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埘心内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124例在本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绢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结果:干预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人院前比较具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两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相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影响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调整睡眠环境、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地应用药物促进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提高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型糖尿病失眠住院患者125例分为2组,均子控制血糖和改善睡眠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62例子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15天后观察2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6.47±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46±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沐足、足底按摩以及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措施能促进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脏腑阴阳平衡,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丁劲  施兴艳 《西部中医药》2013,(10):115-1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药足浴、耳穴按压及中医辨证护理。2组均以治疗1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降压效果、睡眠障碍状改善情况。结果:中医护理干预组在临床症状及睡眠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压疗效方面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2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患者SF-36评分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艾滋病患者采用护理需求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针灸和推拿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颈痛(NPQ)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NP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即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总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伴失眠患者可显著改善其颈部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纽曼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纽曼护理,观察两组护理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指数)和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结果:4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因子和Barth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PSQI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纽曼护理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穴埋线疗法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百会、神庭、风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等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于疗前、治疗第2周及第4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2周,传统针刺对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对睡眠因子的改善情况各有侧重;治疗第4周,针刺组和埋线组对各项睡眠因子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没有明显差异,但埋线组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结论:头穴埋线与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穴埋线疗法改善失眠患者入睡时间因子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舒乐安定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以及WHO颁布的失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定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O.01),治疗组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果表明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在治疗中风后失眠方面安全而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临床护理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止痛剂情况、睡眠受影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实施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应用,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率、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并记录干预前后的心率及血压、心功能。结果经过12周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SAS与SDS总分显著下降(P均〈0.05),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干预前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生活质量仅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率异常率、血压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实施代偿期肝硬化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CNP),评价CNP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CNP表进行护理。结果:干预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失眠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CNP可缩短代偿期肝硬化失眠症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失眠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胆宁心颗粒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温胆宁心颗粒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35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观察4周。结果温胆宁心颗粒可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并从整体上能改善睡眠(P〈0.05);艾司唑仑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P〈0.05)。温胆宁心颗粒对日间功能和PSQI总分的改善优于艾司唑仑(P〈0.05)。温胆宁心颗粒组临床有效率高于艾司唑仑组(P〈0.05)。结论2种干预方法对原发性失眠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温胆宁心颗粒对失眠的改善程度优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眩平肝汤治疗中青年慢性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青年慢性失眠阴虚火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眩平肝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顿焦虑评分(HAMA)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平肝汤治疗中青年慢性失眠疗效确切,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状态.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增强心肌梗塞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40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Orem护理系统中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进行护理干预。采用自理能力问卷调查两组患者住院3周及出院后3个月的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3周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塞患者自理能力普遍偏低,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其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我科收治的出现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40例,对照组2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改善睡眠环境及减轻经济压力等,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及护理前均具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症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中的干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利群  张泽刚  余涛  赵煜  刘军 《四川中医》2007,25(9):124-125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在针灸治疗慢性失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作用。方法:将62例门诊的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和针灸治疗;干预组给与针灸治疗,配合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健康生活指导、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平衡、转移及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S—QOL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术后实施康复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评价指标包括测定患者肺功能,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缓解疾病的发展,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心身健康.方法:将72例内科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给予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健康及生活指导等身心护理措施.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自我评价有效率、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施身心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显著提高(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讨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