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94例。对人选患者均经过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人ICU后6h、24h血乳酸值,计算6h、24h的乳酸清除率,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94g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6例,女48例,年龄42—92岁,死亡组人住0h、6h、24h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动态变化及乳酸清除率和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红  姜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75-76,78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儿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实验室检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危重病患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病患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危重期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恢复期(P均〈O.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者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不伴有者和对照组(P均〈0.01);多器官损害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单器官损害组(P均〈0.01);危重病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呈正相关(r=0.442,P〈0.05)。结论 危重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预示病情凶险,早期发现危重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儿,是积极治疗病因和改善预后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169-171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检测治疗前1d及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根据入院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APACHEⅡ评分、28d死亡率等临床相关指标。根据早期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及动脉血气指标;对COPD并呼吸衰竭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治疗前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升高,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通气率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PaCO2均有所下降,PaO2及pH升高(P<0.05),低乳酸清除率组仅PaO2较治疗前升高,高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保护因素(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均影响患者预后,动态监测早期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可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危重症患者血乳酸生成增加和/或清除减少致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血乳酸水平是反映危重患者组织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也是休克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与多脏器功能衰竭密切相关。乳酸清除率常常作为急危重症患者复苏充分性的一个指标,连续监测乳酸可以评价治疗反应,及时启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可以临床获益。但是关于乳酸浓度能否指导医生诊断休克并采取复苏策略,目前仍存在争议。现对乳酸产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和3种关于乳酸的复苏治疗能否改善预后的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重症肺炎病情评估中,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后,产生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乳酸降低组、乳酸升高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乳酸降低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为(3.3±1.7mmol/L)。乳酸升高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为(15.4±6.1mmol/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加强动脉血乳酸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然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早期治疗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心源性休克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0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按48 h内预后分为2组,死亡组64例和存活组41例,回顾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 h、4 h、6 h、12 h的血乳酸水平,分析血乳酸水平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且随治疗进展呈下降趋势(P<0.05);而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则持续升高(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判断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血乳酸水平越高,且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监测动脉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APACHEⅡ评分将651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分析各组1、12、24及48 h的动脉乳酸动态变化,比较入院1 h内各组间动脉乳酸水平的差异及不同预后组动脉乳酸水平的差别。结果:极危重组动脉乳酸水平高于另2组并呈持续升高态势;而另外2组动脉乳酸水平较低,且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渐下降。APACHEⅡ评分越高,动脉乳酸浓度越高(r=0.67,P<0.01);动脉乳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手足口病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重症医学科(ICU)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6月收住ICU的成年休克患者共58例。对纳入患者均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入ICU后6h、24h、48h血乳酸值,以后每24h测定一次,直到血乳酸降至正常范围内或出院或死亡;计算6h、24h的乳酸清除率,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42例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感染性休克2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7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3.92±17.59)岁;平均APACHEⅡ评分20±4,血乳酸(9.04±2.55)mmol/L;死亡组入住0h、6h、24h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5),而两组高乳酸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于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6h、24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因重症肺炎入住ICU的42例患者,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72,120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监测并同步行APACHEII评分。比较治疗后120h和治疗前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乳酸升高组(20例)和乳酸降低组(22例),测定2组患者治疗后120h的动脉血氧分压,计算氧合指数,统计入住ICU的时间及总费用,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乳酸升高组和降低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9.6±5.2)和(9.8±6.2)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2.3±3.2)和(24.0±3.1)分,2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0h,乳酸升高组和降低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4.5±6.1)和(8.9±5.1)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6.2±2.9)和(22.5±3.4)分,2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血乳酸水平愈低,APACHEⅡ评分愈低,两者具有相关性(r=0.679,P<0.05)。结论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于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手术刺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糖代谢紊乱,对患者的预后和手术的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心脏手术围术期高乳酸血症的发生多倾向于老年、女性、低射血分数、低血色素、急诊、二次、复杂手术的患者。目前,乳酸酸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再者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应用缓冲剂纠正酸中毒,常用缓冲剂有碳酸氢钠、胰岛素、二氯乙酸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