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74-374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与睡眠、认知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有着较大的关系,睡眠、认知以及自主神经障碍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本文主要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卒中后的常见伴发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积极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有很大进展,本文针对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将PSD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舍曲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卒中后抑郁的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和ADI评分高;口服舍曲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HDL、NFDS减分明显,抗抑郁治疗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为主要表现,抗抑郁剂舍曲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护理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配合功能训练,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恢复,提高躯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46名TIA患者的情感障碍及认知功能,探索TIA患者卒中后抑郁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抑郁及认知障碍评定。结果:卒中后抑郁和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0.55%和35.62%。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的MMSE评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异常率也有显著差异(P=0.002)MMSE得分和认知功能异常率与HAMd评分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2,0.030)。结论:TIA患者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佳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175-176
目的探讨干预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及心理疏导,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态,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个月、3个月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2个月,3个月末,进行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状态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境,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路优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路优泰片300毫克,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HAMD,MESSS及BI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路优泰可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应用神经康复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卒中后抑郁6个月应用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卒中后抑郁1周应用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HAMD与ADL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观察组应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后,HAMD与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治疗,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卒中后的康复可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通常卒中后的康复重点关注的是肢体功能的恢复,而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关注不够。实际上,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包括卒中后抑郁、卒中后焦虑、卒中后淡漠、卒中后情感失常、卒中后躁狂等。  相似文献   

10.
俞风华  陈艳妮  王丽敏  安爱荣 《河北医药》2011,33(22):3515-3516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且持续2周以上,属于一种继发性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发生率为28%~80%。国外文献报道,卒中后抑郁患病率5%-63%,而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不可能对康复治疗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卒中的康复过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提高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我们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全程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转变健康观念,树立健康行为,对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促进整体康复有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美芹  张建志 《河北医药》2011,33(10):1589-1590
脑卒中是老年人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常见的并发症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抑郁情绪对脑卒中的预后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抑郁不仅影响着治疗,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我们采用"三位一体"疗法即药物、心理干预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169例,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舍曲林[setraline]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DSM-IV诊断脑卒中后抑郁,评定舍曲林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舍曲林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 舍曲林适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康复治疗方法 对卒中偏瘫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123例大脑半球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帕罗阿汀治疗组(A组)、帕罗西汀+康复治疗组(B组)及对照组(C组).A组在常规卒中治疗同时加用帕罗西汀口服,B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康复干预,C组仅给与常规卒中治疗,对3组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定期观察.结果 治疗前3组间HAMD、FMA、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周、4周后,A组和B组各项评分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后A组和B组各项评分仍均优于对照组,且B组各项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帕罗西汀配合康复训练比单独应用帕罗西汀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王俊  张素娟 《海峡药学》2011,23(9):112-113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例96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黛力新组、阿米替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三项评分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瑞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3):72-72,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4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1周和1个月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测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82例,发生率35.04%(82/234),其ADL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状态患者,而且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高度正相关,抑郁恢复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抑郁未恢复者(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能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康复,对其预防和治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抗抑郁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盲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神庭、气海等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欧洲卒中评分标准(E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抗抑郁治疗不但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康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是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和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60例60岁以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和60例卒中住院患者,其中有31例冠心病患者伴抑郁,28例卒中患者伴抑郁;对比这些患者的血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BS)、血清学指标、血脂(TC、TG、LDL)、肝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心血管的危险性基因ApoE.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与卒中组的高血压、高HCY、高血脂、糖尿病及Apo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组与不伴抑郁组患高血压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卒中后抑郁患者发生高血压和ApoE(+)几率高于不伴抑郁的卒中患者(P<0.05).结论 高血压病可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和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ApoE(+)与抑郁的关系可能与其对认知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常合并有各种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较为多见,它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现将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预后的肢瘫康复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连续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心理护理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快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卒中发病时间、卒中类型、是否接受过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9%,在女性脑卒中患者、青年卒中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患者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患者更易发生,在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抑郁发生率相似.结论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等有关,与卒中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