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例残角子宫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术前明确诊断1例,误诊6例,分别为输卵管妊娠3例,双子宫一侧子宫妊娠2例,正常子宫妊娠破裂1例.均以手术切除残角子宫而治愈.结论 残角子宫妊娠为少见的异位妊娠,误诊率高.临床上遇到有痛经史及曾被诊断过"双子宫"的孕妇,应予以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庄卫红  葛德昇 《安徽医药》2010,14(9):1052-1052
目的研究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残角子宫内妊娠7例,Ⅱ型残角子宫内妊娠5例。残角子宫内妊娠未破裂9例,破裂伴失血性休克3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0例。结论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加强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术前确诊率。确诊为残角子宫妊娠应及早手术,宜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  相似文献   

3.
非妊娠残角子宫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痛经或妇科检查子宫形态不规则患者也应想到残角子宫,一经发现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宜行残角子宫切除包括切除同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4.
残角子宫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琴 《天津医药》2001,29(8):502-503
残角子宫比校罕见,误诊率很高,常因未能及时诊断而造成患者痛经,如残角子宫妊娠还可导致子宫破裂。本文就1986年至1998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0例残角子宫及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诊治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中未妊娠残角子宫6例,妊娠残角子宫4例,有组织病理学资料6例。 1.1 非妊娠残角子宫共6例,年龄21~29岁5例,33岁  相似文献   

5.
朱启江  苏成芳 《淮海医药》2010,28(2):109-110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占同期妇科手术的14.7%,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116例,诊断符合率89.23%。术前痛经者94例(72.31%)例,月经过多者6例,血CA125测定阳性率70.0%。术后随访1~5年,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痛经缓解率100%,子宫腺肌瘤剥除术患者痛经缓解率95.3%。保守性手术配合药物治疗术后1年痛经缓解率94.4%,术后2年缓解率88.0%。有生育要求者8例,术后妊娠5例,足月妊娠2例,自然流产3例。结论子宫腺肌症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子宫切除可达根治目的。对年轻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残角子宫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残角子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残角子宫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残角子宫4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Ⅰ型残角子宫内妊娠3例,Ⅱ型残角子宫内妊娠6例;残角子宫妊娠未破裂5例,破裂伴失血性休克4例;误诊为异位妊娠8例,误诊率88.9%(8/9)。非妊娠残角子宫6例,其中Ⅱ型4例,均伴有严重周期性腹痛,均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妊娠残角子宫Ⅲ型2例,无症状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另1例为官内妊娠40周,行剖官产术时发现合并残角子宫。非妊娠残角子宫6例误诊率达5/6。所有15例残角子宫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残角子宫的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加深对残角子宫认识有助于提高术前确诊率。残角子宫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宜行残角子宫切除并切除同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7.
残角子宫是一种罕见的女性内生殖器宫先天畸形,漏诊率及误诊率高,痛经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若残角子宫妊娠还可导致子宫破裂,危及患者生命。为探讨残角子宫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本文就我院11例残角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总结经验及教训,提高对残角子宫妊娠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残角子宫I型3例,II型6例。结论残角子宫妊娠是罕见的异位妊娠,临床诊断较困难,常误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或宫内妊娠因终止妊娠失败后考虑异位妊娠。超声检查注意观察妊娠子宫与宫颈的关系以及妊娠囊的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85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陶瑞雪  苏燕 《安徽医药》2005,9(7):517-51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子宫腺肌病占我院同期妇科子宫切除的11.6%;前后4年相比近4年发病率明显升高(71.4%);术前痛经40例(47.1%);月经过多或紊乱49例(57.6%);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31例,诊断符合36.5%;B超诊断符合率17.6%;除2例行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外,其余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升高,术前易误诊,阴道B超和MRI可提高诊断率,治疗应个体化,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药物和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电白县妇幼保健院近10年间收治的12例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残角子宫妊娠临床较为罕见,早期无典型异位妊娠的症状,绝大多数发生残角子宫破裂,且多在妊娠中期破裂(78%),一旦破裂,内出血可达1000ml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临床上常因妇产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误诊率达92%)。结论残角子宫妊娠术前确诊率低,但掌握其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查,结合辅助检查,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腔镜与腹腔镜结合用于先天性子宫畸形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本院联合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诊治的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共65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出完全子宫纵膈16例、不全子宫纵膈28例、残角子宫6例、单角子宫5例、双角子宫4例、双子宫4例、鞍状子宫2例,诊断准确率100%.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矫正畸形.结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先天性子宫畸形安全、准确、有效,值得在先天性子宫畸形临床诊治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静  杨喜  苏立平 《北方药学》2014,(4):120-121
目的:探讨数字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断的不孕症患者795例,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观察输卵管通畅性、子宫腔是否存在畸形,回顾性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子宫发育形态正常763例,子宫异常32例,其中双角子宫2例,单角子宫8例,鞍状子宫12例,宫腔粘连5例,宫内充盈缺损5例,输卵管双侧通畅357例(44.90%),单侧通畅伴对侧炎症115例(14.47%),单侧通畅伴对侧梗阻122例(15.35%),单侧炎症伴对侧梗阻68例(8.55%),双侧炎症92例(11.57%),双侧梗阻41例(5.16%)。对患者检查后随访6个月,224例(28.17%)患者怀孕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在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妇产科门诊2272例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扫查中诊断为先天性子宫畸形者进行追踪检查。结果发现先天性子宫畸形45例,其中纵隔子宫21例,双子宫15例,双角子宫8例,1例残角子宫。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常见先天性子宫畸形首选方法之一,为临床诊断和决定治疗方式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宝婷  钱丽娟 《天津医药》1997,25(5):265-267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病人17例,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例,卵巢妊娠9例,宫角妊娠、宫颈妊及残角子宫妊娠各1例,占同期异位妊娠(175例)的9.7%。结果提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易引起致命性腹腔出血,卵巢妊娠术前不易确诊,宫角妊娠子宫不对称性增大,残角子宫妊娠少娄可发展胎儿吕内死亡而潴留,宫颈妊娠以阴道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除宫颈妊娠可行宫颈骚刮术及填塞止血外,其余均行剖腹手术。意义;提高对特殊部位异位寻  相似文献   

15.
刘兆董  林丹玫  衣欢 《安徽医药》2018,22(11):2188-2190
目的 探讨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要点及其预后,期望能更好的了解其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66.7%)以月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下腹痛、下腹部包块。妇科检查均有子宫增大表现,≥3个月妊娠子宫10例(47.6%),出现贫血7例(33.3%)。超声提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18例(76.2%),2例不除外肌瘤恶性病变可能,1例提示性质不明的宫旁实性肿物,术前无一例诊断为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符合率58.8%(10/17),术后根据石蜡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行子宫切除和(或)附件切除者共17例(81.0%),单纯肌瘤剔除者4例(19.0%),在随访的病例中只有1例单纯肌瘤剔除者复发,再行彻底的手术切除治疗。结论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术前误诊率高,具有侵袭、复发、转移等不良生物学行为,临床处理以彻底的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及时正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妊娠机制、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总结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 2021年 7月收治的 1例残角子宫妊娠至 34+周并发胎盘植入病人的病史资料及诊疗方案,做文献复习。结果孕妇主诉停经 34+周,产检发现前置胎盘 5d。入院主要诊断“残角子宫妊娠,胎盘植入,孕 34+周,孕 2产 1”。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手术治疗,术中明确残角子宫妊娠合并胎盘植入,娩出胎儿后,切除残角子宫。分析误诊原因:未定期检查,中孕期未能分辨宫腔与宫颈的关系,病人有经阴道分娩史,故误诊为正常宫腔妊娠。中孕期检查如发现妊娠子宫位置较高,应充分扫查盆腔有无单角子宫存在,妊娠子宫与宫颈有无相连,有助于残角子宫妊娠漏诊的发现, MRI辅助检查在中晚孕期能提高残角子宫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结论孕期需要加强监测及管理,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专科查体,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阴道三维超声在中隔子宫和不良妊娠预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经二维超声诊断为中隔子宫的78例患者进行三维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子宫声像图,并对比两种检测结果中完全中隔子宫、不完全中隔子宫、弓状子宫、双角子宫和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 三维超声检查结果:完全中隔子宫19例,不完全中隔子宫47例,弓状子宫4例,双角子宫4例和宫腔粘连3例,其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率为98.72%,高于二维超声的82.05% (P<0.05).结论 三维超声在检查过程中可对中隔子宫进行较好的成像,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利于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病变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本院2002年3月至2008年6月子宫良性病变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205例,了解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05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均达到了肿瘤缩小、月经减少、痛经减轻、子宫保留的满意效果。结论子宫良性病变介入治疗时应严格作好术前准备工作,严密观察和处理术后不良反应,并认真做好术后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廖红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4+116-114,116
目的:对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88例在本院就诊的患有痛经的临床确诊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复方炔诺酮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治疗更加彻底,可以使患者在最短时间摆脱病痛,且不会引起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