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目前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回升,全省钉螺面积居高不下和输入性病人时有发生,血吸虫病极有可能在我省重新流行的态势,为提高血吸虫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和防治水平,培养一支能快速处理血吸虫病突发疫情事件的骨干队伍,防范和减少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的危害,促进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受省地病办和省人事厅委托,浙江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于2004年7月9-13日在江山市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新闻     
坚决遏制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国务院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吴仪任组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血吸虫病疫情呈现回升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遏制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趋势,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个旧市大屯地区是云南东南部高原上唯一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共有3个行政村 的18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8?496人,流行区范围475km2 .从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确定有此病流行至1982年达 到消灭血吸虫病,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04884m2,查出病人538 例.1966年经防治消除了传染源,1973年未查见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 作一次对螺情和低年龄组儿童血吸虫抗原皮试检查.1999年2月经我们了 [JP3]解并调查大屯地区无新感染病人和钉螺存在.大屯地区33?a[JP]无新感染病人,26? a无钉螺存在,表明其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是显著的,有必要对该地区的血吸虫 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上海县原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包括20个乡镇,总计420万平方米。人群粪检阳性率平均为26.3%。从1953年起,采取查灭螺、查治病等综合措施,经过20余年的防治工作,至1979年全县消灭了血吸虫病。 为了巩固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探讨消灭后疫情动态,自1980年起,在县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巩固监测工作的调查研究,迄今已持续7年,实施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重庆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万州、开县及云阳3个区县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问卷调查主要研究一般情况如年龄、学历、血防工作经历、血防治知识知晓、培训等。定性访谈主要探讨血防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对卫生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的卫生人员血防知识全部正确率进行χ2检验。访谈录音用定性分析软件MAXqda,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180名,访谈25名卫生人员。93.33%为大专或以下学历,73.33%未从事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没有专职人员。47.78%对基本血防知识缺乏了解,影响因素为职业和学历。75.56%在最近1年未参加过培训。流动人口及本地居民的血清学监测难以开展,钉螺监测人员不足,缺乏专业技能。对居民的健康宣传限于在开展传染源或螺情监测时发放传单,学生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尚未开展。政府投入有限,部门间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结论三峡库区的医疗卫生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低,缺乏培训。传染源及钉螺监测,居民健康教育已逐步开展。需加强政府领导及投入,强化血防队伍防治能力建设,可派卫生人员到疫区学习。亟须有效完成各项监测,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多部门合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原系水网型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经过积极防治,至1990年已有太仓、常熟两市和107个乡镇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以下简称达标)。为了解“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是否巩固,并探索巩固监测方法.自1991~1995年,选择常熟市唐市镇、太仓市新湖镇为试点,进行了为期5年的纵向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策略问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郑江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2):1237-1239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流行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特点。该病的流行与防治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制约。血吸虫病危害程度、防治工作难度远远超过国外流行的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经济因素在血吸虫病的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血吸虫传播影响已引起有关研究人员的重视。随着社会医学的兴起,对影响血吸虫病发生和发展的分析有了更广泛的基础。为了深入地探讨社会经济因素与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关系,以便为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对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1 数据来源及内容11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12 数据内容:10项社会经济指标、8项血吸虫病疫情指标,数据见表1。表1 湖北省1990~1996年10项社会经济指标和…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湖北省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因素和规律,为遏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急感发生,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建立急感发病数据库,对数据库和急感突发疫情疫点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呈抛物线曲线趋势,全省累计发生153例,性别男女比为3.31∶;感染人群主要为36~55岁年龄段的农民,其次为7~15岁学生;结合突发疫情疫点落实防治工作评分结果,耕牛防治工作最差,人群查治病工作也未能落实。结论发生感染地区县、乡镇范围与以往基本一致,特别显示这类地区要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分析感染病人的年龄、职业、接触方式等指标,表明要重点针对农民和中小学生加强健康教育;有效地遏制或减少急感发生,要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做好人畜同步防治工作,认真扎实地落实每年的防治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根据过去调查为33县2市,近又增至36县3个市,但过去调查仅为确定疫区,并做过一些钉螺生态的现场观察,至于流行病学调查仅有1951年在赵慰先教授领导下进行的湖北省灄口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工作。其后各县也有零星调查报告,但多缺乏完整的内容,但已为湖北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初步基础。湖北省湖沼很多,湖沼类型又不相同,而各种类型湖沼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情况究竟如何在即将开展大规模地防治血吸虫病战斗工作之前,有深入了解的必要。这就是此次调查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实践回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炳桂  李文豹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08-1210
目的总结鹤庆县血吸虫病的防治实践与经验,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鹤庆县1954-2010年血吸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评价不同时期开展工作的对策、措施及取得的效果。结果1954-1957年,为流行病学摸底调查阶段,1954年发现了血吸虫病病人并找到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全县开展了血吸虫病普查和钉螺面积的初步调查。1958-1969年为全面防治阶段,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为今后血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1970-1991年为深入发展及反复防治阶段,坚持以查、治、灭、管等综合措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了大范围和大规模的以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药物灭螺项目。到1985年,全县55个血吸虫病流行的村委会中,有37个村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1989年有9个村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992-2000年针对全县螺情大幅度回升,部分村病情明显回升的实际,采用了以扩大化疗为重点辅以部分易感环境消灭钉螺的防治策略。在2004年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阶段,全县55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居)委会中有36个村(居)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9个村委会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结论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摸底调查、全面防治、深入发展和反复斗争、世行贷款和新世纪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五个阶段。各阶段血防工作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防治经验表明血防工作不能出现停顿,今后应继续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防治长效机制,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巩固工作,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2.
缪平 《医学动物防制》2000,16(3):137-138
<正> 如东县原为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史上有螺乡镇24个,有螺村144个,有螺面积462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194人,病牛119头。经过30多年的综合防治,1993年通过省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从1994年起转入监测阶段,现将6年来的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方法与结果1.1 螺情监测 1994年开始在24个流行乡中开展查螺工作,每年轮查1/3的流行村及部分毗邻村,利用6年时间,全县144个流行村已监测轮  相似文献   

13.
李珊珊  陈亚林  吴成果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127-1128,1153
目的分析2009-2011年重庆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的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订和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的目标和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1年市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应用SWOT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结果 2009-2011年共调查流动人口4591人,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49%(76/3048)和1.04%(16/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返乡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来渝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重庆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优势和机会分别为监测内容不断深入和政府支持,所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分别为缺乏长期完善的监测机制和当前严峻的血防形势。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依然严峻,应更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血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于1921年发现首例血吸虫病人,此后陆续有病人发现。建国初1950年由浙江省和宁波市组成的血吸虫病防治队在各县(市)区的乡村,开展查治病和疫情的调查工作悼。,揭开了宁波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序幕。50多年来,宁波市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历届党政领导的重视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注重科学,讲究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各种防治对策,取得了显著成绩,于1992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达标后坚持“清内防外”策略,经过“八五”、“九五”、“十五”3个5年规划的螺情和病情监测,无阳性钉螺、无新感染病人(畜),说明血防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流动人口增多,给血防监测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及时发现外来传染源,预防和控制本地血吸虫病的发生,从1995年起,本市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流动人口的监测中,使得血吸虫病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海红  李旭  叶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388-1389,1378
目的了解与评价南汇区血吸虫病防治和监测的效果,为今后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结果显示,经过30多年的查灭螺和查治病,南汇区在1985年宣布消灭血吸虫病,随后进入巩固监测阶段;在传播阻断的20年间,监测过程中数次有小面积残存钉螺的发现及发现1例血吸虫病输入病例,但没有发现阳性钉螺及内源性病人。结论南汇区的血防成果得到了巩固,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防治队伍的努力;但血吸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仍需做好监测工作,特别是输入传染源及输入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12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受该病威胁的人口超过5000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多年来制定并实施了血吸虫病防治计划,目前重度感染者越来越少,大多数是感染较轻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广西乡镇卫生院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发现乡镇卫生院艾滋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方法对广西6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抽样调查。描述2010—2015年政府投入水平、各艾滋病防治指标完成状况,并运用逼近理想的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评价工作状况,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三个流行区工作状况的差异。结果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逐年增加,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人员。吸毒者干预率、暗娼干预覆盖率、吸毒者未共针率、暗娼安全套使用率、病人/感染者随访率、公众知晓率均增加。2010—2015年的TOPSIS值在0.650 0~0.710 0范围内,高流行区的艾滋病防治质量与中、低流行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乡镇卫生院艾滋病防治高危区工作效果相对偏弱,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荆门市是一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有6个县、市、区,42个乡镇,286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其东、南、西三面与天门、潜江、荆州、当阳4个血吸虫病重疫区紧紧相邻,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01477亩,累计病人74257人。  相似文献   

19.
李炳桂  李文豹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58-161,197
目的了解云南省鹤庆县地质地貌对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全县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血吸虫病防治的疫情资料和地质地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鹤庆县血吸虫病不同的流行类型、流行程度、地层、地形与地貌、土壤分布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程度和控制程度不一,2011年全县查出病人数、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探索和研究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地理因素、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对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红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71-1972,1997
目的了解上海南汇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监测情况和疫情动态,为做好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进行螺情和病情的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5年10年中共查螺5921027万m^2,发现钉螺面积270m^2,捕捉活螺270只,经解剖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检查外来流动人员129877人,阳性205人,阳性率为0.16%;检查外来定居外出(返沪)人员3257人,阳性率为0.18%.7—14岁学生调查14547人,皮试阳性92人,阳性率为0,63%,经环试追踪,没有发现阳性病人;调查耕乳牛38683头,没有发现血吸虫病牛;但通过被动监测,在2005年发现1例输入血吸虫病例。结论南汇区的血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血防成果得到了巩固,但需要加强输入钉螺和输入传染源的监测。才能防止血吸虫病的再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