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水疗健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百岁老人宋美龄的贴身护士王丰在《宋美龄的平常生活》一书中介绍,宋美龄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卫生习惯──灌肠。宋美龄从年经时代开始,就习惯以每天定的灌肠的方式来完成通便之事。其方法是,先准备四五百毫升的温开水,放在灌肠器具的一个小橡皮袋子里,小橡皮袋通着一根钢水管,水管头上接着一个肛门插管。使用时,由使用人自己把肛门插管插入肛门内适当的位署,然后田护士帮助挤压橡皮袋,让温水注入肛门内。一般情况下,10-15分钟后,因注入的温水的刺激,大肠会加速蠕动,迅速排出大便。宋美龄在每天晚上睡觉就都要用灌肠排出大便,…  相似文献   

2.
随着纤维结肠镜普及,医生可以对大肠腔内的全貌进行直接观察,对大肠病变有了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老年人大肠疾患较多,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以下简称镜检)的人数亦多,积累资料丰富。这里对老年人常见大肠病变的特点略加叙述,以提高人们警惕。  相似文献   

3.
大肠◎健康     
《家庭医生》2012,(12):29-29
肠镜检查,排查肠癌 @李开复: ——今天照大肠镜,找到并拿掉息肉,降低未来风险,值了。  相似文献   

4.
浓味大肠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法16排CT成像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7例疑诊大肠病变患者完成大肠充气法16排CT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5s、48~50s、58s),采用Neusoft16扫描仪,在工作站完成CT仿真内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建等后处理观察,并与肠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CT检出大肠病变46例,误漏诊5例,诊断敏感度93.3%,特异度73.3%,准确率91.2%,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76.9%。结论大肠充气法16排CT成像有较高的大肠病变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我国原本发病率较低的大肠肿瘤,近年来发病率跃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癌症死因的第5位,严重危害大众生命健康。目前普遍认为,大肠癌的发生经历了息肉、腺瘤、癌变的演进过程,即大肠息肉可以发生癌变,最终演变为大肠癌。相关研究表明,这一过程需要10~15年的时间。西方  相似文献   

7.
8.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我院自1978~1989年曾收治6例,均经手术病检证实,特简要报道。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4~74岁,平均34.7岁。病程2周~1年半,平均5.3月,主要症状为腹痛并恶心呕吐2例,食欲减退3例,腹部肿块及腹泻并血便或粘液血便4例,  相似文献   

9.
息肉是泛指隆起于黏膜表面并向消化道腔内突出的病变,不论其性质如何,突出于大肠内的病变称为大肠息肉。息肉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肿瘤性息肉又分良性和恶性两类。这里主要谈一下大肠的良性息肉。 各种大肠息肉(除幼年  相似文献   

10.
姚扶有 《长寿》2013,(1):31
豌豆,又名蜜豆、青豆,属于豆科植物。《尔雅》中称"戎菽豆",即豌豆。豌豆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区。豌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还有矿物质、维生素等。碗豆有健脾和胃、生津止渴、下气通淋、止泻的功效。民间有将豌豆和大米一起煮粥的习惯。用豌豆面稍加白面做豆面即"抿圪蚪",是大同一带民间妇女的拿手绝活。豌豆还可以作豆馅,做糕、点心,制成粉丝也  相似文献   

11.
大肠镜下高频电摘大肠息肉10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大肠镜高频电摘术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有效方法 ,我院自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1月 ,对 10 2例大肠息肉患者施行了该术 ,疗效满意。现就手术有关问题作如下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2例 ,共 147颗息肉。年龄 4~ 82岁 ,其中男 6 7例 ,女 35例。息肉分布部位 :直肠4 6例 ,乙状结肠 2 7例 ,降结肠 11例 ,横结肠 16例 ,升结肠 2 1例。有蒂息肉 81颗 ,亚蒂或无蒂息肉 6 6颗。病理分类 :管状腺瘤 6 1颗 ,绒毛状腺瘤 2 8颗 ,错构瘤11颗 ,炎性息肉 31颗 ,化生性息肉 5颗 ,其它 11颗 ,直径最大超过 2 0mm。1·2 材料与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大肠息肉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3.
饮茶对大鼠大肠变性隐窝病灶及大肠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基肼诱发Wistar大鼠大肠癌为模型,研究了绿茶和茶色素(红茶的主要成分)大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和对大肠肿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6周2个饮茶组动物的变性隐窝病灶(ACF)形成数比阳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 0.01);在第32周时阳性对照组100% 发生了肿瘤(平均瘤数为2.6个/只,平均瘤体积为294.7m m 3/瘤)。绿茶组和茶色素组的平均瘤数抑制率分别为47.1% 和43.1% ,平均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77.1% 和68.1% 。表明绿茶和茶色素对实验性大肠肿瘤具有预防作用,ACF作为一个有用的中间终点可代替癌发生率进行大肠癌化学预防剂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一口分型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息肉性病变后,对病灶及直肠喷洒靛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黏膜腺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检出大肠息肉性病变共309个,非肿瘤性息肉188个,占60.8%,其中增生性息肉132个(42.7%),炎症性息肉51个(16.5%),幼年性息肉5个(1.6%);腺瘤性息肉108个,占35.0%;进展期大肠癌13例(4.2%)。非肿瘤性息肉腺管开口均为Ⅰ、Ⅱ型腺管开口;腺瘤型息肉腺管开口为Ⅲ_L、Ⅳ型分别占23%、10.4%,而Ⅳ型腺管开口中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3例,表现为Ⅴ_N型腺管开口;13例进展期癌均表现为黏膜腺管开口破坏无结构,为Ⅴ_N型。[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Ⅴ型腺管开口高度提示癌的可能。对指导及时的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10年的临床和对10万余无症状人的普查表明,我国大肠肿瘤发病率已上升到世界中等发病水平。这一结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协作组织国内5省16家综合医院完成的。就年龄分布看,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其中60~69岁是大肠癌发病高峰。普查与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无症状人群普查发现的早期癌和可治癌所占比例大大高于住院大肠癌  相似文献   

16.
大肠手术时的损伤临床并不少见,且危害较大,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致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现将大肠手术过程中的损伤提出以期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大肠内某些内分泌细胞的发生和分布 Baffa等对9例9~24周龄胎儿大肠的五段(阑尾、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直乙状结肠)进行了研究,提出大肠粘膜内有大量的亲银细胞(Argentaffill)、高血糖素一样(GLI)细胞、生长抑素(SRIF)细胞、胰多肽(PP)细胞和P物质(SP)免疫反应细胞。上述细胞早在妊娠第9~10周就沿大肠粘膜散布,唯独P物质细胞是在第14~17周龄中方始散在发生和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为高。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大肠肿瘤,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