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PEG-PLGA-mPEG纳米粒的体外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开环共聚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份的丙交酯 /乙交酯 /聚乙二醇 (LA/GA/PEG)共聚物 (PLGA PEG ,PELGA) ,并进一步偶联制得三嵌段共聚物 (mPEG PLGA mPEG ,简称PELGE)。采用超声乳化—溶剂蒸发法 (O/W )制备PELGE纳米粒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含量的方法研究了PELGA、PELGE纳米粒体外降解规律 ,体外降解实验表明 :共聚物分子量增加 ,降解减慢 ;共聚物中GA含量增加 ,即LA/GA比例减小 ,降解加快 ;PEG含量增加 ,降解加快 ;LA/GA和PEG含量相同的PELGE比PELGA的降解速度快。证明了可通过改变LA/GA的比例或PEG的含量来调节聚合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研究,但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了解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性能。 方法:以实验室自制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90∶10为观察对象,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非等温测试,观察其结晶行为。 结果与结论:随着降温速率R的增加,PCDLA的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且Avrami指数均>3,以均相成核的三维球晶方式生长;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乙交酯-L-丙交酯-ε-己内酯三元无规共聚物材料(PGLC)对昆明种小鼠孕期和胎鼠的影响。结果表明,PGLCA组(1000mg/kg)、B组(500mg/kg)、C组(250mg/kg)各组孕鼠和胎鼠各项指标与阴性对照组(c^-,PBS液每日0.5ml/鼠)差异无显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c^ ,CP,14mg/kg)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PGLC剂量在1000~250mg/kg范围内对小鼠生殖能力和胎鼠发育无明显影响。PGLC作为植入体内的长效药物载体无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乙交酯与L-丙交酯质量比例为6∶4的聚(L-丙交酯-co-乙交酯)(PLGA)。通过IR、^1H 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SC、TGA、XRD、流变仪等对聚合物的热性能、结晶性、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LG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是以非晶态存在的;其熔融流体为剪切变稀流体,储能模量较低,损耗模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摩尔比的丙交酯/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DLLA/GA/TMC)三元共聚物(PLGTMC),并用于制备引导骨再生(GBR)可吸收膜.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氢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并进行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和拉伸测试,研究了摩尔比对共聚物和GBR膜热性能、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和GBR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随TMC含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结晶性和断裂伸长率随TMC含量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其中TMC含量为25%的GBR膜有望用于下一步的动物及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张巍  杨丹  王萍  王玲  甄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8):7131-7134
背景:ε-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降解速率,它的应用与其体内降解性能有着重要关系。 目的:观察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在大耳白兔体内的降解性能。 方法:将不同配比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组成的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制备成不同尺寸的试样,植入到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下,定期观察试样的形态、失重率、相对分子质量和热性能。 结果与结论:随着ε-己内酯投料比的增加,聚(己内酯-co-DL-丙交酯)形状保持能力增强,降解速度减慢;相同共聚组成的试样,尺寸越大,降解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聚(L-丙交酯-ε-己内酯)管:以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催化L-丙交酯和ε-己内酯的本体开环共聚合制得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力学性能及生物安全性,作为支架构建的基础材料已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其疏水性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一种亲水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惰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具备很强的吸水能力,制备成输尿管支架后能降低支架表面的湿态摩擦,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非常好的吸水膨胀性,可在输尿管支架内部造成很高的压力,提高支架管的降解速率,并促使可降解组分聚(L-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崩解成小碎片。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学、材料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发展,研制新型可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管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制备了聚(L-丙交酯-ε-己内酯)/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输尿管支架。 目的:探索聚(L-丙交酯-ε-己内酯)输尿管支架植入SD大鼠膀胱内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取雄性SD大鼠(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在膀胱外侧开一小口后直接缝合,未植入任何材料;其余3组在膀胱外侧开一小口后分别植入聚氨酯输尿管支架(对照组)、聚(L-丙交酯-ε-己内酯)/8%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输尿管支架(实验1组)、聚(L-丙交酯-ε-己内酯)/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输尿管支架(实验2组),随后缝合切口。术后4,8,16周,大体观察膀胱局部解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埋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实验经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术后4,8,16周时,对照组、实验1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刺激反应,实验2组仅术后4周时出现慢性炎症刺激反应,对照组、实验1组术后4,16周的材料结石生成率高于假手术组(P < 0.05),3组术后8周的材料结石生成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2组仅术后4周的材料结石生成率高于假手术组,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病理观察: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外膜异物、炎症反应及黏膜弥漫增生,3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黏膜弥漫增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P < 0.05);③结果表明:聚(L-丙交酯-ε-己内酯)/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输尿管支架的结石生成情况和膀胱组织学反应与商品聚氨酯输尿管支架管相当,尤以加入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配比的组织相容性较优。 ORCID: 0000-0003-3251-0657(唐萌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聚乳酸-羟基乙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LGA-TMC)三元共聚物中丙交酯(DL-LA)、乙交酯(GA)、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三种单体残留测定的气相色谱法.采用GsBP-5毛细管色谱柱(30.0 m×0.32 mm, 0.25 μm),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柱温135℃,分流比为10∶1.结果显示,DL-LA、GA和TMC分离良好,精密度试验RSD值均不大于2.0%,三种单体在相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7.17%~101.71%,且RSD值均不大于5.0%.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PLGA-TMC三元共聚物中DL-LA、GA、TMC三种单体的定量检测,更好地控制PLGA-TMC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为降解介质,37℃下对可分解食道支架聚(L-丙交酯)(PLL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缝合线进行8周的体外降解实验。通过测试降解过程中其质量损失、pH值、特性粘度、抗张强度、取向度、结晶度、熔点及表面形貌等变化情况,对其体外降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LA缝合线各项性能无明显变化,而PGLA缝合线各项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降解进行PGLA缝合线的pH值、特性粘度、抗张强度、取向度和结晶度逐渐下降,质量损失率增加,6周时抗张强度几乎为零,8周时质量损失率近70%。DSC结果表明,随着体外降解PGLA缝合线晶区熔点保持不变,晶区的熔融热焓逐渐增加,而无定形区产生新的有序区.并且含量不断增加。SEM结果表明PGLA缝合线在降解过程中,涂层首先脱落,然后线体以横向断裂方式断裂。因此,PGLA缝合线适用于良性食道狭窄的可分解食道支架,而PLLA缝合线制备的支架分解时间大于2个月,不适于良性狭窄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本体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组不同摩尔比的DL-LA/GA/TMC三元共聚物。通过GPC、1H-NMR、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摩尔比对共聚物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摩尔比与投料摩尔比基本一致;共聚物为无定形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DL-LA含量的增加略有升高,而随TMC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共聚物的拉伸强度随TMC含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改变TMC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当TMC含量≥35%时,共聚物显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特征;当TMC含量为50%时,聚合物断裂伸长率达到1778.5%,拉伸强度仍保持在12.4 MPa。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一种含有活泼环氧基和羟端基的聚己内酯(PCL)/聚醚嵌段共聚物,这个新聚合物具有更理想的亲水性,并可通过与环氧基团的反应进一步衍生化。方法采用双官能团的环氧基化合物作为交联剂,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合成嵌段共聚物,用1H核磁共振(IH-NMR)、热分析和接触角测定法表征其结构和性能。通过多官能环氧基化合物将肝素偶联到嵌段共聚物的端羟基上,用3H标记的肝素定量测定肝素的结合量和结合稳定性。采用溶液浇注和压膜方法制备含牛血清蛋白(BSA)的共聚物膜,37℃恒温摇床中进行体外模拟释放,用分光光度法(595nm波长)测定BSA的释放量。结果1H-NMR测定证明共聚物中环氧基团(EO)对CL单元的比例与原始配方的计算值相符,热分析曲线表明嵌段共聚物有两个吸热峰,证明它具有微观相分离结构。接触角测定表明,随着共聚物中亲水组分的增加其亲水性增加。选择聚醚的类型和比例可以调控其亲水性,嵌段共聚物上化学偶联肝素的量可达到15%,具有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的结合稳定性和很好的抗凝血活性。共聚物中亲水性聚醚组分的存在促进蛋白质的释放,而且通过改变聚醚片段的组成可以对蛋白质的释放速率进行调控。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合成预设片段长度的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新方法,并提供了一类新的肝素化的释放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的控释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其降解过程就开始启动,如何能控制可降解材料降解过程的启动,做到定时、定位启动,国内外鲜有研究。目的:研究超声波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过程启动的控制。方法:将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制成样本的可降解内核,在其表面通过4种方法涂覆低密度聚乙烯疏水涂层:1先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2先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静置粗化3 h。3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静置粗化3 h。4直接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将4种样本包埋于带皮猪肉内进行体外超声波轰击实验。结果与结论:方法1、4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能够保护内核材料,其浸泡液在631 nm处无吸收峰值;轰击后由于疏水层破损,甲苯胺蓝染料被释放出来,造成溶液颜色改变及631 nm处吸收峰值明显升高。方法2、3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其浸泡液在631 nm处出现吸收峰值。电镜扫描显示4组样本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了明显表面容貌变化。表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作的疏水层可以保护内核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材料,以体外超声波作为诱发因素,可以控制可降解内核降解过程的启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不同形式的输尿管支架均有其并发症,因此,如何选择适宜的支架来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在体外的降解规律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1-01/2009-12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输尿管支架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在体外的降解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R-PLGA;in-vitro degradation;degradalion rate”,中文检索词为“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体外降解;降解速率”。检索文献量总计135篇,排除陈旧及重复性文章,最终纳入17篇文献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高分子降解性输尿管支架材料体内外生物降解性质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少,国内则未见报道,目前该领域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作为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降解性质及相容性是此种材料得以应用的首要条件,了解材料的降解及相容性对材料的临床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输尿管支架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良好,通过调整乙交酯与丙交酯的组分比,可有效调节共聚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4.
以木瓜蛋白酶(papain)做蛋白水解酶,通过测定酶解前后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BLG/PEG/PBLG)嵌段共聚物膜的重量和分子量的变化来研究其体外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分子量及PEG嵌段的含量影响它们的降解速度.共聚物的分子量越大,其降解速度越慢.PEG含量越高,共聚物的水溶胀率越大,而共聚物的水溶胀率越大,其降解速度越快.通过调节共聚物中PEG的含量和共聚物的分子量可以控制共聚物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5.
将羟基磷灰石 (HA)与DL 丙交酯 (DL LA)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辛酸亚锡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HA微粒填充的聚DL 丙交酯 /羟基磷灰石 (PDLLA/HA)复合材料。在一定引发剂浓度下 ,HA的含量越大 ,粒径越小 ,PDLLA的分子量越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HA微粒均匀分布在PDLLA基质中 ,当PDLLA的分子量在 175 0 0 0~ 2 45 0 0 0范围内 ,HA含量 (HAwt %)为 30 %时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 90MPa ,剪切强度为 72MPa,模量为 6 .9GPa ,均高于其它体系。HA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初始力学强度 ,而且还延缓了PDLLA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6.
将羟基磷灰石(HA)与DL-丙交酯(DL-LA)按一定比例混合,在辛酸亚锡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HA微粒填充的聚DL-丙交酯/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在一定引发剂浓度下,HA的含量越大,粒径越小,PDLLA的分子量越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HA微粒均匀分布在PDLLA基质中,当PDLLA的分子量在175000~245000范围内,HA含量(HAwt%)为3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90MPa,剪切强度为72MPa,模量为6.9GPa,均高于其它体系.HA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初始力学强度,而且还延缓了PDLLA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前期实验显示,在体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与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共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否能在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内存活、分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织工程复合物是否能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方法:制作成年Wistar大鼠T8段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支架组植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神经干细胞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联合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 结果与结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在大鼠脊髓内存活,并迁移至邻近脊髓,联合组标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神经干细胞组(P < 0.001)。联合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神经干细胞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联合组有少部分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突触素,再生轴突和有髓轴突数量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表明与许旺细胞共移植,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少部分神经元样细胞还可能形成了突触连接;种植了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可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其降解过程就开始启动,如何能控制可降解材料降解过程的启动,做到定时、定位启动,国内外鲜有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过程启动的控制。 方法:将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制成样本的可降解内核,在其表面通过4种方法涂覆低密度聚乙烯疏水涂层:①先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②先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静置粗化3 h。③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静置粗化3 h。④直接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将4种样本包埋于带皮猪肉内进行体外超声波轰击实验。 结果与结论:方法1、4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能够保护内核材料,其浸泡液在631 nm处无吸收峰值;轰击后由于疏水层破损,甲苯胺蓝染料被释放出来,造成溶液颜色改变及631 nm处吸收峰值明显升高。方法2、3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其浸泡液在631 nm处出现吸收峰值。电镜扫描显示4组样本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了明显表面容貌变化。表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作的疏水层可以保护内核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材料,以体外超声波作为诱发因素,可以控制可降解内核降解过程的启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旋聚乳酸(PLLA)与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的复合对PLCL的三维(3D)打印性能及其打印支架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共混手段制备了系列不同比例的PLCL(100%、90%、80%、70%、60%、50%)为基质相、PLLA(10%、20%、30%、40%、50%、100%)为分散相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到目前为止,工程化心肌组织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为常用的人工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在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的生长情况。 方法: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进行分离、培养,选取第3代进行体外DAPI标记。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106/cm2)种植于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上形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培养48 h在电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补片植入到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培养5周,行病理学检查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中的存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中呈三维生长,细胞与支架黏附良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补片植入正常心肌组织后第1周和第5周切片结果,同第1周相比,第5周的心肌组织内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区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示,梗死区出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上贴附生长,黏附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可用于心肌组织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