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wing''''s瘤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l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X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放射样针状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3例管状骨外骨及1例骨外E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仍以溶骨为主.且2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成软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是较少见的原发于骨的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早在1928年Ewing即确认本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并称为“钙化性巨细胞瘤”。1931年,Codman称之为“骨骺软骨瘤样巨细胞瘤”。1942年Jaffe和Lichenstein指出这种肿瘤起源于软骨母细胞或成软骨结缔组织,因此称为“成软骨细胞瘤”。48例成软骨细胞瘤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的X线平片。20例作了CT扫描,10例作了MRI检查,下面就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1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 ,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 ,放射样针状骨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3例管状骨外骨及 1例骨外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 ,仍以溶骨为主 ,且 2 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 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 ;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 ,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Ewing肉瘤X线平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Ewing肉瘤的X线平片诊断水平。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2例Ewing肉瘤的X线表现。 结果 :Ewing肉瘤的X线表现在病变部位、骨膜反应、瘤骨、骨硬化及软组织肿块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 结论 :正确认识Ewing肉瘤的这些特殊征象对提高Ewing肉瘤的正确诊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的影像病理对照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原发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搜集1980-1999年14例原发骨肉瘤,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男6例,女8例,平均23.5岁。其中股骨9例,腓骨2例,肱骨2例,胫骨1例。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并对照相关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原发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病理证实影像学确定病变范围不准确。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检查和MRI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原发骨肉瘤骨破坏范围大,成骨型诊断较易,溶骨型应用与Ewing’s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6例Ewing肉瘤的X线平片、CT与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X线平片在Ewing肉瘤的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瘤骨、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CT对显示髓腔内及软组织肿块等方面较X线平片清晰,但X线平片与CT常常低估病变的范围,MRI对早期检出病变致确定病变范围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脾脏淋巴管瘤的CT与MRI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脾脏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由Fink于1885年首先报道,国内鲜有报道[1,2]。笔者遇到5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评价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7月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影像资料完整的脾脏淋巴管瘤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  相似文献   

8.
颅内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内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杜金梁解中福孙桂琴郝志杨光雯对我院1989~199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脊索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本病的检出率加以比较,对如F何提高颅内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一般资料15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平片与MRI表现,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X线、MRI及临床表现,术前术后诊断。结果平片误诊为急性骨髓炎6例,尤因肉瘤3例,慢性骨髓炎、骨肉瘤、骨结核、淋巴瘤各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各1例,误诊率51.6%(16/31);MRI误诊为骨髓炎3例、Ewing肉瘤、淋巴瘤1例,误诊率为22.7%(5/22)。结论认识到本病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病变的多变性,而病变本质为肉芽肿,合理选择影像学技术,仔细分析病变的影像学征象,紧密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本病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骨坏死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者称骨梗死。本病临床少见,病因复杂,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MRI对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明显提高骨梗死的早期发现率并有助于鉴别诊断。为此,我们对骨梗死9例的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s瘤)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腮腺Warthin’s瘤的CT表现,其中男21例,女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7岁;其中19例有长期吸烟史;21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并行图像后处理,1例行CT平扫及图像后处理。结果:22例腮腺Warthin’s瘤中,20例边界清晰,18例密度接近或高于正常腮腺,可伴有囊变(2例)、钙化(1例),多发1例,21例呈均匀或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结论:根据患者吸烟史、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可对腮腺Warthin’s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消化道问质肿瘤是消化道间叶系肿瘤变迁而来的疾病新名词,是在免疫组织化学基础上的组织学诊断名词。在病理上,免疫组化检查c-kit抗体及CD34抗体均多呈阳性,根据肿瘤内平滑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分化程度,Rosai提出四类分法,即①平滑肌型;②神经型;③混合型;④中立型。本病多见于胃和小肠.食管罕见,结肠间质瘤恶性度较高;本文详细介绍GIST名称的由来,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多数肿块包膜完整,边界光滑呈球形,胸膜粘连,长毛刺,桃尖征等征象,周围没有明显的血管影,对假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肺炎性假瘤在临床影像学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变,应全面分析假瘤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提高本病诊断的正确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鞍区Rathke’s囊肿影像学与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搜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分析Rathke’s囊肿的囊液性质和囊壁组织成分与影像学的关系。结果多数Rathke’s囊肿在X线平片显示无蝶鞍扩大,这在影像诊断中有助于同囊性垂体腺瘤相区别。9例囊肿在MR T1WI显示高信号,组织学证实在囊壁上存在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结论典型的Rathke’s囊肿MR T1WI显示为低信号,非典型Rathke’s囊肿MR T1WI呈高信号。出现高信号的原因可能为Rathke’s囊肿内的反复出血和胆固醇结晶沉积。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淋巴瘤影像学报道较少,由于其I临床表现无特殊性,钡餐、CT及胃镜检查均缺乏特征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病理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本病治疗与胃癌方法不同,故治疗前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育重要作用,本文收集1例。以及参阅CHKD期刊有关I临床报道共107例,复习相关文献^[1.2],就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作一简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瘤的几种特殊X线表现(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并不困难,但表现特殊者则常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某些特殊X线表现的认识,我们收集了两院21个经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病例术前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建议穿刺活检。手术后病理诊断:肺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探讨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资料。结果:肿瘤多数位于中颅窝及后颅窝,少数可骑跨于中、后颅窝,呈类圆形或圆形伴乳头状突起,累及Meckel腔,骑跨者多呈哑铃状,少数形状极不规则。肿瘤内多数伴有囊变。结论: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部位、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较少见。据统计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2%。在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中.以腺癌为常见,占49%;其次为肉瘤,占32%;类癌占19%。由于本病发病率低,患者常无特殊症状及体征,故诊断多有困难。X线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本文报告4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对临床资料及X线所见分析,并参考有关文献,提出了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X线表现及关于小肠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crobin’s病,转移性病变的鉴别点。对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瘤CT和MRI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比研究MRI与CT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就50例手术病理证实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前MRI及CT检查资料,对比观察肿瘤结构(囊变,出血,钙化,肿瘤血管、包膜…)及周围解剖改变(内听道扩大,三叉神经受压、脑干受压移位,四脑室变形…)在两法中的不同显示率及比较两法对病灶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不同准确率.结果:CT对听神经瘤诊断的敏感性(检出率)为88%,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8%.MRI则分别为96%.94%、94%.在定位和定性诊断中,MRI较CT为好。对病变周围结构改变的观察以及微小听神经瘤的显示,MRI优点更为明显.结论:分析了MRI和CT漏、误诊的原因后,认为MRI应作为听神经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