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分析(附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 1 0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方法 将近 1 0年来 1 2 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IE)分为1 991 - 1 995年组 (Ⅰ组 ) 52例和 1 996 - 2 0 0 1年组 (Ⅱ组 ) 70例。对其临床表现、病原微生物、超声心动图及基础心脏病进行比较。结果 Ⅱ组与Ⅰ组比较 ,40岁以上患者明显增多 (38/ 2 1 ) ,无器质性心脏病已跃居首位 ,P <0 .0 1 ;风湿性心瓣膜病构成比明显下降 ,P <0 .0 1 ,已下降至第二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明显增多 ,已跃升第一位 ,P <0 .0 5 ;而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明显减少 ,已下跌至第二位 ,P <0 .0 1 ;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IE重要的致病菌 ,P <0 .0 5 ;血培养阳性率仅为 39.1 % ,近 5年来超声心动图 (UCG)赘生物检出率明显升高 (67.8/ 51 .2 )。结论 沿用以前的IE诊断标准 ,将有很多病例会漏诊或误诊 ,UCG对I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在治疗上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应预防应用抗生素 ,如有手术适应症应积极创造条件 ,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82例IE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及生命体征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IE患者中患有基础心脏病患者172例占94.51%,明显多于无基础心脏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心脏病以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为主,分别占34.62%、25.27%和21.43%;182例患者中存在易感因素的有32例,占17.58%,其中糖尿病患者最多,17例占9.34%,其次为心脏手术或介入术后的患者,11例占6.04%;18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多见,73例占40.11%,其次为贫血和脑出血或脑梗死,分别占20.88%和14.29%;临床体征以肝肿大为最多,39例占21.43%,其次为脾肿大,占19.23%;共分离出病原菌75株,其中链球菌属所占比例最高,37株占49.34%,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8.00%和13.33%。结论 IE患者多伴有基础心脏病且血糖控制不佳,临床表现上以发热、贫血症状为主,以及肝、脾肿大的体征,及时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点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监护经验。方法选择2009-2013年治疗的167例IE患者,将2009-2010年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2013年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原体分布、超声心电图、基础心脏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无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患者分别占20.35%、13.92%,观察组分别占9.09%、39.7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占37.50,其次为贫血占12.50%,对照组发热、贫血患者分别占15.19%、16.46%;两组患者病原体分布均以链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2.91%、52.27%及18.99%、20.45%;4年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IE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基础心脏病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上对基础心脏病患者应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病的传统命名“细菌性心内膜炎”。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本病的病原体除细菌外,还有微生小体和真菌,甚至病毒。因此多数学者已采用含义更为广泛的名称“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IE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近30年来因抗菌素的广泛应用、感染途径的增多、病原微生物的变异等原因,致使原来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IE病人大为减少。本病习惯采用的急性和亚急性分型,已渐失去其严格时间概念,故不能再拘泥于寻求传统典型表现,以免错过早期诊断机会。病因学:一、细菌:本病的主要病原为草绿色链球菌,在IE的发病中虽仍居首位,但其致病机会已由过去的70%减至35~50%,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为IE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9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IE患者临床资料、分离病原微生物、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IE患者430例,男性多见(289例,占比67.2%),平均年龄在(40.3±15.1)岁。无基础心脏病患者284例(66.0%),有基础心脏病患者146例(34.0%);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115例(26.7%),风湿性心脏病23例(5.3%),非风湿性心瓣膜病8例(1.9%)。IE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336例(78.1%)、贫血381例(88.6%)及心脏杂音383例(89.1%);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栓塞(21.4%),其次为心力衰竭(18.8%)。IE患者中瓣膜脱垂151例,瓣膜狭窄88例,瓣膜关闭不全347例,最常见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4例),有两个或以上瓣膜关闭不全者72例;血培养阳性率44.9%,其中链球菌属为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119株,61.7%),其次为葡萄球菌属(41株,21.2%)。IE患者手术治疗319例(74.2%),住院病死率10.2%,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患者治愈好转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95.3% VS 64.9%,P<0.001)。结论 目前IE患者以无基础心脏病患者较常见,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抗感染治疗是IE的治疗基础,尽早联合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8例IE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资料 ,发热 6 5例 (83 3 % )、脾肿大 41例 (5 2 6 % )、栓塞 15例 (19 2 % )。6 5例作血培养 ,16例培养阳性 ,占 2 4 6 % (16 /6 5 ) ;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基础心脏病者 6 6例 ,占 84 6 % (6 6 /78) ;发现赘生物 5 1例 ,占 6 5 4% (5 1/78) ,死亡 7例 ,占 9 0 % (7/78)。结论 :由于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减少 ,给诊断带来困难 ,延误治疗。超声心动图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 ,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出判断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收住的2 344例先心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 34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49;患者以成年人和1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居多。位居前三位缺陷依次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011—2015年间,1岁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其平均增长速度为28.50%;1岁及以上、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所占比例与年份的增加呈负相关,平均下降速度为6.32%;7岁及以上至18岁以下的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其平均减少速度为20.6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最为常见、多发;18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建议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8.
张圳  朴金花  孙景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221-5223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在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998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的69例IE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①69例IE患儿中,52例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5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例发生在扩张性心肌病的基础上,1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基础上,8例无基础心脏病。②临床主要表现:发热(67例,97.1%)、心功能不全(46例,66.7%)、镜下血尿(33例,47.8%)、脾肿大(26例,37.7%)。③血培养23例阳性,阳性率35.4%,致病微生物中以草绿色链球菌(9例)及β溶血性链球菌(5例)为最多见,条件致病菌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64例患儿(92.7%)发现赘生物,阳性率仅次于发热表现。结论:小儿发生IE的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有助于IE的诊断,且超声心动图更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病原学特征及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2例I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病原学分布与耐药特点、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例IE患者血培养阳性126例,血培养阳性率为62.38%,分离鉴定病原菌1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9株、革兰阴性菌26株、真菌3株;草绿色链球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5.52%、37.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90 g/L)、心功能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栓塞是IE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介入治疗是IE患者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IE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种为主,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严重贫血、心功能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栓塞可增加IE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UCG)特点。 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28例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儿童IE的临床及UCG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临床特点:28例IE患儿中,85.7%(24/28)存在发热症状;血培养阳性率为64.3%(18/28),其中最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血培养阳性结果的33.3%(6/18)。②UCG特点:71.4%(20/28) IE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25例(89.3%,25/28) IE患儿存在心内赘生物,其中2例为多部位受累,其余23例均为单一部位受累。心内赘生物以二尖瓣受累最常见,占检出心内赘生物患儿的40.0%(10/25),二尖瓣前叶及后叶受累各占20.0%(5/25);其次为肺动脉壁近动脉导管开口处及主动脉瓣受累各占16.0%(4/25)。心脏以左房左室增大所占比例最高,为35.7%(10/28)。85.7%(24/28) IE患儿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此外,还可出现瓣膜穿孔、反流等。 结论儿童I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并且多变,增加了该病的诊断难度。增强对本病的认知,充分掌握其UCG特征,对快速、准确诊断及早期治疗该病,达到改善IE患儿预后的目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IE患者易患因素按比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5.17%),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4.73%),风湿性心脏病(13.19%)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97.25%)和贫血(88.46%);2次血培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中,最常见细菌为血液链球菌(11.7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5.05%。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中,2例(1.68%)死亡;63例经内科治疗者中,6例(9.5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栓塞及急性心衰。结论 近年来IE的易患因素与以往不同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比率增高,而风湿性心脏病比率下降;病原菌以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血培养的阳性率亟待提高;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近20多年来 ,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 ,大大改善了先天性心血管病的预后 ,不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灶经过手术矫治后 ,能够获得妊娠和分娩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抗生素的发展和合理应用 ,风湿热并发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过去明显减少。因此 ,大多数国家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先天性心脏病比例逐渐增多。我国妊娠合并心脏病中 ,先天性心脏病已居首位。随着围产医学进展 ,围产儿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 ,但心脏病合并妊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 ,其流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胎儿发育迟缓等合并症发生率高 ,致使围产儿死亡率及孕…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2例IE患者易患因素按比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5.17%),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4.73%),风湿性心脏病(13.19%)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97.25%)和贫血(88.46%);2次血培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中,最常见细菌为血液链球菌(11.7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5.05%。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中,2例(1.68%)死亡;63例经内科治疗者中,6例(9.5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栓塞及急性心衰。结论近年来IE的易患因素与以往不同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比率增高,而风湿性心脏病比率下降;病原菌以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血培养的阳性率亟待提高;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高CHD合并IE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25例CHD合并IE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显示情况,对比手术病理检查情况,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25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共发现赘生物31例,其中以分别在主动脉瓣的最多,占48.4%,其次是肺动脉瓣占19.4%,肺动脉外侧瓣占16.1%,三尖瓣和左心室流出道最少,分别占9.7%和6.4%;IE赘生物的直径以1025mm为主,在形态中又以条索状最常见,超声回声以强回声和弱回声为主,绝大多数赘生物活动是随心动周期来回摆动;而在赘生物引起周围病变中,以病变周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最常见,瓣周脓肿仅存在于主动脉瓣内,而在连枷运动、瓣膜穿孔、瓣膜脱垂在主动脉中均存在,超声诊断赘生物的准确率达83.8%。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内原发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对于>0.4cm的心内赘生物有较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对瓣膜穿孔、关闭不全等并发症可作出准确诊断,超声诊断CHD合并IE是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对21例儿童I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E21例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肺动脉瓣狭窄(PS)1例,主动脉瓣狞(AS)伴二尖瓣关闭不全(MI)1例,主动脉缩窄伴二尖瓣狭窄(MS)1例,法乐四联症(TOF)1例,VSD术后2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术后VSD残余瘘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中13例血培养阳性,12例心脏B超发现瓣膜赘生物。死亡1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IE的主要基因疾病;对IE患儿首先应内科治疗,应积极预防IE高危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宏观层面了解2016—2018年北京市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发生的费用。方法:以SHA 2011为基础框架,核算北京市冠心病治疗费用总量及其分布情况。结果:2016—2018年北京市冠心病治疗费用年均增速为1.68%,占全市比重7%左右;治疗费用由高到低依次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其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治疗费用占比下降至70.81%;50~79岁患病人群治疗总费用占比达78%。结论:北京市冠心病治疗费用控制较好;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和心绞痛应作为主要防治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中医院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逐步提升;重点控制50~79岁患病人群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率的分析,探讨IE病原菌的分布及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IE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的IE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5株占81.3%,其中酿脓链球菌55株占84.6%;革兰阴性杆菌11株占13.8%,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株;真菌4株占5.0%,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0%,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性较低,而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酿脓链球菌仍然是IE的主要病原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为IE主要革兰阳性菌,其对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低;及时掌握其动态变化,做好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对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心脏病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北京地区资料1971—1980年间妊娠合并心脏病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1/4。成都市1984年从8万余孕产妇的调查中,发现因心脏病死亡者占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收治的IE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总结IE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7例行纯内科治疗,治愈率85.71%;73例行手术治疗,治愈率94.52%.结论: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IE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变化,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1—2015年绍兴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表和儿童生命质量监测调查表等资料,对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新生儿死亡率从3.42‰下降到2.13‰,婴儿死亡率从5.07‰下降到3.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6.93‰下降到5.14‰。这5年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居多,占71.80%;婴儿死亡又以新生儿居多,占63.16%。2011年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溺水,占全部死因的42.38%;2015年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溺水和先天性心脏病,占全部死因的35.25%。这5年间,出生窒息由第二位死因下降至第四位,先天性心脏病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结论降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发生率是减少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重要举措,同时应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