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根据经典方剂参苓白术散化裁而来的参苓白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结合组,其中中药组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汤剂,西药组给予曲美布汀片治疗,结合组参苓白术汤剂与曲美布汀片联合用药治疗4周后比较2组间临床疗效。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中药组有效率(70.0%)与西药组总有效率(72.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组有效率(90.0%)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汤剂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曲美布汀或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名称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丸、益气丸。方剂组成东垣原方:黄芪5分~1钱炙甘草5分人参3分当归2分陈皮3分升麻3分柴胡3分白术3分。上方分量过轻,现一般用量稍大。现代用方:黄芪(蜜炙)3钱炙甘草2钱党参3钱当归3钱陈皮1钱升麻1.5钱柴胡3钱白术(土炒)3钱生姜1.5钱大枣4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泄泻病人采用口服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结果:痊愈3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结论: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泄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名称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丸。方剂组成龙胆草(酒炒)3钱,黄芩炒2钱,栀子(酒炒)3钱,泽泻2钱,当归(酒炒)5分,车前子1钱,柴胡2钱,甘草5分,生地(酒炒)2钱,木通3钱。源流发展本方为金元李东垣订制。此外,方名相同,药物组成有所差异的,还见于《沈氏尊生书》、《证治准绳》、《医宗金鉴》等书。但一般临床所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治疗FD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组48例及西药吗丁啉对照组24例,4周为1个疗程。以评价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调节血浆MTL水平的作用。结果: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组愈显率以及对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疲倦乏力等症状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MT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疗效确切,对调节FD脾虚型患者血浆MTL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84例AA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颗粒。记录两组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并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大便次数、性状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新生儿AAD临床疗效较好,患儿症状消失较早。  相似文献   

7.
益气汤新解     
名称益气汤、四君子汤(旧名)、四君子丸(旧名)。方剂组成《局方》:人参1~3钱白术1~2钱茯苓1~1.5钱甘草0.6~1钱研为末,每服5钱,清水1杯,加生姜,红枣,煎至7分,饭后温服。现代用方:党参4钱白术4钱茯苓4钱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菌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和嗜热链球菌治疗,对照组单用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大便检测结果、内镜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粪检真菌感染、细菌计数减少,杆球比例倒置比例较少,腹泻症状总有效率高。两组治疗前内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菌在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总结前期动物实验结果,分析比较理肠四方(乌梅丸、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收集笔者近期发表理肠四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文章的结论,分别从动物实验中症状、体征、病理改变、细胞因子及其蛋白表达、血液黏附分子、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的病机和理肠四方的中医作用机制。理肠四方即乌梅丸(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生晒参)、黄柏等药组成,主治蛔厥证又主久利,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等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止痢等作用,主治热痢。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生晒参)、甘草、白术、山药等药组成,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泄泻。痛泻要方(来源于《景岳全书》),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组成,有舒肝健脾止泻等作用,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泄泻。结果:①溃疡性结肠炎由于慢性久痢,正气已虚,邪气未尽,其治疗如专事清化导滞则徒伤其正,如一味扶正兜涩则恋邪碍积,唯扶正祛邪是其正治,与乌梅丸的主治相一致。②而白头翁汤以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为主治大法,与本虚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不完全相同。③参苓白术散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与兼外邪的溃疡性结肠炎亦不完全相同。④痛泻要方主要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升降失常所致泄泻,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脾虚湿盛之脾虚相吻合,但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补脾之力较参苓白术散稍弱,故乌梅丸疗效最好,白头翁汤次之,参苓白术散居中,痛泻要方稍差。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可归属于中医“休息痢”范畴,其病机与乌梅丸的主治相一致,其他三方与之不完全一致,所以乌梅丸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效的方剂。中医辨证施治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前提,动物实验的造模必须符合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参苓白术丸对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方法对辨证为脾虚的26例子宫颈癌患者使用参苓白术丸,28例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该药,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下的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存活率。 结果观察组首次发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1),转移淋巴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9),且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 结论参苓白术丸有助于延缓脾虚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减轻其侵润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厌食症患儿采用参苓白术颗粒3g口服,3次·d-1;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 mL口服,2次·d-1.结果 治愈18例(34.6%),有效23例(44.2%),无效11例(21.2%);总有效率为78.8%.结论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平胃散新解     
名称平胃散。方剂组成陈皮去白50两,厚朴姜汁炒锉50两,苍术米泔水浸2日,焙干5斤炒,甘草锉炒30两,每服2钱,水一杯,生姜2片,大枣2枚。(注:此为宋代古方剂量组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温补肾阳法对慢性泄泻大鼠模型结肠黏膜组织水通道蛋白(AQP)8表达和c AMP/c GMP比值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以随机分配方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蒙脱石散组、参苓白术丸组)和干预组(右归丸高剂量组、右归丸低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复合高乳糖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慢性腹泻模型,模型成功后,6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5 ml/kg)、生理盐水(15 ml/kg)、蒙脱石散溶液(1.0 g/kg)、参苓白术丸溶液(2.4 g/kg)、右归丸高剂量溶液(2.3 g/kg)、右归丸低剂量溶液(1.2 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取结肠组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结肠黏膜组织AQP8-mRNA、AQP8、c AMP/c GM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AQP8-mRNA、AQP8、c AMP/c GMP的表达呈"显著降低"的数值反应;相较于模型组,右归丸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AQP8-mRNA、AQP8的表达及c AMP/c GMP比值呈"显著提高"之数值反应。右归丸低剂量组和参苓白术丸组可部分提高AQP8-mRNA、AQP8的表达及c AMP/c GMP比值,西药组实验数据改善情况不明显。结论温补肾阳法(右归丸)可以在慢性腹泻大鼠模型体内充分发挥药效,使c AMP/c GMP比值升高,使大鼠模型结肠黏膜组织中的AQP8-mRNA、AQP8的表达水平提升,致使对水分的吸收作用增强,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枳术丸是易水张元素创制的一个治疗因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内伤的方剂,首载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方药组成为"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色,去穰,一两,""荷叶裹烧饭为丸"。由于其组方精良、疗效显著等一系列特点,方剂中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不仅影响着易水学派等医家临床上对于脾胃病的处方遣药,对现代临床治疗脾胃病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枳术丸源流枳术丸虽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但最早将枳、术联合运用治疗饮伤、食伤却是张仲景。张仲景在《金匮[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参苓白术加减治疗,治疗后,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呈降低趋势,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使用参苓白术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便多、便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肾气丸新解     
名称肾气丸。方剂组成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右(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注:此为东汉古代剂量组成)。现代用量: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泽泻、丹皮、茯苓各90克,桂枝、附子(炮)各30克。为末,炼蜜为小丸,每次服6~9克,每日  相似文献   

17.
正小金丹是中医经典名方,成方源自清代王洪绪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国药典》将其改名为小金丸,后有不同剂型的改造,如片剂、胶囊剂等。组方为草乌、木鳖子、五灵脂(醋炒)、枫香脂、地龙、麝香、没药(制)、乳香(制)、当归(酒炒)、香墨等。小金丸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祛湿化痰、温经散寒等功效。近年  相似文献   

18.
失笑散新解     
名称失笑散。方剂组成蒲黄9克(炒香),五灵脂9克。上药先用酽醋调6克,熬成膏,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为末,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源流发展本方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1157年),为宋朝陈师文等所撰,原方用于“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明代张景岳《景岳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总结前期动物实验结果,分析比较理肠四方(乌梅丸、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方法:收集笔者近期发表理肠四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文章的结论,分别从动物实验中症状、体征、病理改变、细胞因子及其蛋白表达、血液黏附分子、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的病机和理肠四方的中医作用机制。理肠四方即乌梅丸(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生晒参)、黄柏等药组成,主治蛔厥证又主久利。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等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止痢等作用,主治热痢。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生晒参)、甘草、白术、山药等药组成,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泄泻。痛泻要方(来源于《景岳全书》),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组成,有舒肝健脾止泻等作用,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泄泻。 结果:①溃疡性结肠炎由于慢性久痢,正气已虚。邪气未尽,其治疗如专事清化导滞则徒伤其正,如一味扶正兜涩则恋邪碍积。唯扶正祛邪是其正治,与乌梅丸的主治相一致。②而白头翁汤以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为主治大法,与本虚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不完全相同。③参苓白术散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与兼外邪的溃疡性结肠炎亦不完全相同。④痛泻要方主要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升降失常所致泄泻。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脾虚湿盛之脾虚相吻合,但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补脾之力较参苓白术散稍弱,故乌梅丸疗效最好,白头翁汤次之,叁苓白术散居中,痛泻要方稍差。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可归属于中医“休息痢”范畴,其病机与乌梅丸的主治相一致。其他三方与之不完全一致,所以乌梅丸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效的方剂。中医辨证施治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前提,动物实验的造模必须符合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概述参苓白术搽剂与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治疗的相互关系及研究进展,了解参苓白术搽剂的治疗机制。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2000-01/2006-06与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及其治疗相关的文章,检索词“hyperpigmentationdisorders,tyrosinase,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检索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03与参苓白术和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参苓白术散,酪氨酸酶,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处理组为参苓白术搽剂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0篇关于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治疗和参苓白术散中数味中药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18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2篇文章中75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7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8个试验包括约58例患者和98只实验动物,证实了参苓白术搽剂中数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能抗紫外线,防止色素斑形成。副作用少、治疗作用好,使用安全、价廉易得,适宜长期应用。结论:参苓白术搽剂中数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能抗紫外线,防止色素斑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