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黄晓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94-3295
目的:评价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将我院经头颅MRI或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和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两组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庆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236-123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组(观察组)和灯盏细辛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前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77-7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l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6.62%、90.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7%、69.01%(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具有效果好、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等优点,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舒血宁治疗,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4d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71.43%,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血通、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栓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疏血通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30例,仅给予甘露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33%,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率30.00%,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合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杨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505-250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替普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及常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3%(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葛恒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71-3573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x2=11.092,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t=10.924、10.451,均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下降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834、10.006、11.093、9.985、8.328、9.557,均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和依达拉奉,两组均连续用药12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11.6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1.04、12.88,均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3,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含量、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69、6.22、7.30,均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含量、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4.55±1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7±1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8%(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的分成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对照组和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治疗周期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1.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8.87±25.3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9.14±26.8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阿司匹林、灯盏花素分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组于治疗2、4周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第2、4周ES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2组治疗前ADL-R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2组ADL-R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依达托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显著提高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抛硬币方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血塞通、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和对照组(血塞通和阿司匹林),各为29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2.76%,较对照组患者的58.62%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6.5±7.2)分、(26.4±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8±7.1)分、(18.3±7.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