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1987~1996年经结肠镜检出的271例结肠腺瘤进行了分析。提示以远侧结肠、大小<1cm、表面光滑者及管状腺瘤多见。特别讨论了与癌的关系,证实了其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组癌变平均年龄为53.7岁,较腺瘤平均检出年龄长10年。腺瘤恶变多见于绒毛状腺瘤,尤>2cm,广基无蒂及外形呈颗粒菜花状者。恶变多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腺癌患者多表现为便血,处理以内镜下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腺瘤恶变很少见,我院从1977年~1998年收治了一家族性大肠腺瘤恶变病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男,45岁。因右上腹疼痛,大便带血,腹泻一周于1977年7月来我院内科就诊,内科拟诊肠炎和阿米巴痢疾收住入院,经对症治疗好转。1978年3月又因便血来我院诊治,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布满多发性息肉。病理报告为绒毛管状腺瘤。在上海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不详)。1984年9月又出现便血、腹痛,经肠镜发现:距肛门13cm处见到0.2~0.5cm10个左右息肉,距肛门7cm处,7~1…  相似文献   

3.
大肠腺瘤癌变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报告49例大肠腺瘤与癌变的关系及大肠腺瘤癌变的处理。男性26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3.7岁,其中癌变14例,癌变率为28.6%。腺瘤癌变与腺瘤的大小、部位、腺瘤的数目、组织学类型及病人年龄等因素有关。〈1cm腺瘤未发生癌变,≥2cm的癌变率为55%,直肠及乙状结肠的腺瘤易恶变。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分别为22.7%、41.2%、20%,绒毛状腺瘤最易癌变。癌变腺瘤的术式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经纤维结肠镜检出的36例(38颗)早期大肠癌的临床及内窥镜检查特征,诊断方法及要点,处理原则和随访结果。在一组经结肠镜检出的237例大肠癌中早期癌36例(38颗),占15.2%。鉴于本组均为恶变腺瘤,文章认为大肠早期癌的诊断重点是发现恶变腺瘤。早期大肠癌诊断的5点线索包括:(1)体积大于2.0cm的腺瘤;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经纤维结肠镜检出的36例(38颗)早期大肠癌的临床及内窥镜检查特征,诊断方法及要点,处理原则和随访结果。在一组经结肠镜检出的237例大肠癌中早期癌36例(38颗),占15.2%。鉴于本组均为恶变腺瘤,文章认为大肠早期癌的诊断重点是发现恶变腺瘤。早期大肠癌诊断的5点线索包括:(1)体积大于2.0cm的腺瘤;  相似文献   

6.
结肠印戒细胞型恶性淋巴瘤一例张宝松患者女性,68岁,自感下腹部胀满不适一个月。检查于下腹部可触及一包块,大小为4cm×4cm。钡灌肠X片见横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一占位性病变。手术将横结肠降结肠一并部分切除。病理检查:结肠一段,长22cm,距下端9cm处...  相似文献   

7.
肺癌结肠转移一例陈雁吴宁患者男,46岁。右胸阵痛9个月,无发热、咯血及声嘶。查体:右锁骨上扪及直径1.5cm质硬淋巴结,余无阳性体征。痰细胞学:(-)。胸片及右后斜体层片:右肺门上方结节状致密影2cm×2cm×3cm大小,右上叶支气管梗阻,右上叶前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4 2岁。因下腹部疼痛伴稀便 3个月于1997年 12月 15日入院。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送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结肠腺癌。行乙状结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中见 :腹腔无腹水 ,无粘连 ,乙状结肠有约 6cm× 6cm× 5cm大小肿物 ,质硬 ,侵出浆膜层与壁腹膜浸润粘连 ,肠腔狭窄 ;横结肠近肝区肠腔内见 3cm× 3cm× 3cm和 2cm× 2cm× 1.5cm大小肿物各一个 ,质地均硬 ,肠腔亦狭窄。术后予以FAM (5-FU、ADM、MMC)化疗 3周期 ,随访 1年后 ,最终死于多发器官转移。大体标本所见 :乙状结肠长 2 0cm ,其内见浸润型…  相似文献   

9.
胆囊腺瘤因具有恶变潜能而受到临床重视。分析1982年6月~199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胆囊腺瘤和腺瘤癌变27例,以同期胆囊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300例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胆囊腺瘤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0.81%,其癌变率达25.9%。胆囊腺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但常与胆囊息肉样病变混淆。结果提示,胆囊息肉样病变若病变在1.0cm以上、单发、且呈中低等超声回声者,应拟诊为胆囊腺瘤。对拟诊为胆囊腺瘤的病人,若年龄在50岁以上且病变超过1.4cm者,则应高度怀疑胆囊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10.
胃泌素和COX-2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COX-2高表达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被多数学者证实,并且非甾体消炎药已被用来预防或治疗结肠多发息肉和结肠癌。GAS除了促进胃粘膜生长外,亦发现对结肠粘膜细胞的生长有刺激作用,而且近年研究表明GAS的这种促生长作用与COX-2的表达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索GAS、COX-2的表达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增殖、分化以及是否恶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6月~2006年6月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外科手术和取病理活检的息肉标本,结合其临床资料,共获取腺瘤性息肉标本68例,另选10例非腺瘤性息肉和15例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肠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家族性腺瘤病史和结肠癌史,均未长期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质子泵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异型增殖程度以及有无局部恶变时息肉中GAS、COX-2的表达情况,以Ki-67的表达情况作为判断组织增殖程度的指标。结果:GAS、COX-2在正常肠粘膜及非腺瘤息肉中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在绒毛腺瘤、重度异型增生及腺瘤局部恶变时高表达。其表达与组织类型和异型增生程度均有直线相关性(P〈0.01)。COX-2的阳性表达与GAS表达相关(r=0.67,P〈0.01)。Ki-67表达在GAS或COX-2增高时亦增高,特别在GAS和COX-2共同表达时增加明显。结论:GAS、COX-2的表达在绒毛腺瘤、重度异型增生及腺瘤局部恶变时呈高表达,与组织的增生程度和息肉恶变的危险性之间具有相关关系,GAS高表达时COX-2表达增高,同时Ki-67表达亦增高。提示GAS、COX-2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恶变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肝囊腺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囊腺癌是一类发生在肝脏的少见的恶性肿瘤,常被认为是由肝内囊腺瘤恶变引起。为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我科1998年2月24日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0岁,于单位体检时,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可探及一8.7cm×7.8cm大小的实性占位,”后行腹...  相似文献   

12.
本组166例大肠癌,发现多原发大肠癌8例,肿瘤分布广,但直、乙结肠占一半以上,单发癌有27.7合并腺癌,同时癌50%合并腺癌;4例合并腺瘤的同时有腺瘤14处,其中2例3处癌。癌变朱的50%,全组18个癌灶中8个小于2cm,术前钡灌肠及术中探晒均易漏诊。术前全结肠交易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女,32岁。因腹部隐痛3月,发现右下腹部长包块1月入院。查体呈慢性痛苦病容,心肺无异常。右下腹部扪及9cm×8cm×7cm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楚,有轻压痛。WBC9.5×109/L,CEA占一格20g/nl。诊断结肠肿瘤,行剖腹探查见回盲部...  相似文献   

14.
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志斌  王浩声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5):341-343,373
23例低位直肠癌病人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目的旨在评价CAA安全性,有效性及功能结果。肿瘤距肛门缘≤8cm20例(87%)、7例(30%)属C期,切除肛侧断端无瘤边缘>2cm,23例均未作结肠造瘘,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3例(13%),21例功能评价,18例(85%)术后1年有良好自制力,23例随访生存率3年71.61%;5年63.65%。盆腔复发17%。无吻合口复发,本文结果强调直低位肿瘤常规Mile  相似文献   

15.
胆囊腺瘤和腺瘤癌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腺瘤因具有恶变潜能而受到临床重视,分析1982年6月 ̄199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胆囊腺瘤和腺瘤癌变27例,以同期胆囊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300例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胆囊腺瘤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0.81%,其癌变率达25.9%,胆囊腺瘤的术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但常与胆囊息肉样病变混淆。结果提示,胆囊息肉样病变若病变在1.0cm以上,单发,且呈中低等超声回声者,应拟诊为胆囊腺瘤。对拟诊为胆囊腺瘤  相似文献   

16.
已证实人结肠腺瘤的细胞系与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接触后可从恶变前状态转变至相应的恶变状态.将腺瘤细胞给无胸腺裸鼠皮下注射可发生腺癌,因而显示人结肠腺瘤细胞系不接触外源性致癌物亦可发生恶变,且恶变转化期间此细胞系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抑制生长作用的反应性较其恶变前状态要弱,因而此种抑制生长作用的缺乏有助于结肠癌的发生.恶变前细胞可对TGF-β的抑制作用起反应,此种细胞来源于有K-ras基因突变的晚期腺瘤,并似乎对TGF-β缺乏敏感性,直到腺瘤转变为癌途径的开通.染色体1,18及18异常,具有自恶变前转  相似文献   

17.
本组166例大肠癌,发现同时多原发大肠癌8例(4.8%)。肿瘤分布广,但直、乙结肠占一半以上(55.5%)。单发癌有27.7%合并腺瘤,同时癌50%合并腺瘤;4例合并腺瘤的同时癌有腺瘤14处,其中2例3处癌变,癌变率为伴腺瘤的50%。全组18个癌灶中8个小于2cm,术前钡灌肠及术中探查均易漏诊。术前全结肠镜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大肠腺瘤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和形态特点及腺瘤恶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 1994年 3月至 1998年 4月期间我院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腺瘤的形态学和恶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大肠腺瘤 12 0例 14 4个 ,占大肠息肉检出的 62 .18% ;恶变腺瘤以 >2 .0cm、山田Ⅱ型为主 ;腺瘤的恶变率为 16.67% ,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 ,管状腺瘤恶变率次之 ;腺瘤≤ 1.0cm者恶变率 3 .85 % ,1.1~ 1.9cm者恶变率 2 1.0 5 % ,≥ 2 .0cm者恶变率 3 9.47% ;组织学证实管状腺瘤的百分率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减小 ,绒毛状腺瘤的百分率则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增加 ,2 4例恶变腺瘤中患者的年龄 5 0岁以上占 91.67% ;而 12例同时伴肠癌腺瘤中患者的年龄大于 5 0岁的占 83 .3 3 %。结论 管状腺瘤是大肠中最常发现的肿瘤性息肉 ,随着腺瘤体积增大 ,管状结构减少 ,绒毛状结构增加 ;大肠腺瘤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和患者的年龄 (特别是 5 0岁以上 )是大肠腺瘤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8 0年 1月~ 1998年 10月共施行经腹直肠癌切除、结肛吻合术 33例 ,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1月~ 1998年 10月对 33例低位直肠癌病人行经腹直肠癌切除 ,结肠肛管吻合术 ,其中男 2 0例 ,女 13例。年龄 2 3~ 74岁。肿瘤均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肿瘤大体类型 :溃疡型 2 9例 ,浸润型 4例 ;组织学上高分化腺癌 8例 ,中分化腺瘤 2 2例 ,低分化腺癌 2例 ,粘液腺瘤 1例。按改良Dukes分期 ,A期 18例 ,B期 8例 ,C14例 ,C2 2例 ,D期 1例 ,肿块下缘距肛缘 7~ 4cm ,主要以距肛缘 5~ 6cm为主 ,共 2 2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24例距肛缘5cm~7cm的直肠癌行直肠全切除,经肛门套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术后肛门失禁率:2月45.8%,,6月8.3%;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5例;吻合口复发2例;3年生存率75%。根据我科对96例Miles手术标本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的研究,肿瘤远侧肠管纵向扩散者占65.6%,平均长度1.34cm,95.8%<3cm,认为只要离体新鲜标本的肿瘤远侧肠管切除3cm,对大多数直肠癌即可认为安全而彻底。手术适应证:肿瘤距肛缘不少于5cm~6cm,隆起或溃疡型,组织学分化较好,肿瘤不超过周径1/2,肠周软组织未见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