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烫伤膏”治疗过敏性皮炎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中药“烫伤膏”治疗过敏性皮炎(医用橡皮膏或服药所致),疗程短,疗效佳。治疗方法: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敷上“烫伤膏”即可。一般一星期之内创面即可完全愈合。(摘自中国医药报 1986.4.21)推压按摩治疗胆道蛔虫病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薛璇英副教授,经过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治疗胆道蛔虫病的推压按摩疗法。此方法适用于单纯型和早期炎症型胆道蛔虫病,尤以小儿效果为  相似文献   

2.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分析了43例临床拟诊为胆道蛔虫病人,经 B 型超声波和 ERCP 检查明确诊断。B 型超声波可作为胆道蛔虫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进行动态的观察。ERCP 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在内镜下直接取蛔虫或行 Oddi氏括约肌切开术后取虫及服中药排虫。最后,提出“K”字型胆道蛔虫症的诊断及治疗程序。43例中男10例,女33例,平均年龄36.4岁,最小20岁,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部按摩疗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行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手部按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部按摩疗法配合颈椎牵引能有效缓解颈椎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胆道蛔虫症是由肠道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胆道阻塞和感染,属中医的“蛔厥”范畴,笔者运用乌梅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8~68岁,平均43岁。病史1~7d,均经B超诊断为“胆道蛔虫”;临床表现为突然阵发性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向左肩及背部放射并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有的吐蛔虫,少数病例出现寒颤发热,个别病例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5.
“你想怎么吃都不胖,而且一个月瘦下来十几斤吗?不妨试一下蛔虫减肥法。”这日网上出现一种流行的减肥方法,百度蛔虫吧内一个试过蛔虫减肥的网友说“两个月减掉了40斤”,并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据说这是很多香港、内地明星的不传之密,一时蛔虫吧内叫卖、求购蛔虫卵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6.
胆道蛔虫病     
近年文献有关胆道蛔虫病的报道共486例之多。既往对此病认识不清,往往作为其他内科疾病而忽略。近十年来对此病有较高之认识,特别对其诊断及治疗。晚近更进入崭新境界。继北京儿童医院提出可以保守治愈之后,青岛连氏亦使用推压法或钳取法治愈。诊断上提出12指肠引流及12指肠钡剂造影法等,提高诊断率。我院自1957年9月至1958年8月11个月中所见胆道蛔虫17例,报道于后,并对诊断治疗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足按摩疗法作为一种古朴而又新兴的自然疗法,由于其功效显著、简便易学、安全实用,目前已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欢迎。本文对这一疗法作简介。1 什么是足按摩疗法 足按摩疗法,就是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足部反射区(类似于中医的穴位),从而调节人体相应脏腑器官及各系统的功能,以防病治病、保建强身的一种疗法。因此也叫作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或足反射疗法。这种疗法是我国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成书的我国现存第一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明确记载了经络和穴位,其中也包括有足部的20多个穴位,又在10多个篇章中描述了按摩的具体方法。东汉名医华佗创立的“五禽戏”中就包含有足部导引术的内容。隋代高僧智顗在修持治病中也倡导“意守足”与“观趾法”等,都说明了古人在养生治病中对双足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循经推运松解疗法”(以下简称循经推运法)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原理和现代医学的理论,进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适应范围广,疗效好,不用药物和器械,既可治病,又可防病健身。国内外目前普遍采用的推拿按摩疗法与本疗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急性乳腺炎,中医又称乳痈、乳疮等。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症。多发于青年女性。患者不仅自身痛苦,也影响哺乳期婴儿身体健康。急性乳腺炎病因有2种,即乳汁瘀积与细菌感染。中医认为该病为肝经滞气,和阳明之热,相互郁结,营气不从所致。笔者采用中医按摩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治疗经验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中医按摩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300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蛔虫因寒而动,得苦则安,遇酸则伏,得辛则伏于下。分析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的原因,遵照毛主席关于“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最主要矛盾”的教导,我们找到了“因寒而动”是蛔虫性肠梗阻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康宣教联合眼部中药薰蒸穴位按摩疗法防治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探索医患配合模式,以期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缩短疗程。方法治疗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眼部中药熏蒸穴位按摩疗法,隔天1次,每次40 min,观察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眼部中药熏蒸穴位按摩疗法,隔天1次,每次40 min,观察10次为1个疗程。以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均在治疗后少于治疗前(P<0.05),症状缓解明显,且两组症状积分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UT值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治疗后有改善(P<0.05);SIT值、FL值方面,对照组在治疗后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在治疗后无改善(P>0.05)结论对于视疲劳症状明显,且尚无干眼体征的患者,可采用健康宣教联合中药熏眼穴位按摩疗法,5次为一个疗程,可为患者节省治疗费用及往返医院时间。对于视疲劳症状明显且伴有干眼体征的患者,仍需采用中药熏眼及眼周穴位按摩疗法,且保证10次为1个疗程,亦进行健康宣教,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孙武  孙丽 《医药导报》1992,11(4):42-43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笔者根据有关文献,浅淡一下中西药新用治疗胆道蛔虫症。 1 口服甘露醇治疗胆道蛔虫症马氏采用甘露醇短程疗法治疗胆道蛔虫  相似文献   

13.
我院试制“驱胆蛔”注射液(以下简称“驱胆蛔”)治疗胆道蛔虫症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驱胆蛔”是用乌梅50克,川楝子25克,黄连25克,花椒50克,一见喜(别名穿心莲)50克,制成针剂,每支2毫升,每毫升含生药1克。  相似文献   

14.
胆道蛔虫这个名词中医文献无记载,但根据其症状,恰与伤寒论厥阴病相符合。厥阴篇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即蛔虫)……。”又云:“蚘厥者,乌梅丸主之”。我院住院部曾治好三例胆道蛔虫病,均用乌梅丸治疗,兹介绍一例如下:患者:和×,年龄十一岁,性别男,住院号855,住院日期五九年六日十七日。患者主诉:昨天晚上吃饭后肚子痛,到今早呕吐三次,吐出蛔虫一条后较轻松,但仍感发作性疼痛。今天不能饮食,疼痛时只感胸口部胀痛,头部出汗。检查:体温38℃,发育正常,剑突下压痛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查内镜配合腹外推压治疗不全性胃扭转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直视下同步进行腹外推压。结果26例均一次复位成功。结论内镜配合腹外推压治疗不全性胃扭转方法简便,安全,痛苦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山道年”是拉丁文“santoninum”的中文音译。说起山道年,人们并不熟悉,但说起宝塔糖,大部分中国人都记忆犹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宝塔糖这种专治蛔虫的药品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道年”就是宝塔糖的药品名称和商标名称。今天,“山道年”已经悄然不见了踪影。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专治蛔虫的药品为什么在我国市场上消亡了?在“山道年”不见了踪影的后面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闻?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山道年”消亡之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痉药物654-2(山莨菪碱)+手法推压在治疗原发性肠套叠中的运动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肠套叠患者在压力整复前15min肌肉注射解痉药物654-2(山莨菪碱)5~10mg(根据患者大小酌量),使肠管解除痉挛呈松弛状态后进行压力整复,必要时辅以人工手法推压。结果采用此治疗原发性肠套叠的32例病例全部获得成功。结论肌内注射解痉药物654-2(山莨菪碱)辅以手法推压能大大提高原发肠套叠压力整复成功率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息针灸和按摩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脑瘫患儿78例,根据入院顺序及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全息针灸和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对照组则采用运动疗法和理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3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息针灸、按摩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睑板腺按摩疗法配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眼睑缘炎患者的疗效与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间诊治的眼睑缘炎患者80例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用组(n=40)和眼膏治疗组(n=40);眼膏治疗组患者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联用组患者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与睑板腺按摩疗法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和睑板腺功能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高于眼膏治疗组(77.50%vs 55.00%,P<0.05);治疗1月后联用组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优于眼膏治疗组(P<0.05),分泌物性状和分泌物排出难易度的评分值优于眼膏治疗组(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6月的复发率低于眼膏治疗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疗法配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眼睑缘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睑板腺功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正> 朱××、女性、32岁、山西岚县古城公社社员。主因尿道排出蛔虫三次,于1971年10月20日就诊。患者平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2~+年,痛时仍可坚持日常家务劳动,数日自行缓解,不伴其它消化道症状。本次就诊前一日,中午进食“捣拿糕”(系山药蛋制品)。当日傍晚自觉腹部不适,未引起注意。夜间排尿时,突感排尿困难,尿线中断,尿道灼热且伴异物感。视尿道口悬有一条蛔虫,经拉而出。蛔虫大小似大号“洋钉”长短与粗细,灯光下呈淡红色。次晨又顺利的从尿道排出一条较小蛔虫而前来就医。患者述之经过,笔者可疑,等其排尿,共同入厕。确见自尿道口排出约4、7cm长;0.1、0.3cm粗细蛔虫各一条。既往史:曾有多年肛门排蛔虫史、2~+年右下腹痛史、余无可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