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31-32
目的对比分析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3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8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Lidstrom评判标准及骨折复位评判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复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复位评判优良率为45.0%,功能评判优良率为47.5%;治疗组患者复位评判优良率为95.0%,功能评判优良率为92.5%,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较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疗效显著,而且外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桡骨骨折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采用经皮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对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施治的效果。方法 85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经皮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70,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和出血量少等优点,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理念,值得临床对手术方法和效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的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33例,分为治疗组(以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固定)(n=19)和对照组(以外固定支架技术固定)(n=14),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整理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得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支架保留时间、骨盆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评价中优良率高达94%,病死率比对照组低。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集简单、安全、有效、微创优点于一身,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住院的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先行闭合手法复位,研究组于手法复位后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于手法复位后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均进行关节屈伸活动及小腿肌肉功能训练.术后随访,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1.9%)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14,P<0.05).结论 闭合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骨盆骨折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创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8.0%,68.0%,9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率分别为14.0%,10.0%,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内固定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内外固定联合术式可有效改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给予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效果。结果随访4~8个月,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9.2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手术时间(31.98±3.87)min、骨折愈合时间(4.21±2.11)d以及住院时间(12.65±3.29)d均短于对照组(49.65±4.51)min、(7.54±3.17)d、(19.07±3.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外固定方法都具有简单、可行的优点,但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较牢固,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外固定支架与微创内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共28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外固定支架和(或)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治疗效果Majeed骨盆骨折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 由Majeed骨盆骨折评分得知,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78.6%(χ2=8.358,P=0.000);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尿路感染1例,发生骨盆环复位不良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χ2=9.341,P=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评价满意度为76.7%,低于对照组的85.7%,但2组的统计学无差异(χ2=2.358,P=0.086),上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外固定支架和(或)微创内固定术式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国俊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98-199,20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优良率达90.0%,对照组优良率为86.7%;两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法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法临床效果相近,但是内固定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叶华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81-18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90例桡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复位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3.3%,对照组相应优良率为55.6%,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相应优良率为53.4%,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好,并发症反应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闭合手法复位、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32例,对照组运用闭合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内踝骨折32例。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2个月,参照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1]进行术后功能评估标准,治疗组:优良率93.8%,对照组:优良率81.3%,治疗组由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愈合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建波 《海峡药学》2011,23(10):178-179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联合外固定的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于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并被诊断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云南白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术前服用云南白药结合外固定法稳定患者合并伤,再对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术中、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云南白药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云南白药组术前、术后P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云南白药联合外固定行切开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少失血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咏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94-3595
我们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于2004年7月~2007年7月治疗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9例的临床资料.3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CREF组)治疗;5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的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CREF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ORIF组缩短(P<0.05).CREF组的优良率为94.44%,高于ORIF组的73.58% (P<0.05);CRE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ORIF组的16.98% (P<0.05).结论 采用CREF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ORIF.  相似文献   

14.
袁广斌 《医药论坛杂志》2011,(19):144-145,14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屈肘外翻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4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首先都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合复位30度屈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结果按照关节功能评价指标,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85.0%;对照组优良率为70.0%,治疗组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8.5±6.2)d,对照组平均为(25.9±4.3)d,治疗组的治疗组的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肘内翻发生率为35.0%,肘内翻发生率为5.0%,治疗组的肘内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屈肘外翻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提高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加快临床愈合时间,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2例随机分为闭合穿针组42例和手法复位组40例。闭合穿针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闭合穿针组优良率为97.6%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8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肘关节内、外翻畸形发生。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较好,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7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均先采用手法复位前臂石膏夹固定治疗,其中27例维持石膏固定4~8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23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25例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分别进行骨折的功能评分,比较不同方法的优良率。结果 7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8.0%,"T"型钢板组为91.3%,石膏托组为44.4%,其中外固定支架组和"T"形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优于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简单、安全、微创,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修复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为治疗对象,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显微外科修复术与可吸收螺钉治疗,观察组使用显微外科修复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状况、术后并发症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恢复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26%)低于对照组(17.02%),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95.74%)高于对照组(82.9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与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四肢骨折和血管损伤,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四肢功能,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将其分为3组,即石膏外固定组28例、外固定支架组32例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0例。观察对比3组治疗的优良率。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93.75%、96.67%,均高于石膏组71.43%(P<0.05);但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收效更为理想,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外固定支架及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3%(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功能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固定联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固定联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研究组,30例)及单纯采用外固定治疗(对照组,33例)的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Matta评分及Majeed功能评分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对照组一期愈合27例,二期愈合6例。研究组患者术后Matta评分及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90.0%、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6.08,P〈0.05)。研究组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8例出现复位偏移,后改为外固定联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治愈。结论外固定联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手术损伤小,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