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抗体治疗指用特异性抗体或抗体片段治疗肿瘤,是当前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造血系统肿瘤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虽然放疔和化疗可缓解大多数造血系统肿瘤,但仍存在复发和治疗无效(难治)的患者。抗体治疗以其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为复发和难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不仅可以直接中和毒素和病毒性病原体,还可以和毒素、同位素相连,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这些免疫偶联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另外,未经修饰的鼠源单抗中,只有一部分种类可以引发补体系统或细胞毒反应,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构建人-鼠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方法之二是构建双特异抗体(BsAb),将靶细胞和效应细胞直接相连,这对于克服抗体冶疗中存在的肿瘤细胞异质性及实质瘤核心难以接近的障碍,会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目前,构建BsAb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即双杂交瘤法(quadroma)、化学偶联法和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简便快捷,并可对其中的scFv组分进行人源化改造,使产物更适应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集落刺激因子是肿瘤病人化疗后提高机体造血和免疫功能所必须的药物,但由于各种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内的半衰期极短,因此须使用较大的剂量,而这又将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延长这些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其用量有可能减轻毒副作用.免疫粘附素(Immunoadhesin)由于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是近年来受人瞩目的一种新的研究和生物治疗工具.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抗靶向治疗肿瘤显示了良好前景。在基础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化学药物、酶、放射性核素、毒素和生物诱导剂等偶联后直接杀伤肿瘤或者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在临床已有多种单抗药物投入使用,其中用于造血系统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实体肿瘤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5.
增加化疗强度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化疗药物的骨髓毒性所致的感染是影响肿瘤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大剂量化疗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可以有效地预防化疗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我院1994年7月-1999年12月底共行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001年WT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组织细胞肉瘤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1-5],多为个案报道,发生在脾、皮肤、胃肠道等.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肺,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深圳市新光联合制药厂承担的此项课题由许继平主治医师等完成并于1991年12月7日通过省级鉴定。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是目前肿瘤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该研究以中医补肾固本、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采用六味地黄口服液,通过对正常及荷瘤小鼠减轻10种(ADM、MC、5 Fu、DDP、MTX、TSPA、CTX、VCR、HRT、PCZ)不同类型肿瘤化疗药毒副作用的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在实验中具有明显的延长生存期,保护造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应用As2O3和5-FU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As2O3组抑瘤率为55.5%,而联合治疗组抑癌率为77%(P<0.05),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As2O3和5-FU能提高As2O3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可能范围,从而为使rhIL-6尽快推广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rhIL-6在临床应用的可能途径为单纯应用、与放/化疗配伍应用、与肿瘤疫苗配合应用、与抗癌效应细胞配合应用、直接促进造血(尤其是血小板)损伤的恢复,以IL-6为载体的导向治疗等,同时介绍了rhIL-6Ⅰ期临床的现状和毒副作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造血生长因子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远凯  孙燕 《癌症进展》2003,1(2):91-96,112
众多特异的造血生长因子调控着人体造血,给肿瘤患者的化、放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应用减少了化疗导致的持续而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相关感染的发生,使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高效安全,加速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功能重建.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半衰期长,每周期1次给药可有效防治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干细胞因子在临床中单独使用,并无体外实验的动员效果,只能与rhG-CSF联合使用.防治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已经成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一种新的临床用途.白细胞介素-11是目前惟一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防治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血小板生长因子由于临床效果不确切,并可导致中和抗体的产生,已停止临床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引起的贫血,但在肿瘤患者贫血中的应用仍缺乏足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