为全自动血样汇集,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方法可应用于血液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女性宫颈癌,并对部分患者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对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及妇科体检者651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28例细胞学阴性者和13例低级别病变以上患者检测HPV-16、-18型。结果651例样本检出低级别病变11例,高级别病变2例,检出率分别为1.69%和0.31%,总检出率为2.0%;28例细胞学阴性者检出HPV-16、-18型3例,感染率为7.14%;13例低级别以上患者检出HPV-16、-18型6例,感染率为46.15%,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简便实用,适宜于女性宫颈癌筛查;联合HPV-16、-18型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核酸扩增技术在上海血液筛检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目的 为正确评估目前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的血液安全性,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检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防止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窗口期漏检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Procleix~(TM)TMA HIV-1/HCV检测方法,分2个阶段,分别以8份样品和24份样品混合的形式,总共筛选了103539份上海市区的献血标本。结果 发现5份第2次酶免检测(EIA-2)HCV抗体和NAT同时阳性的标本,同时也发现275份(0.27%)EIA-2 HCV抗体阳性但NAT阴性标本和107份(0.10%)EIA-2 HIV抗体阳性但NAT阴性的标本,未发现血清抗体转换窗口期标本。结论 上海市的血液安全水平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HCV和HIV的感染危险性已经小于1:100000,Procleix~(TM)TMAHIV-1/HCV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在中国血液筛检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Ayse Esra Karakoc Rukiye Berkem Hasan Irmak Ali Pekcan Demiroz Idil Yenicesu Nigar Ertugrul Önder Arslan Sabri Kemahli Sevinc Yilmaz Osman Ozcebe Abdurrahman Kara Gulsum Ozet Ziya Cibali Acikgoz Tulin Acikgoz 《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2017,56(5):732-737
Purpose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propose an algorithm for initial anti HCV EIA reactive blood donations in Turkey wher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 are not yet obligatory for donor screening.Methods
A total of 416 anti HCV screening test reactive dono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3 blood centers from three cities in Turkey were tested in duplicate by Ortho HCV Ab Version 3.0 and Radim HCV Ab. All the repeat reactive samples were tested by INNO-LIA HCV Ab 3.0 or Chiron RIBA HCV 3.0 and Abbott Real Time HCV. Intra-assay correlations were calculated with Pearson r test. ROC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IA tests and the confirmatory tests.Results
The number of repeat reactive results with Ortho EIA were 221 (53.1%) whereas that of microEIA, 62 (14.9%). Confirmed positivity rate was 14.6% (33/226) by RIBA and 10.6% (24/226) by NAT. Reactive PCR results were predicted with 100% sensitivity and 95% specificity with S/CO levels of 8.1 with Ortho EIA and 3.4 with microEIA.Conclusions
Repeat reactivity rates declined with a second HCV antibody assay. Samples repeat reactive with one HCV antibody test and negative with the other were all NAT negative. All the NAT reactive samples were RIBA positive. None of the RIBA indeterminate or negative samples were NAT reactive. Considering the threshold values for EIA kits determined by ROC analysis NAT was decided to be performed for the samples above the threshold value and a validated supplemental HCV antibody test for the samples below. 相似文献18.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在大规模临床用血输血传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方法 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抗-HBV和抗-HCV,以及抗-TP,非反应性标本再用国产HBV/HCV/H IV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从中筛查出ELISA检测非反应性,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对NAT阳性标本跟踪采样检测以确认血清学转化,或用进口核酸试剂复核检测确认核酸阳性。结果使用8份混样、阳性标本汇集池一次拆分的自动化检测模式,55 499人份ELISA检测合格的血标本中共检出11份HBV核酸阳性标本,1份HCV核酸阳性标本。其中3份经跟踪采样检测确认为HBV感染窗口期标本,1份由罗氏试剂复核检测确认为HCV感染窗口期标本。其余8份HBV核酸阳性样本经"两对半"检测确认为现行ELISA血筛漏检的HBV隐匿性感染或其它感染类型标本。结论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对我国较为复杂的HBV低滴度感染标本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对免疫指标合格的血液采用美国Roche Cobas Amplicor全自动PCR诊断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样本混合采用48人份×50μL汇集,采用汇集池阳性的再分拆检测。结果 70 953份无偿献血标本中,HBV DNA阳性10份(1.4/10 000),未发现HCV RNA和HIV-1 RNA阳性样本。结论血站系统采用微量标本混合方式使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筛查血液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