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染色体端粒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它们富含G重复序列 ,因而称为末端重复排列。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端粒DNA序列由 5’ 3’方向的 (TTAGGG) n 重复串联组成 ,在人类大约 2 1 5kb ,是非结构基因 ,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随着细胞分裂的不断进行 ,端粒长度逐渐缩短 ,减少到一定程度 ,细胞就趋向衰亡 ,故被认为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钟”。近年来 ,端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 :在结肠癌、乳腺癌、肺癌、骨巨细胞瘤等类型的肿瘤中 ,端粒序列的长度明显缩短 ,端粒序列丧失将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因此 ,…  相似文献   

2.
肺癌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 ,其不稳定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畸变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1 ] 。我们用致癌剂 3-甲基胆蒽 (3- methylcholanthrene,MCA)和促癌剂二乙基亚硝胺 (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 ,动态观察癌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 ,在染色体水平上系统研究肺癌的癌变机理及化学致癌物质的致癌过程。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 ]   Wistar大鼠 91只 ,购于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 ,雌雄兼有 ,2…  相似文献   

3.
端粒(telomere)长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端粒长度的变化可导致两个截然相反的病理生理过程-癌变和衰老,端粒过长可引起细胞永生化而癌变,端粒进行性缩短则有丝分裂能力下降导致细胞衰老[1].端粒的长度和结构依赖端粒酶的活性及端粒蛋白复合体(shelterin)的调节[2],端粒酶的激活可引起端粒DNA序列增加而延长细胞的寿命.泛素样小分子修饰(small ubiquin-like modifier,SUMO修饰)在不同的端粒维持机制中的作用途径不同,SUMO修饰可激活端粒酶的活性,促进依赖端粒酶合成端粒的途径,SUMO修饰也可促进同源重组途径合成端粒的能力[3],增加端粒的长度,在保持端粒的长度上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hPOT1)是一种端粒单链DNA结合蛋白,它结合于端粒末端的单链重复序列,在端粒长度的调控以及染色体的稳定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下降所引起的端粒功能异常以及染色体畸变,与人类细胞的老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hPOT1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阐明细胞衰老和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而且也将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相互作用核蛋白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1 interaction nuclear protein 2, TIN2)是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Shelterin)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端粒末端并调节端粒长度。TIN2与肝细胞癌、胃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IN2异常可能引起端粒功能保护蛋白紊乱、染色体不稳定,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目前关于TIN2与肿瘤的关系尚存在较多盲区,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文献,拟探讨端粒相关蛋白TIN2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与人宫颈细胞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与人宫颈细胞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制备地高辛标记的3条人mtDNA探针,对一株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1例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24例子宫颈癌患者的活检癌组织及癌旁宫颈组织的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3条mtDNA探针在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或间期核中均未出现阳性杂交信号;而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24例肿瘤组织标本的部分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中均出现了阳性杂交信号.而在癌旁组织的部分染色体或间期细胞核中虽也出现了阳性杂交信号.但与肿瘤组织标本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癌细胞核基因组中存在mtDNA的同源序列,这些同源片段的出现可能与细胞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乌兰  潘凯丽 《医学信息》2002,15(4):241-242
目前研究表明 ,端粒酶与肿瘤密切相关 ,它有助于肿瘤的无限性生长。因此 ,端粒酶能否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记以及能否通过抑制端粒酶来治疗肿瘤已成为研究肿瘤诊治的新热点。现就儿童血液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端粒和端粒酶1.1 端粒 在本世纪 30年代 ,Muller等首先发现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70~ 80年代 ,Greider等从四膜虫染色体中分离出端粒结构 ,并确定它含有 5′TTGGGG3′的碱基重复序列。人类染色体端粒由重复数千次的 5′TTAGGG3′序列组成 ,不同细胞其长度不一 ,其作用是保护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8.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相关蛋白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调节端粒DNA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端粒蛋白包括端粒双链DNA结合蛋白、端粒单链DNA结合蛋白、其它端粒相关蛋白。端粒结合蛋白直接保护端粒DNA,端粒相关蛋白通过与端粒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本文对这些端粒相关蛋白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有关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已经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1〕。在正常人体组织中除生殖细胞和部分造血干细胞显示弱端粒酶活性外,均无端粒酶活性,而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却特异性表达。1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是指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是简单重复富含G的DNA序列与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这一特殊序列在本世纪30年代,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m-tock就分别发现了。并且证明了该序列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功能,Muller〔2〕将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人类染色体端粒由5’→3’方向简单的重复TTAGG…  相似文献   

10.
端粒与端粒酶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串联重复序列,是调控细胞寿命、发育和分化的生物钟。端粒酶能阻止细胞端粒缩短,端粒酶活化与细胞永生化和癌变有关,针对端粒酶靶点的治疗可能是肿瘤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509例不良孕产史遗传咨询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检对象为我教研室遗传咨询者和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儿科病房的患者 ,来自新疆石河子垦区、玛纳斯、呼图壁、沙湾、精河、博乐、克拉玛依等北疆部分地区。共计 5 0 9例 ,汉族。染色体检查 :5 0 9例中共检出异常核型 16例 ,其中 1例为罕见核型 [1 ] ,检出率为 3.14 %。异常核型中 ,易位 12例 ,占75 % ;倒位 3例 ,占 18.8% ;大 6号染色体 1例 ,占 6 .2 %。异常染色体分析结果 ,见表 1。与国内部分地区同类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见表 2 [2 - 7] 。表 1  16例染色体异常核型例数(n=1 6) 核型2 4 6,XX,t(1 7;2 2 )1 4 6,XX,t(3;1 3) (q2 …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 3p的纯合性缺失 (homozygousdeletion ,HD)和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与包括肺癌、鼻咽癌等在内的多种人类实体肿瘤相关。 3p1 2 - 1 4、3p2 1、3p2 5- 2 6是肺癌中缺失频率最高的染色体位点。有研究证明 ,3p的缺失是肺癌变过程中最早发生的遗传学改变 ,发生在肺癌变过程的增生、间变期病变 ,提示染色体 3p可能存在多个与肺癌癌变启动机制相关的抑瘤基因。目的和方法 :为了鉴定、克隆人类染色体 3p1 2 - 1 4区域与肺癌相关的新基因。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通过…  相似文献   

13.
瑞粒、端粒酶与肿瘤之间的密切关系提示攻克肿瘤的可能性,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予以阐述。l端粒(Telomere)瑞拉是真核生物线形染色体3’末端一段重复DNA序列与结合蛋白的复合体l’]。在人类细胞中,这段重复DNA序列以(TTAGGG)n的形式存在,而在其他真核生物细胞,重复的端粒DNA单位的长度多为5到8个碱基对,亦富含鸟瞟吟(G)I’]。瑞拉结合蛋白是与端粒重复DNA序列结合的特异性蛋白。它能使端粒DNA避免被化学修饰和降解,还能参与瑞粒长度和瑞粒酶活性的调节[’]。瑞拉结…  相似文献   

14.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端粒长度改变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TRF长度 ,端粒重复扩增分析 (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平均TRF为 (5 2± 2 8)kb ,与正常组织比较明显缩短 (P <0 0 0 1) ,从正常乳腺组织到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平均TRF呈递减趋势。 5 8例乳腺癌中 4 9例端粒酶阳性 (84 7% ) ,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 ;癌旁组织端粒酶为阴性 ,而 7例乳腺增生症和 6例乳腺纤维腺瘤中分别有 1例端粒酶阳性 ,与乳腺癌比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端粒长度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渐进性缩短 ,并最终触发端粒酶的激活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可靠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端粒、端粒酶和肿瘤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 ,对染色体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其长度缩短或丢失可导致细胞的死亡或恶变。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 ,它的活性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加到染色体的末端 ,以维持端粒的长度 ,使细胞永生。端粒和端粒酶对于细胞的生存和肿瘤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HT5"SS〗研究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端粒长度的调控机制。方法:以贴壁培养法从人骨髓中分离MSCs并用MSCs及造血干细胞相关表面抗体作表型鉴定,用Southern blotting检测MSCs的端粒长度;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小体(PML)的定位;以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传代及分化成脂肪细胞的MSCs和经同步化处理被阻断在S期的MSCs的端粒酶表达。结果:与端粒酶阴性ALT细胞株WI-38-2RA细胞相比,MSCs的端粒长度较短并且端粒长度变异度不大;端粒调控相关蛋白TRF1和PML在MSCs中的定位则与端粒酶阳性细胞HeLa细胞相同,两者呈非共定位,而在端粒酶阴性WI-38-2RA细胞中两者呈共定位状态。MSCs中不存在有染色体外端粒重复序列DNA(ECTR DNA)。TRAP法检测传代培养的MSCs端粒酶呈阴性表达,但分化成脂肪的MSCs端粒酶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同步化处理前MSCs端粒酶呈微弱表达,经同步化处理被阻断在S期时,MSCs的端粒酶表达明显增高,并且与S期的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MSCs中不存在ALT相关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小体(APBs)、染色体外端粒重复序列DNA(ECTR DNA)和端粒长度较长、端粒长度变异度大等ALT机制相关分子特征;非同步化在S期处理的MSCs,端粒酶呈微弱表达,但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或处在S期时,MSCs的端粒酶表达明显增高,并且与S期的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本研究提示MSCs是通过端粒酶机制而不是端粒延长旁路途径(ALT)机制调控其端粒末端。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与肿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特异结构,是细胞的“分裂时钟”。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逆转录酶,对细胞增殖、衰老及永生化和癌变起重要作用。研究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其调节和作用机制,对阐明细胞癌变、肿瘤演进的机理和肿瘤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染色体的天然末端结构,在真核生物中它由基本序列单元(G_(1-8)(A/T)1~(-4))重复组成;端粒酶为一种核糖核酸蛋白质性酶,在体外它可识别端粒富含G的链,并通过此酶中所含的RNA模板将大量的端粒重复单元添加到引物的3′末端。作者通过体外途径研究发现,人端粒酶能直接识别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第16号染色体断裂位点的序列,并能将人的端粒重复单元(TTAGGG)_n添加到断裂处。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端粒酶活性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采用TRAP技术,对4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2例肝癌组织有34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1.0%,42例癌旁组织有1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28.8%,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肿瘤转移无显著相关,以上结果提示,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对阐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理,癌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罗荣 《医学信息》2000,13(10):563-564
端粒酶是维持染色体端粒长度和功能稳定的重要物质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及功能。因此 ,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喉肿瘤中有端粒酶的表达 ,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喉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就端粒酶结构、功能、活性检测及其与喉癌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1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1.1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 (TL M)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简单重复富含 G的 DNA序列及端粒特异结合蛋白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在脊椎动物 ,端粒是由 10~ 15 kb的重复序列 (TTAG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