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坚 《抗癌之窗》2012,(2):25-26
拥有"导航"功能的强力弹药地尼白介素(Denileukin diftitox,ONTAK)属于生物靶向治疗药物,本质上是一种融合蛋白毒素。它由白介素-2和白喉毒素耦联而成。如果将地尼白介素比作导弹的话,那么白介素-2就是导航系统,白喉毒素就是弹头。"导航仪"白介素-2如卫星定位般准确,与细胞表面的白介素-2受体(CD25)结合,帮助"导弹"顺利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后,"导航仪"从"导弹"上分离,释放"弹头",阻碍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水的护理。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常规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重组白介素-2灌注,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做好灌注前准备,观察灌注后发热、疼痛等不良反应,重视导管护理等措施。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治疗,胸水得到控制。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2例,胸痛5例;堵管10例。结论:恶性胸水采用重组白介素-2胸腔灌注,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此方法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卡介苗(BCG)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被用于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我们联合应用BCG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膀胱灌注27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聚生联用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花  刘积良 《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1):799-801
目的:观察生物反应调节剂高聚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50例恶性胸水患者,25例行高聚生加顺铂治疗,另25例行白介素-Ⅱ加顺铂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接近,但Kam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高聚生治疗胸水疗效确切,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优于白介素-Ⅱ,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胸腔灌注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水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全身治疗的同时,胸腔内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40~60万单位)治疗56例恶性胸腔积液,用药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反应。结果 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后胸水明显减少,且胸水中大部分病人癌细胞转阴,仅少部分病人有副反应,对症治疗可缓解。结论 重组人白介素-2配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
足底恶性黑色素瘤以往多行手术切除或截肢,并辅以化疗,其弊端是复发率和转移率高。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对15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扩大切除、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术前术后辅以白介素-2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TIL、LAK细胞联合rIL-2为代表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在肾癌、黑色素瘤、癌性浆膜转移等。但由于LAK、TIL前体细胞来源困难,且对IL-2呈现强依赖性,因此获得足量有效且1L-2依赖性低的抗肿瘤效应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几种造血细胞因子,包括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b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P)-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介素-2(interleukin-2)与LAK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的临床应用机理、适应症、毒副作用,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体会.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作了介绍。近年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迅速,新的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并推向临床,对已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的适应症、用药时机、剂量和毒副作用的防治等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用细胞因子治疗一些过去被认为难治的疾病已展示出可喜的前景,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市场品种繁多、效应不一等等,给临床应用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体外调节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对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2、白介素-4、趋化性细胞因子白介素-8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其抗癌的机制。方法: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2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4的影响。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淋巴细胞合成白介素-2mRNA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艾易舒对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4、白介素-8有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白介素-4的分泌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白介素-8的分泌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两个药物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个药物剂量组可明显促进T细胞合成白介素-2mRNA,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较低浓度剂量组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2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通过抑制白介素-8的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对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2、白介素-4、趋化性细胞因子白介素-8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其抗癌的机制。方法: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2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4的影响。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淋巴细胞合成白介素-2mRNA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艾易舒对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4、白介素-8有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白介素-4的分泌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白介素-8的分泌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两个药物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个药物剂量组可明显促进T细胞合成白介素-2mRNA,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较低浓度剂量组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2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通过抑制白介素-8的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生物治疗是当前较有希望的治疗手段,LAK/IL-2疗法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种疗法充分发挥了广谱抗肿瘤,抗转移的优越性,既可弥补或纠正细胞功能低下,又可直接或间接的杀伤肿瘤细胞。本文采用了自体血来源的LAK细胞(或癌性胸腹水制备的TAL细胞)/rTL-2对20例恶性肿瘤进行了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对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2、白介素-4、趋化性细胞因子白介素-8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其抗癌的机制.方法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2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4的影响.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分析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淋巴细胞合成白介素-2mRNA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艾易舒对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白介素-4、白介素-8有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白介素-4的分泌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白介素-8的分泌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两个药物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个药物剂量组可明显促进T细胞合成白介素-2 mRNA,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较低浓度剂量组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2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通过抑制白介素-8的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IL-2)及凝血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术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分三组分别灌注博莱霉素、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比较三组治疗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组23例,有效率87.0%;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组26例,有效率96.2%;而单用博莱霉素组23例,有效率60.9%(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而联合用药组未增加治疗相关毒副反应,P>0.05).结论: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提高了胸水的控制率,未增加治疗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医生J.Rustho-ven根据第19届化疗会议中有关生物反应调节因子的发展概况的报道发表了综述文章,其中的重点如下。作者首先指出,近几年来对肿瘤细胞因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目前,重组的IL-2已被欧美许多国家,批准作为第一个细胞因子类的抗癌药进入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有大量的生物制剂,已被纳入研究的规划,不过研究工作的进展很慢,许多项目仍处于实验阶段,进入临床皿期的实验还有一定困难,因为如何判断免疫反应性的价值,仍不够明确,使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最佳剂量难于决定。不过,由于Tretinoin(…  相似文献   

15.
 生物治疗是治疗晚期肾癌的有效方法。目前肾癌的临床一线生物治疗主要应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α(IFN-α),但缓解率较低,毒副反应发生率高。在处于临床前期试验阶段的生物治疗中,靶向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一些药物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临床一线的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肿瘤疫苗已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但需要临床Ⅲ期试验的验证;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则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2 7例恶性肿瘤患者热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水平。结果 热疗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t =2 2 5 ,P <0 0 5 )。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后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水平降低 ,可能表明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IL-2和放射治疗联合应用治疗鼻咽癌颈转移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白介素-2(IL-2)和放射治疗联合治疗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协同作用,自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我们将符合条件的6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对照分为两组,33例采用IL-2加放疗(实验组),33例采用单纯放疗(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癌。年龄为16~68岁,平均为54岁。全身情况好,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胸水是晚期肿瘤患的常见并发症,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我科共收治恶性胸水患48例,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并胸腔内灌注平阳霉素和白介素-Ⅱ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介素-2(IL-2,商品名:德路生)联合盖诺(NVB)、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其毒性反应。方法 收治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5~70a,中位年龄58a。鳞癌20例,腺癌12例,鳞腺癌4例。初治10例,复治26例。白介素-2100万U/d,静点,连用5~7d,盖诺25mg/m^2,d1与d5各1次。顺铂30mg/m^2静点d1、d2、d3用。21d重复。结果 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10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5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Ⅲ~Ⅳ度为36.11%,血色素减少Ⅲ度为5.56%,血小板减少Ⅲ度为11.1l%。结论 白介素-2联合盖诺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性反应较轻,可做为一线方案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 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果 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的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杀伤性。结论 人脐血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