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保留舌骨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对8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采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结果 在保留舌骨的情况下,全部患者的甲状舌管囊肿被完整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均无1例复发,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在充分了解甲状舌管囊肿的解剖学特点,详细的术前检查,正确的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和良好的手术技巧下,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中保留舌骨彻底切除甲状舌管囊肿是可行的, 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及功能保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保留舌骨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8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采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结果在保留舌骨的情况下,全部患者的甲状舌管囊肿被完整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均无1例复发,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在充分了解甲状舌管囊肿的解剖学特点,详细的术前检查,正确的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和良好的手术技巧下,小切口内镜辅助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中保留舌骨彻底切除甲状舌管囊肿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及功能保全效果。  相似文献   

3.
甲状舌管在胚胎第6周末未退化,其残存部分形成囊肿是最常见的颈部先天性疾病。多数囊肿在颈中线缓慢生长,形成明显的隆起。其大小不一,这要看是否能经舌盲孔自行引流,还是继发感染迅速增大成为颈部肿块。作者回顾分析了1962~1979年所治33例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管。其中女16例;年龄平均20岁,最小的3岁。原发25例,继发8例。所有继发病例以前手术均未切除舌骨体。临床表现:25例为囊肿,8例为瘘管。囊肿主要在原发组(23/25),无痛者16例,明显炎症7例。8例瘘管有6例属继发性。约半数囊肿(11/25)位于喉平面,1/3(8/25)在舌骨平面,位于舌骨以上的仅4例。19例囊肿位于颈中线,5例偏于左侧。治疗时凡是成功地将舌骨体连同囊肿或瘘管一起切除者,如甲状舌管在舌骨上方则并将管周正常组织呈筒  相似文献   

4.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36例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病例行Sistrunk术式,术前注入美蓝液于囊管内,以便术中分离追踪蓝染管支,切除足够舌骨中段,近舌盲孔处行荷包缝合术或电凝、微波等处理.结果36例中34例治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复发率5.6%.结论对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好每个环节,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的治疗虽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由于手术后常复发,给治疗带来困难。复习甲状腺胚胎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在胚胎4周时咽底的内皮增厚生长成双叶状的憩室,经过舌肌和舌骨下降到颈部,但仍有一管状物附连咽部。到胚胎6~8周时该管渐闭合而消失,如不能闭合就形成瘘管、单纯性或多发性囊肿。舌骨由颈部第二鳃弓形成,在发育过程中接近甲状舌管并常融合一起。Sade&Rosen(1968)报告本病20例,发现14例在舌骨和盲孔之间有管残遗,其中11例为多数性。早在1893年Schlange首先提出在切除甲状舌管囊肿时,应将舌骨中央部分剪去。1920年Sistrunk报道采用手术切除舌骨中  相似文献   

6.
咽科学     
991234颈部鳃源性疾管1例/王培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一1998,4(4)一24299123582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痰管的诊治体会/产保民//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一1998,33(5)一388 82例中,男53例,女29例。20岁以下45例,50岁以上4例,20一50岁之间者33例。甲状舌管囊肿56例,瘩26例。在术中选横切口,若有痪管,作棱形切口。钝分离胸舌骨肌,暴露囊肿或缕管,沿囊肿或凄管间仁分离。遇婴幼儿分离时应小心,婴幼儿甲状软骨与气管软骨发育尚未健全。剥至舌骨时,将附于舌骨前中线两侧0.5一Zcm处的筋膜及肌肉剥开,再分离舌骨中线上下组织,用咬骨钳自舌骨中线两侧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策略.方法 对2000-2006年收治的16例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6例.复发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4年,复发时年龄为12~35岁.对术中发现前次手术未切除舌骨中段者(10例),行常规Sistrunk术式手术切除;对前次手术切除舌骨中段者(6例),行扩大切除反复感染致与周围粘连组织,即扩大Sistrunk术式.结果 16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疗效满意.术后并发咽瘘和颈前血肿各1例,治疗后痊愈.随诊1~6年未见囊肿或瘘管复发.结论 合理应用常规Sistrunk术式与扩大Sistrunk术式是治疗甲状舌管囊肿复发病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是颈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切除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由于甲状舌管的范围不确定,早期简单囊肿切除术式常有残留,导致复发.我们在Sistrunk术式的摹础上,扩大舌骨及其周围组织的切除范围,治疗38例复发感染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的原因探讨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瘘管)术后复发的原因和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对32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病例(含8例术后复发者),术前感染病例先行抗炎后再手术,准确判定甲状舌管囊肿与舌骨的关系,处理舌骨;术中衔注美蓝液入囊管内示踪,行Sistruk术式,分离小分支,以手术显微下失去示踪小支,手指接触诊疑为残存病灶处,行环形缝扎或电凝,射频等处理。结果:32例均获成功,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对甲状  相似文献   

10.
甲状舌管囊肿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颈部中线肿物,青少年发病居多[1],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在自舌盲孔至甲状腺之间的任何部位。各部位所占比例为甲状舌骨肌区60%、颏下区24%、胸骨上13%,而发生在舌内者占比约2%[2]。舌内甲状舌管残留形成的即为舌甲状舌管囊肿,其发病低的原因可能为甲状舌管的退化是从舌端开始[3],发病率低也可能是对这类疾病认知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复发性舌甲状舌管囊肿(LTGDC)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例反复复发的成年LTGDC患者,术前行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位置并排除异位甲状腺,颈部CT检查明确肿物大小、部位及与舌骨的关系,喉咽部MRI明确肿物性质。手术均采用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结果 6例患者曾误诊为会厌囊肿4例,舌根囊肿2例,均已行囊肿切除术,复发时间3周至1年。所有患者行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完整切除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复发性舌根部或会厌间隙的囊性肿物应考虑LTGDC的可能性。所有患者术前均应行喉镜检查和颈部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囊肿的形态、位置及其和舌骨的关系来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成人复发性LTGDC,Sistrunk手术可彻底切除囊肿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复发5例,其中4例有反复囊肿感染病史,术后呼吸困难2例,其中1例患者因长时间缺氧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术后咽瘘1例。结论 手术方式和感染史是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灶反复感染以及术后复发者易切除过多周围组织,术中应仔细结扎舌骨离断处减少咽瘘发生。颈部手术术后24 h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延长者术后可延迟拔管、予以激素治疗防止会厌前间隙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位于颈中线旁的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4年12月12例位于颈中线旁的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颈中线偏左8例,偏右4例,偏离颈中线约0.5~1.0 cm。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术前颈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准确判定与舌骨的关系及正确处理舌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患者的资料。10例复发甲状舌管囊肿行Sistrunk术式再次手术切除。结果误诊和不当的手术方法是复发的主要原因。10例患者再次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规范的Sistrunk术式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才能保障彻底地切除甲状舌管囊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的复发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4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13例行Sistrunk术式切除,1例单纯囊肿切除,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6~46个月,3例复发,其中2例成人再次行Sistrunk扩大根治术,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误诊、非典型的甲状舌管残留、急性感染时行手术、病变组织切除不完全、手术年龄过小和术中囊肿破裂是导致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前抗感染及术中对舌骨及残端的处理是治疗与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颈中线清扫治疗儿童复发性甲舌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舌囊肿经过经典的Sistrunk手术切除(包括甲舌囊肿、管道、舌骨中央部分及其所连的舌根部组织的一束)后,复发率仍超过4%。最近提出:甲舌囊肿的管道能呈树枝状分支,在舌根上下方或偏离中心,须大范围手术才能根治复发囊肿。该作者在甲舌囊肿胚胎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颈中线整块清扫治疗复发性甲舌囊肿的合理性及方法。文章回顾1990~1998年由资深学者行手术治疗甲舌囊肿及瘘管的42例患儿的病史,7例行颈中线清扫,其中5例为Sistrunk手术后复发的囊肿,2例为感染的囊肿切开引流后的炎症病变。同时随机挑选4例完整的成人无甲舌囊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是颈部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是由于甲状舌管未闭合或退化不全所致。如果感染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经久不愈,则会形成继发囊肿表面的皮下瘘管,偶有恶变倾向。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不彻底易致复发。  相似文献   

19.
甲状舌管囊肿在感染期手术切除国内尚未报道,本文对我院1995年5月~2006年11月35例感染期甲状舌管囊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收治复发性甲状舌管囊肿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36岁。16例均为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后复发,施1次手术者4例,2次手术者6例,3次手术者3例,4次手术者3例。复发时间均在手术后1年内,16例患者颈部皮肤均可见手术后癫痕。约在舌骨水平以下能触及类圆型囊性包块,可随吞咽运动。周围粘连,界线不清,手术次数越多者粘连越重。囊性包块穿刺抽出淡黄色水样或粘性液体。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治疗方法,采用平阳霉素10m尽用Zml生理盐水溶解,用空针抽净囊内液体,然后将平阳霉素溶液注入囊肿腔内,注入量略少于抽出之液体量。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