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巧燕 《护理学报》2010,17(13):40-41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对照组选择外周浅静脉(头皮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P〈0.01),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应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输液时间长的危重症患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病人在输液效果和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置管会诊单在儿童静脉置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各个科室置管困难请本科会诊协助置管患儿2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儿童静脉穿刺置管会诊单,对照组电话联系本科人员到会诊科室行外周静脉置管术,比较2组静脉置管复针率、置管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差别。结果试验组静脉穿刺复针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置管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使用儿童静脉置管会诊单有助于减少复针率,减少护理人员静脉置管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并能促进护理人员对儿童静脉置管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 将10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的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5.
全程护理干预对人工肝支持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人工肝治疗患者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肝治疗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患者7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护理.并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首次穿刺时间、置管率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单针双腔股静脉导管首次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股静脉置管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股静脉置管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留置导管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期间股静脉穿刺次数,减少股静脉置管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前臂静脉留置,对照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输液。比较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留置时间以及患者对留置部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液体外渗、堵管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脱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前臂静脉留置针输液更适合于心血管内科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型的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穿刺后的舒适度、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无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刺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型小儿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延长留置针时间,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熊宇 《护理学报》2007,14(8):45-4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与留置的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4月按住院先后顺序将7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BD Intima-II22G静脉留置针对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留置针置管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137,P〈0.01),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8.32,P〈0.01),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t=6.24,P〈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9.69,P〈0.01),而出现外渗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成功救治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危重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美国BD公司20G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24 G留置针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穿刺完成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置管时间,并对置管期间的置管部位进行观察,观察血液白细胞、CRP指标的变化,拔针后留置针送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两组危重症患儿在穿刺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P〈0.05),不良事件(外渗、静脉炎、脱管、堵管)发生率低(P〈0.05);血液白细胞、CRP指标变化的检测,拔针后留置针残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一样,未增加感染的风险,两组留置针置管安全性一样.结论 通过临床对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症患儿的应用研究,证实了在抢救危重症患儿中行股静脉留置针置管效果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特别适合无条件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相比,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的输液效果等。结果300例均成功穿刺置管,两组穿刺时间相仿,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穿刺效果好,固定确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中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是静脉穿刺置管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方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输液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要且同意置管的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PICC组)75例,对照组(CVC组)79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时照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5.00±0.56min)显著少于观察组(16.00±2.0min);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44%);平均留置时间(199.0±29.3d)明显长于对照组(28.0士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了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及营养支持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干群  王婷  江子芳  俞新燕 《护理学报》2010,17(18):62-63
目的比较经手臂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6例由上肢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手臂静脉组,36例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颈外静脉组,统计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臂静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6%(31/36),颈外静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1%(33/36),经比较两组置管成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发生置管并发症例数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由颈外静脉置入与手臂静脉置入相比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无差异,可在肿瘤患者因反复化疗或手术原因等致手臂静脉无穿刺适应症或穿刺失败时作为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皮下隧道静脉置管与直接静脉置管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危重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取直接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导管性感染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穿刺处局部感染率、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以及感染相对危险性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结论 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能有效地防止导管性感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 目的:探讨IVAP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到2018年6月于我院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经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B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单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用时、带管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74%和100.00%)和单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84%和88.10%)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导管维护用时(11.22±2.37)min短于A组(15.28±3.75)min(P<0.05);B组带管舒适度情况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低于A组(21.05%)(P<0.05)。结论:与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相比,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导管维护用时较短,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862例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需助手配合率、家属及穿刺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49%)、患儿亲属满意度(97.21%)、穿刺者满意度(98.37%)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需助手配合率(17.2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手送管技术进行留置针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亲属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宜在儿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的差异.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5-Fu微量泵灌注速度,发生静脉炎、渗漏、套管卷折和脱出情况.结果 2组患者5-Fu微量泵灌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外组与前臂组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套管卷折发生率则颈外组较前臂组略有增多;前臂组发生套管脱出1例,颈外组无发生脱出例数.结论 颈外静脉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总体上优于前臂静脉置管.对要求外周静脉置管化疗者,建议操作者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也可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SVP)两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64例置管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中PICC组30例,SVP组34例,分别观察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1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为(16.3±3.4)main,留置时间长,为(34.7±5.3)d,与S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发生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例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PICC和SVP各自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抢救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上肢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输液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抢救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可取得良好的输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化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例需经下肢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采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21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