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钾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临床效果,及最佳的补钾途径.方法:经肠道补钾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患者21例,观察治疗中血钾变化,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肠道补钾治疗后,血清钾在4h内恢复正常,明显优于经静脉补钾.结论:肠道补钾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的疗效好,是优于经静脉补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钾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据资料报道,每公斤食品中钾含量从百毫克至十多克,每升淡水中只含数毫克。~(40)钾的丰度为0.118%(一克钾中含~(40)钾31.45Bg)。由于钾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所以~(40)钾对人类照射的吸收剂量很大,占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1/3左右,钾进入人体后均匀分布于每个器官和组织中。  相似文献   

3.
正夏天出汗多,体内的钾随汗液流失,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补钾。特别值得推荐的几种补钾食物是紫菜、蘑菇和豆类等,而且这些食物能量低,营养素高,能提供多种营养素和矿物质。蘑菇中口蘑、榛蘑等含钾量很高,可以用来熬汤喝,银耳含钾也较多,用银耳做银耳枸杞莲子汤,也不错。红茶和绿茶中的钾也不少。还有.小麦胚芽中的钾也达到1523毫克/100克,也是夏天补钾的好选择,可以早上冲着喝或者作为下午的加餐喝都可以。  相似文献   

4.
小儿低钾血症在临床上较常见,而且后果严重,已引起广泛注意。现就钾的生理作用、本症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分述如下。钾的生理作用一、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是钾的主要生理作用。细胞内一些酶的活性,必须有高浓度的钾存在。如维持钠——钾三磷酸腺苷水解酶、三羧酸循环中的磷酸化酶及含巯基酶的活性。细胞内糖代谢需有钾参加,1克糖元分解成葡萄糖时,可释出0.15毫当量的钾(约为6毫克钾);而合成1克糖元时有0.15毫当量的钾进入细胞内。蛋白质代谢也需要一定量的钾,每合成1克蛋白质可贮留0.45毫当量的钾  相似文献   

5.
肝病时的钾代谢紊乱主要为低钾血症。据报告重症肝病时体内钾储备显著降低,低钾血症常见,其发生率为3.40~31.58%。病因:低钾血症的病因,可分为三大类: 一、钾的摄入不足:禁食或厌食是常见原因。肝病时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致使钾的摄入不足。晚期肝硬化时体内钾储备显著降低,补钾  相似文献   

6.
人体总钾约3,500mmol,其中98%存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钾浓度仅3.5—5.0mmol,但对人体的影响细胞外钾比细胞内钾大。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血钾紊乱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将我院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一分析。65例患者中血钾异常看40例,占61.5%。其中低钾32例,占49.2%,1.8~2.8mmol有10例,占15.4%,2.81~3.8mmol有22例,占33.8%。肝硬化失代偿期多见低血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结果研究了钾肥用量、钾肥分次施用对烤烟含钾量影响,两年结果初步表明,增加钾肥用量,没能显著提高烟叶含钾量。高钾处理的烟叶含钾量仅比低钾处理提高02%左右,但却增加K2O量14kg/667m2。钾肥的分次施用,对烟叶含钾量影响较小,表现出随前期钾肥施用量的减少,烟叶钾含量减少的趋势。针对研究中的烟叶低钾状况,指出了植烟土壤环境是可能影响烟叶含钾量主要因子。建议是否需要重新考虑烤烟钾肥合理施用数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钾是生命必须的矿物质之一。近20年来,临床工作者越来越多注意疾病过程中的血钾改变,特别是血钾过低,更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我院近几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连续救治了两例甲亢引起的低钾麻痹病人,因发现及时,救治有力,病人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何谓甲亢性低钾麻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甲亢。甲亢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简称,是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过多所致的高代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怕热、多汗、易怒、心慌、消瘦、乏力、突眼、活动耐受力下降等。甲亢性低钾麻痹则是甲亢病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原因主要有:1甲状腺素使钾离子重新分布;2钾摄入不足;3经肾脏排出的钾增多。低钾麻痹主要表现是心脏麻痹、肠麻痹、呼吸肌麻痹而致命。收治的两例甲亢性低钾麻痹,其中…  相似文献   

10.
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对心脏尤其是心律失常的影响最为显著。人体的钾离子约98~98.5%存在于细胞内,而细胞外钾只有1.5~2.0%。一般来说,血清钾浓度即代表细胞外液中钾离子的浓度,正常血钾浓度在3.5~5.5毫当量/升之间。当机体失钾  相似文献   

11.
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的关系密切又互为因果,因此,慢性肺心病的电解质紊乱极为常见,其中钾代谢失常占着重要地位。一、钾的病理生理代谢:钾在细胞外液中仅占机体总体钾的2%。在可交换钾中,其95%以上是以约140mEq/L的浓度存在于细胞内,  相似文献   

12.
如今,补钙已经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其实,还有一种元素同样重要,那就是钾。希望大家像重视补钙一样重视补钾。补够钾有助防慢病钾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关键营养素之一,主要作用有:①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电解质平衡。②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肌肉正常收缩有赖于钠、钾等离子的协同作用。③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需要钾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血清钾是临床上评价人体钾水平的唯一指标。然而,血清钾只是人体钾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钾储存在细胞内,血清钾浓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细胞内钾浓度的变化,人体在负氮平衡情况下,细胞内钾大量减少,而血清钾浓度仍不发生太大变化.血清钾正常值范围早就受到质疑。。尸体解剖、活组织检查或同位素稀释法可以测得人体的钾总量,但这些方法不适合广泛用于临床上对病人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芹  凌淼 《工企医刊》2003,16(6):39-40
HITACH7170A全自动化分析仪的工作方式是先测试一个标本的所有实验项目,再测试下个标本,在同一标本内哪个实验项目先做,哪个实验项目后做,可自行安排。我们刚开始设计的操作程序是先测尿酸再测钾,发现钾结果常常偏高。这是由于尿酸试剂中含钾,尿酸试剂对钾试剂存在试剂  相似文献   

15.
徐晶  牟艳荣 《工企医刊》2005,18(1):62-63
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酸中毒,病死率较高,而在死亡病例中, 相当一部分与忽视血钾变化和补钾有关。为了提高对血钾改变在DKA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治疗与护理。现将血钾变化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浓度氯化钾溶液微泵深静脉注射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钾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高浓度微泵深静脉补钾方法,对85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严重低血钾症的患者,根据血清钾水平将10%氯化钾加等量0.9%NS在1~2h之内泵完,在补钾过程中严密进行心电图、血清钾、尿量及肾功能的监护。结果补钾前后血钾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血钾浓度的改变与补钾速度呈线性关系,补钾2~5h血钾回升到正常者82例(占96.5%),补钾后出现高钾血症者3例(占3.5%),补钾有效率达100%。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低血钾患者,采用高浓度微泵深静脉补钾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既可及时纠正术后低钾血症,而且还可满足心脏术后限制液体入量的要求,提高心脏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正钾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离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特别是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与神经肌肉应激性关系密切,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因此,当血钾浓度过低时人体的神经肌肉应激性就会下降,容易引起四肢软弱无力、肌肉麻痹、神志模糊等临床表现。钾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供给,成年人每天需要由食物供给钾2~4克。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只要饮食  相似文献   

18.
胡元 《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14-2015
钾是心肌细胞内的主要正离子,细胞内外的钾浓度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基础,因此钾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诱发室性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浓度的变化对AMI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低血钾易诱发室速和室颤[1].笔者分析了50例急性AMI患者与50例冠心病患者(CHD)血钾含量变化以及AMI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低血钾引起室性心率失常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敏 《现代保健》2011,(22):157-158
目的根据临床实例总结大剂量静脉补钾救治低钾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127例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在救治过程中采用大剂量快速补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大剂量静脉补钾纠正低血钾,临床症状消失快,与常规补钾相比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大剂量静脉补钾是抢救危及生命的低钾血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6):1065-1065
《中风》( Stroke)杂志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富钾食品能够明显降低老年妇女的中风及死亡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90137名绝经后妇女,年龄在50到79岁,平均随访11年。平均膳食钾摄入量为2611mg/d。研究结果是基于膳食钾,而非钾补充剂。研究发现,摄入的膳食钾最多的妇女与摄入最少的妇女相比,中风风险下降12%,缺血性中风风险下降16%,死亡的风险下降10%。在那些不患有高血压的妇女中,摄入钾最多的妇女与摄入最少的妇女相比,缺血性中风风险下降27%,所有类型中风的风险下降21%。在患高血压的妇女中,摄入钾最多的妇女死亡率较低,但钾摄入对中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