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调查氧气通路中连接口及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科学的防范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分别以有效氯含量为500 g/L的消毒液及0.5%聚维酮碘消毒液对我院呼吸、消化科使用中的壁式供氧装置连接口进行消毒,2 min内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送检细菌培养;另对普通及一次性吸氧装置中湿化液在使用前、使用6,12,24 h及使用2,3,4,5,6,7,8,9,10 d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两消毒法涂擦连接口后仅检出个别非致病菌,而无致病菌检出。使用前普通及一次性吸氧装置中湿化液合格率分别为96%及100%,普通吸氧装置组不同使用时段,均有细菌检出,至使用后24 h合格率(60%)明显降低。一次性吸氧装置组,使用至第7天,每个时段合格率均为100%,使用第8天合格率(84%)开始下降。进一步菌谱分析显示被污染湿化液中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连接口消毒以500 g/L有效氯消毒液及0.5%聚维酮碘消毒液处置均可,建议使用前者;一次性吸氧装置优于普通吸氧装置,建议前者使用时限不超过7 d,最好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  相似文献   

2.
医院氧气湿化瓶系统的污染调查及消毒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气湿化瓶系统是指氧气流量表、过滤管、湿化瓶、湿化液。其系统各环节的消毒管理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个环节。为了解我院氧气湿化瓶系统污染情况,进行了前瞻性采样监测,并制定了氧气湿化瓶系统的消毒管理办法。1氧气湿化瓶系统污染调查及结果分析 对湿化系统随机采样 142份,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以细菌总数≤100cfu/ml,且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结果, 142份样本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 43. 66%。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等。造成污染原因主要是没有使用制剂室制备的输液瓶装无菌水作湿化液…  相似文献   

3.
吸氧装置是医院常用的治疗设备 ,并直接与患者接触。为防止因吸氧而造成呼吸道医源性感染 ,临床上普遍只重视对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与管理。目前全国各医院尚无统一的消毒管理方法。我院感染科于 1999年 7月和 2 0 0 0年12月分别 2次对全院 42个病房正在使用的氧气湿化液、湿化瓶内壁、管芯进行抽样检测共 73份。临床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装置均按我院感染管理手册要求进行 ,但只有 15份合格 ,合格率仅为 2 0 5 5 % ,污染率达 79 45 % ,其中检出致病菌有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等。为查找原因 ,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目前氧气湿化液临床使用污染程度,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包括正在使用的氧气湿化液45份、备用液40份及新生产的蒸馏水20份,对样本进行细菌数量及菌种检测。结果: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备用液及新生产蒸馏水的污染率分别为51.11%、45.00%、0%。结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气湿化液中,正在使用的以及备用的污染程度高,合格率低。新生产蒸馏水的污染程度低,合格率高。因此,应提高临床防感染观念,制定相关制度,加强管理,改善方法,可选用灭菌水作为替代品,降低氧气湿化液污染率。  相似文献   

5.
冯曰珍  姜丽莎  黄颖 《护理研究》2014,(11):1390-1391
[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在氧气吸入疗法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氧气吸入疗法的操作、消毒、保存、监管等作为一个整体,制定系统化管理方法。选取呼吸科病房需行长期氧疗的肺结核病人50例,分别采用系统化管理与常规管理两种方法,对使用后更换前的湿化液和消毒后使用前的湿化瓶进行细菌检测。[结果]应用系统化管理的湿化液合格率为94%,污染率为24%,应用常规管理的湿化液合格率为80%,污染率为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应用系统化管理的湿化瓶合格率为100%,污染率为6%,应用常规管理的湿化瓶合格率为88%,污染率为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系统化管理弥补了护理教科书中氧气吸入疗法对感染控制要求方面的缺失,规范了湿化装置使用后清洗消毒和保存要求,规范了监测要求,使临床上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得到了有效监控,保证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选择氧气湿化液的效果及其更换时限,找出最佳氧气湿化液。方法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所选择的湿化液及其在不同时间段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44份瓶装凉开水和46份无菌蒸馏水静置放于室温下24 h,其质量全部合格;放置48 h,无菌蒸馏水仍全部合格,但凉开水检出1份菌数超标。凉开水和无菌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使用48 h,其质量全部合格,使用72 h少数出现细菌超标。结论无菌蒸馏水和凉开水作为氧气湿化液,其使用时限基本无差别,但凉开水制作方便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护理管理学     
042力8手术室吸引菇湿化瓶使用与医院感染/闰翠荣…11华厦医学二2003,16(5).刁20一721 由于术中频繁使用吸引器,积血、积液中的大量病原菌可沿吸引管逆行到切口引起感染。调查发现备用状态吸引器细菌阳性率为66.7%,检出率最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给氧过程中湿化瓶污染与术中患者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湿化瓶和湿化液反复循环使用,未按规定定期消毒更换,监测发现湿化液中含有大量致病菌。调查发现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合格率仅为20.55%,污染率达79.45%。提示,对手术室使用的吸引器、氧气湿化瓶污染引起的医院感染要高…  相似文献   

8.
冯曰珍  姜丽莎  黄颖 《护理研究》2014,(4):1390-1391
[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在氧气吸入疗法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氧气吸入疗法的操作、消毒、保存、监管等作为一个整体,制定系统化管理方法。选取呼吸科病房需行长期氧疗的肺结核病人50例,分别采用系统化管理与常规管理两种方法,对使用后更换前的湿化液和消毒后使用前的湿化瓶进行细菌检测。[结果]应用系统化管理的湿化液合格率为94%,污染率为24%,应用常规管理的湿化液合格率为80%,污染率为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应用系统化管理的湿化瓶合格率为100%,污染率为6%,应用常规管理的湿化瓶合格率为88%,污染率为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系统化管理弥补了护理教科书中氧气吸入疗法对感染控制要求方面的缺失,规范了湿化装置使用后清洗消毒和保存要求,规范了监测要求,使临床上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得到了有效监控,保证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输氧装置(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15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次性使用氧气连接湿化瓶,对照组应用蒸馏水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 h、72 h7、d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询问两组病人对湿化噪声的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使用7 d内总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传统湿化装置的病人,48.0%病人明显感受到湿化噪声,而使用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的病人,无一例感受到湿化噪声(P〈0.05)。[结论]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无噪声、舒适安全吸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输氧装置(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15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次性使用氧气连接湿化瓶,对照组应用蒸馏水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 h、72 h、7 d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询问两组病人对湿化噪声的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使用7 d内总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传统湿化装置的病人,48.0%病人明显感受到湿化噪声,而使用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的病人,无一例感受到湿化噪声(P<0.05).[结论]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无噪声、舒适安全吸氧.  相似文献   

11.
李莼  刘立捷 《护理研究》2008,22(10):2696-2696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输氧湿化液的污染与医源性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加大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汪涛等一。。对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40%的氧气湿化瓶均不同程度被污染。研究表明:在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非一次性使用前提下,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为湿化液,湿化液应最长不超过8h更换1次.氧气经通气管产生水泡发出响声大,常影响病人睡眠,而且氧流量越大,响声越明显。现将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明的一种新型氧气湿化通路装置介绍给护理人员,它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氧气湿化装置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 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上氧气湿化瓶科学、合理的更换频率,优化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需要持续7 d吸氧的61例患者,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1天至第7天的上午8∶00,分别对其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瓶口及湿化液进行采样,并更换湿化液。由实验室取液划板,48 h统计结果,如有细菌生长,挑取菌落进行细菌计数和细菌鉴别。以不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第1天结果为对照组,以第2天至第7天结果为实验组,应用χ2检验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不合格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氧气湿化瓶使用的第2、3、4、5天,氧气湿化液和湿化瓶口细菌检出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天及第7天湿化液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4.1%(33/61)和90.2%(55/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5和78.721,P〈0.01);第6天及第7天氧气湿化瓶口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7.9%(17/61)和60.7%(37/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83和34.513,P〈0.05和0.01)。结论: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在使用第6天开始,无论是湿化液还是湿化瓶口,细菌检出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建议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6天更换湿化瓶。  相似文献   

14.
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方法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音 《现代护理》2007,13(26):2455-2456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 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聚四氟乙烯过滤膜式)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老年科氧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实验组使用YYSLP-C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聚四氟乙烯过滤膜式)氧气输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塑料瓶氧气湿化装置.观察比较两组24 h、72 h、5 d细菌培养合格率及湿化噪音主观感受.结果 实验组24 h、72 h、5 d细菌培养合格率及湿化噪音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能减少老年科氧疗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且无噪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临床使用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产品中的氧气湿化液与使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的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组50例患者予以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对照组50例患者予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吸氧,比较24h后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中的氧气湿化液的细菌污染情况与蒸馏水作为湿化液的细菌污染情况及吸氧依从性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为0%,观察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为16%,实验组较观察组有显著差别,同时吸氧依从性有明显改善。结论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临床观察可避免细菌污染,又可提高患者对吸氧的依从性,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对常州市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进行监测,了解其微生物指标污染状况,以便为行政监管提供检测依据。方法 依据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采用现场抽样方法,对常州市2014-2016年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样品 482 份,合格456份,平均合格率为94.61%,2014-2016年合格率分别为92.90%、95.00%和95.81%。其中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卫生湿巾和皮肤抑菌剂的合格率均为100.00%;卷筒式卫生纸、化妆棉和餐巾纸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6.67%、88.46%和89.36%,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和致病性化脓菌均未检出。结论 2014-2016年常州市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卫生质量隐患,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为市场提供合格产品,保障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氧气湿化瓶是氧气吸入治疗的重要装置,氧疗时湿化瓶中的湿化液可湿化氧气,减少了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还可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的舒适度。但氧气湿化瓶的污染可导致湿化液污染,被污染的湿化液会产生带细菌的气溶胶随氧气吸入至病人的呼吸道,成为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以前医院临床各科室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均为分散式管理,由各科室护士将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  相似文献   

19.
氧气湿化瓶湿化液的选择与延期更换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氧气湿化瓶湿化液的选择与更换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所选择的湿化液进行检测。结果使用凉白开水作为湿化液,使用24 h、48 h、72 h,其合格率依次为100%、97.82%、95.65%。用灭菌蒸馏水作湿化液,使用24 h和48 h合格率均为100%,72 h合格率为97.73%。结论使用凉白开水和灭菌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瓶湿化液,可连续使用72h,其结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氧气湿化液的管理方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氧气湿化液是用以湿润氧气 ,避免干燥氧气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近年来文献报导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相当严重 ,[1] 细菌含量可超过 2万个 /ml,致病菌检出率高达2 0 %。[2 ] 给吸氧病人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通过分析常规吸氧时湿化液的管理方法 ,我们认为导致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用大塑料壶贮存蒸馏水以及使用时间较长、湿化液不能定期更换、湿化瓶消毒不彻底等因素有关。 1999年 3~ 10月 ,我们对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进行了抽样监测 ,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从而摸索出一套预防湿化液细菌污染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