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的,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由于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本科自2000年1月~12月共收治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其采用了以吞咽障碍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可达29%-71%,是引起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脑血管病所致的神经反射兴奋性降低,吞咽肌群不协调,易造成吞咽障碍、呛咳和误吸,引发摄食障碍和肺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改善急性期脑血管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其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比较了早期康复护理及饮食指导对吞咽障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或液体)从口、咽、食管至胃的推进过程中受到阻碍[1],是脑卒中急性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有吞咽不畅或者出现误咽而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引起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少,假性球麻痹症状与球麻痹相似,但讲话困难与吞咽困难更明显,讲话缓慢而带鼻音,咽反射存在,常伴有强哭强笑等情感反应,掌颏反射与吸吮反射阳性以及锥体束病征等。假性球麻痹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一些心理变化:①恐惧,对疾病不了解,对疾病愈后不乐观。  相似文献   

5.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有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吞咽困难.正常的吞咽过程受到大脑皮层、脑干神经核、皮质延髓束、吞咽中枢等影响,其需要口、咽部、食管等协调完成,其中包括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和蠕动.而当脑卒中发生后,可能会引起球麻痹或者假性球麻痹.进而会引起延髓神经核、周围神经受损等,会导致咽部、喉部、舌肌等瘫痪,反射消失,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全面的康复干预,是促进患者吞咽障碍早日康复的关键.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内容,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发病后约30%~65%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甚至可威胁生命.2006年12月-2008年12月笔者对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制定了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系统康复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引起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假性球麻痹可导致患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因此,对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正规的早期康复训练,可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病残率,促使吞咽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或代偿。本文总结了我科对收治的48例脑卒中导致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球麻痹主要是指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9、10对脑神经)从延髓发出,有共同的起始核,又有密切的周围通路。临床上常同时受累,出现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软腭、咽喉肌麻痹的症状,称为延髓麻痹。如球麻痹的位置在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运动核、神经根或神经干,则称之为真性球麻痹。如果由于双侧额叶运动神经皮质或皮质延髓束受损伤引起的球麻痹症状则称之为假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症状与球麻痹相似,但讲话困难比吞咽困难更明显,讲话缓慢而带鼻音,咽反射存在,常伴有强哭强笑等情感反应,掌领反射与吸吮反射阳性以及椎体束病征等。  相似文献   

9.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之一,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多由假性球麻痹引起,可导致患者饮水呛咳、进食吞咽困难、甚至误咽、误吸,语言障碍,并常因禁食或进食方法不当,而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吸人性肺炎,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兰晓玲  林唐唐  唐杨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26-126,57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或液体)从口、咽、食管至胃的推进过程中受到阻碍^[1],是脑卒中急性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有吞咽不畅或者出现误咽而引起吸人性肺炎,重者因食物的摄取困难,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临床上常给予留置胃管或肠外营养进行护理干预。从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其中的50例进行了系统的吞咽障碍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表现为两侧面-咽-吞-嘴嚼肌瘫痪.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摄食一吞咽障碍,可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对吞咽困难的患者须制定一个吞咽康复计划,来降低误吸的危险因素,维持患者营养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收治的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丽 《当代医学》2014,(31):53-5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胸科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血压、尿比重、血糖、治疗时机对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的影响较大。结论及早将患者血压、尿比重、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脑血管病致假性延髓麻痹咽反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应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应在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48小时开始。我科2003年1月~2006年6月对184例脑卒中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分组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针刺加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常由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出现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1].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患者可因吞咽障碍出现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在脑卒中早期有计划地根据病情对意识清楚的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及时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2003~2006年,我院对7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刺及康复训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吞咽障碍是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51%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2].吞咽障碍影响进食,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假性球麻痹是多次脑中风后遗症,吞咽障碍、发音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在假性球麻痹的急性期进行有效合理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自1999年4月~2002年2月共收治假性球麻痹急性期患者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病人,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16%—60%。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饮水试验和咽唾沫试验观察有无呛咳进行简单筛选。另外,因有约30%~40%的吞咽障碍患者无呛咳,还应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有无异常,或作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运动区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病损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以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情感障碍、咽反射存在或减弱、下颌反射亢进等为特点,是脑卒中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运动区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病损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以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情感障碍、咽反射存在或减弱、下颌反射亢进等为特点,是脑卒中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7%。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影响患者康复,延长患者的住院日,增加病死率。尽早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吞咽功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0月,选取我科首次发病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50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MR I或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