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脑梗死 (发病≤ 8h)患者分为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表 (NIHSS)于治疗前 ,治疗后 2 4h、1周、2周记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临床症状恶化者复查头颅CT ,明确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后 2 4h治疗组NIHSS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 <0 0 1) ,但溶栓治疗组之间 (经动脉或静脉溶栓 )NIHSS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三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6 6 7%、9 5 2 %和 14 2 9%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动脉溶栓的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因急性脑梗死行超选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病距溶栓治疗的时间为3~12h,根据闭塞血管部位,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30万U。结果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80%(4/5)。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8.7%(11/16)。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3.3%(5/6)。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及有明显好转23例,总有效率为85.2%,症状无改善2例,溶栓术中出血1例,术后塞亡1例。结论早期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检查证实未见明显低密度灶且无出血病灶,在全脑血管造影基础上应用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其中6 h以内溶栓者21例,6~20 h溶栓者7例。术后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和14 d后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1.4%,显效率为71.4%和42.8%,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和57.1%。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动脉内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 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合理放宽溶栓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造影证实,溶栓后即刻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28例,未通17例;溶栓前运动障碍39例,语言障碍21例,意识障碍9例;溶栓后1h复查,运动改善37例,语言改善17例,9例昏迷患者完全清醒;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发病6h以内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临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急性脑血管病是构成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 ,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研究认为 ,80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1] ,早期开通闭塞的脑血管 ,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其血供 ,有可能避免或减少脑组织的坏死。因此 ,早期溶栓是急性脑梗死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2月接诊发病 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例 2 3例 ,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均为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病人。①入选标准 :发病时间 <6h ,伴明确的肢体瘫痪 ,肌力在 0~Ⅲ级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运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6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NIHSS评分上,观察组各时间点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行早期动脉溶栓,已成为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溶栓治疗可导致致命性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2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回顾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TIMI分级溶栓后动脉再通率为88%,动脉未再通率12%。动脉再通患者基本痊愈,未再通6例患者行15d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动脉再通44例患者NIHSS评分溶栓后检测为0分,未通、部分再通6例患者疗前(8.5±0.3)分,疗后(4.3±1.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很多脑梗死患者不能于6h内得到及时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CT检查未见异常或仅有轻度低密度灶,病情仍处于进展期,溶栓是否有效,是否安全需进一步研究。笔者对3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连用7d静脉溶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动脉溶栓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每组31例。支架组患者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药物组在尿激酶动脉溶栓后以常规药物治疗。于术后1、7、14、21d进行NIHSS评分,并综合评定预后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支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7%、100.0%和100.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38.7%、61.3%和61.3%(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绿色通道,尽量缩短和保障急性脑梗死患者完成各种术前准备并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对于增加接受动脉溶栓治疗患者数量并提高溶栓效果,保障溶栓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三种溶栓方法 ,即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尿激酶动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25例。记录三组治疗前、后24 h、7 d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和三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及死亡状况。结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14 d NIHSS评分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与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的14 d NIHSS评分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这三种方法对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我院内科于2006年5月开始对发病6h内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全脑血管造影+动脉溶栓术进行治疗(简称溶栓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区域性动脉溶栓结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其时效。方法对发病6h内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患者,治疗组溶栓时间窗<1h;对照组溶栓时间窗1~6h,均采用介入途径下动脉溶栓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出血1例,对照组脑出血2例。结论区域性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有效可行的,时间窗长短与脑梗死疗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已证明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促成血栓溶解,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从而缩小缺血性脑卒中体积的有效方法。溶栓时间窗目前倾向于有3h、4.5h、6h三种,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6h时间窗的治疗也可使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功能恢复。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合理选择放宽溶栓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28例给予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及机械碎栓,同时给予扩容、抗血小板等治疗,评价治疗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1 h、2周、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日常活动量表( ADL)评分情况。结果本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率为75%,部分再通率为25%,4例血管再通后残留狭窄〉80%,给予支架置入术;除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外,其余27例术后1 h、2周、3个月NIHSS、ADL评分较治疗前改善( P〈0.05)。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结合机械碎栓治疗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与脑保护剂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3例有溶栓适应证且发病6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静脉滴注。两组在溶栓后24h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用7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川芎嗪80rag,每日1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5%。对照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4h、7d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d、21d更加明显(P〈O.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临床已证明,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时间窗为0~6h,溶栓治疗是成功的。它可使近80%的患者治愈。但在临床中,临床医生可见到溶栓后一定时间内血管再梗死。为预防此类现象发生,给溶栓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对预防再梗死及抗栓作用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