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伴右心室肥厚与Doll-Bilger指数的关系。方法 对128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及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100例正常人作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测。分析V5导联R/S及Doll-Bilger指数,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V5 R/S及Doll-Bilger指数<1在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时有一定价值。结论Doll-Bilger指数可作为早期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     
1178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1980年修订) 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拟订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4(1);61,1981肺心病:在胸肺疾病基础上,心电向量图具有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指征者均符合诊断。一、右心室肥厚:1.轻度右心室肥厚:(1)①横面 QRS 环呈狭长形,逆钟运行,自左前转向右后方,其 S/R>1.2或②X 轴上(额  相似文献   

3.
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室扩大,进而发展为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本文观察38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现5例出现异常Q波酷似心肌梗死。就是临床和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住院确诊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38例,男11例,女27例,年龄56~80岁,平均56.1岁。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陈芹  徐永芬  韩春俐 《山东医药》2007,47(19):156-15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心肌重构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现对131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院住院的314例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用Doll-Bliger指数作为肺心病右心室肥厚的一项诊断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有提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正常体检心电图100份。男82例,女18例,年龄30—76(平均69)岁。均经超声心动图及胸部X线检查除外右室大。  相似文献   

6.
通常情况下 ,V1、V2 导联R/S <1,V1V2 导联R/S >可见于正常变异、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右心室肥厚 (RVH)、心肌梗死 (MI)、间隔支传导阻滞、室间隔肥厚、A型预激综合征 (WPW)、右位心、气胸、急性肺栓塞、Brugada综合征。综合分析方可做出准确诊断 ,现对R/S >1的病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993~ 2 0 0 1年来诊患者中 ,选择 10 2例有V1、V2 导联R/S >1者作分析 ,男性 6 2例、女性 4 0例、年龄 18~ 72岁。部分患者参考心脏彩超及心电向量图 ,对于诊断为正常变异者以及部分患者进行随访 1~ 5年。2 结果19 6 % (2 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健康者右心室优势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980例体检者心电图,选出电轴右偏、V1导联R/S〉1、V5导联R/S≤1及aVR导联r/q≥1健康者。结果1980例中选出650例健康者,其中电轴右偏144例(占22.15%),V1导联R/S≥198例(占15.07%),两者同时出现36例(占5.53%),V5导联R/S≤15例(占0.76%),aVR导联r/q≥13例(占0.46%)。结论健康人群部分出现右心室优势心电图表现,属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LV)肥厚的心电图标准。受试者为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的cRBBBB者.有下列情况除外:心脏手术史: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非窦性心律;年龄<35岁;肥胖及有肺气肿.受检对象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Penn测量法计算LV大小及LV质量指数.男、女LV肥厚标准分为>132g/m~2和109g/m~2.对超声心动图检查LV肥厚者用心电图诊断LV肥厚标准分析,标准共36项,均来自文献并在临床上实用。符合受试标准100、例cRBBB患者,男65,女35,平均年龄67±11(37~88),各种心血管病65例,无明显心脏病3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100例中56例LV肥厚.以36项心电图诊断LV肥厚标准逐个分析,敏感性居前5位的是:SⅢ+胸前导联最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右室肥厚心电图诊断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进展。Van Bommel等提出了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诊断右室扩大的心电图标准,即aVR导联终末正向波(晚R波),所有肢体导联QRS波低电压(<0.6 mV)和V5导联R/S<1。RV1>0.6 mV,V1导联R/S>1,RaVR>0.4 mV, PⅡ>0.25 mV这4项标准有助于明确肺动脉高压患者是否存在右室肥厚。最近的MESA-RV研究提示,应用传统心电图标准诊断轻度右室肥厚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位心样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常规心电图检查呈右位心样改变的患者心电图结合影像学及临床分析。结果 35例心电图中P波极性正常12例,P波极性异常23例;V1~V6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R/S逐渐变小。跟踪超声心动图等影像检查发现心脏位于右侧胸腔的右位心26例;心脏位于中线上的中位心5例;心脏位于左侧胸腔的左位心4例。结论心电图呈右位心样改变是心脏异位的主要表现,除了右位心,左位心、中位心伴心房反位、房室连接顺序不一致也可以有类似的心电图表现,并且往往伴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比值(V/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值(WHt R)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探讨V/S原发性高血压LVH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患者80例,均行心脏超声及上腹CT检查,计算得出V/S、BMI、WHR、WHt R和LVMI。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参数与LVM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V/S、BMI、WHR和WHt R均有差异(P0.05),LVH组显著高于非LVH组。回归分析示BMI、WHR、WHt R、V/S与LVMI均存在回归关系(P0.05),V/S的回归系数最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V/S、WHt R、WHR、BMI对于LVMI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影响,V/S对于LVMI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许多学者视右心室为一个孤立的几乎多余的结构。然近年来逐渐积累的实验和临床资料不支持上述观点,人们开始注意各种疾病时右心室及其功能状态的改变。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非侵入性评价方法。一、心电图QRS综合波是左心室和右心室所产生电力的综合结果,通常左室除极指向左后方,右室除极指向右前方,正常情况下左室电力占优势。从向量角度看,左心室肥厚倾向于夸大正常的左室优势,而右心室肥厚趋于抵销这种左室优势。由于正常的左室电力较右室强好几倍,右心室电力必须有相当的增加方能抗衡或取消左心室的优势,因此心电图检测右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很低。最近Murphy对323例男子用尸检结果作对照评价10项常用心电图右心室肥厚标准的敏感性,发现V_5或V_6的R/S≤1敏感性最高,为23%,电轴右偏> 90°为14%,Rv_1≥7mm和V_1R/S>1伴Rv_1>5mm的敏感性均不到10%。他们建议采用V_5或V_6的R/s≤1,Sv_5或V_6≥7mm,电轴右偏> 90°和肺型P波(Ⅱ、Ⅲ和aVF中P波呈尖峰状且高度>2.5mm)四项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来诊断右心室肥厚,此时敏感性为43%,特异性为83%。  相似文献   

13.
高血钾致持久性房颤转为窦室传导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70岁。因恶心、呕吐 3d ,伴意识障碍 2d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 10余年 ,房颤病史 4年 ;2 0 0 1年行二尖瓣换瓣术。术后坚持服用地高辛治疗 ,0 .2 5mg/d。但房颤一直未纠正。此次住院前所记录的心电图显示 :P波消失 ,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之 ,心房率 >35 0次 /min ,R R不规则 ,频率为 76次 /min ,V1导联呈 qR型 ,V5,V6 导联呈Rs型 ,S波粗钝 ,QRS时间 0 .0 9s ,Q T间期0 .37s(图 1)。心电图诊断 :房颤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诊断为 :①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换瓣术后 ;②右心衰 ,淤血性肝硬化 ,心功能Ⅲ级 ;③慢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QTd,确实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设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组,肺气肿组和正常对照组。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组77例,男性4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3±16岁。诊断标准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诊断。 肺气肿组共58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15年,男性3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6±25岁。 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经X线、心电图、临床体检未见异常,平均年龄46±20岁。 1.2 方法 三组所有病例均测量体表心电图各导联的QT间期,排除合并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房颤、束  相似文献   

15.
对V_1、V_2导联R/S>1的102例进一步明确诊断。多次行心电图检查,部分参考心脏彩超及心电向量图。V_1、V_2导联R/S>1,可见于正常变异、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右心室肥厚(RVH)、心肌梗死(MI)、间隔支传导阻滞、室间隔肥厚、A型预激综合征(WPW)、右位心、气胸、急  相似文献   

16.
我院观察50例心电图(ECG)V_1、V_2 R/S>1者的心电向量改变。其主要表现是前向电力增大,水平面QRS环显著前移,常见于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综合征、后壁心肌梗死、部分不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及某些正常心脏的变异。作心电向量检查前,剔除心电图已可诊断的以上几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例1男性。38岁。因反复发作心慌胸闷就诊,心脏超声:心脏结构正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图1A记录2004年3月18日首次心电图示P波消失.心率150次/min.规则QRS波呈室上性.时限0.08s.额面电轴不偏.V1、V2导联R/S=1.V3、V5、V6导联呈R型.qR型.伴ST—T改变。心电图诊断:①窄QRS波心动过速;②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对于肺心病的诊断,传统上依据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结合X线摄片及其他临床资料。而慢性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在于确定慢性肺部疾患时的肺动脉高压(PAH)。本实验通过对97例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右心导管测值和心电图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筛选出判断PAH 6项心电图指标。若3项或以上指标阳性,则存在PAH的可能性极大,若4项或以上指标阳性,则几乎肯定PAH的诊断。从而建立了简便实用的PAH心电图定性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65例单心室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威  钱武扬 《心电学杂志》1991,10(2):76-79,82
65例单心室中,A型55例(84.62%)、B型4例(6.15%)、C型6例(9.23%)。其心电图特点:①右心室肥厚伴电轴右偏占33.85%;②右心室肥厚伴电轴左偏和左心室肥厚伴电轴右偏的矛盾现象各占6.15%;③胸导联rs一致型伴重度左偏或+150°以上右偏占6.15%;④呈校正型大血管转位图形伴电轴轻度右偏占6.15%;⑤胸导联QRS一致形伴电轴右偏占7.69%;⑥胸导联中的S或R波振幅异常增大或QRS图形明显变异占6.15%,紫绀型先心病有上述心电图改变之一者,应考虑单心室的诊断;心电图改变对单心室解剖分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健康青年右心室优势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右心室优势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235例大学生心电图平均心电轴和右心室优势导联的R/S比值,分析电轴右偏、V1导联R/S≥1及其他右心室优势的相关参数。结果235例中电轴右偏39例(16.60%),V1导联R/S≥125例(10.04%),两者同时出现8例(3.40%),其他右心室优势的相关参数值几乎均低于正常成人标准。结论部分健康青年可出现右心室优势心电图表现,属正常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