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霍学文 《山西中医》2010,26(9):41-42
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洪绪之《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麻黄、白芥子、甘草7味药所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一切阴疽。笔者临床应用阳和汤化裁治疗多种病证,获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管荣朝 《光明中医》2010,25(12):2303-2304
<正>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原为治疗阴疽证之良方,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因其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将其化裁用于治疗久病疼痛诸证,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治疗乳岩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峰 《四川中医》2008,26(12):30-32
清&#183;王维德所创之阳和汤具有温阳散寒通滞,化阴凝而布阳和之效,被广泛用来治疗“气血寒而毒凝”之阴疽。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阳和汤可用来治疗乳岩。而古今医家对此皆有不同看法。乳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癌,目前临床鲜见阳和汤治疗乳腺癌的报导。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治疗,将阳和汤分别应用于乳腺癌术前术后,并就其治疗乳岩之机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新用     
李茂兴 《新中医》1996,28(2):55-55
阳和汤新用李茂兴阳和汤方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多年来,笔者临证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外科疑难杂病,每获良效,兹选数则病例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代外科医家王洪绪经验方。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流注等外科阴寒之证。王洪绪用其治疗阳虚寒凝证,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阴霾四散,而布阳和,故而得名“阳和汤”。方由熟地黄、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鹿角胶和生甘草组成,主要作为治疗阴疽的重要方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6.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生甘草组成。主治阴疽,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笔者运用阳和汤加减化裁,治疗其他阳虚寒凝之疾病,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异病同治,亦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系清代医家王洪绪之名方。阳和汤是由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生甘草组成,其功用是温补和阳,散寒通滞。阳和汤擅治阴疽,亦善治各科的阳虚寒凝证。笔者查阅20篇资料,综述阳和汤的临床运用。 1.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动过缓型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其临床表现是脉迟、畏寒、胸闷,手足厥逆、汗出肢冷,精神萎糜。按八纲辨证,此乃心阳不振,心脉阻滞。17例病窦患者,以阳和汤为主方,振奋心阳,温通心脉,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玲珑 《中医研究》1998,11(2):36-37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为外科治疗阴疽的方剂。多年来,笔者临证运用本方化裁,在妇科病中广泛应用,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痛经杨某某,女,19岁,学生,初诊日期为1...  相似文献   

9.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医院(237006)许有志主题词阳和汤/治疗应用哮证/中医药疗法痛经/中医药疗法痹症/中医药疗法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原当...  相似文献   

10.
刘英斌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1):490-490
阳和汤为清代全生派医家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所发明,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一切阴疽,可化阴凝而使阳和故名.数年来,笔者通过化裁,广泛运用于临床杂病,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如鹤膝风、脱疽、附骨疽、流注、痰核等病证。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阳和汤治疗寒凝痰滞所致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状。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治疗风湿性疾病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荣朝 《光明中医》2010,25(11):2110-2110
<正>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原方为阳虚寒凝之阴疽证而设,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治疗风湿性疾病,每收良效。介绍如下。1雷诺病案  相似文献   

13.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的主方。而阳和汤源于《外科全生集》,是治疗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阴寒之病的方剂[1]。笔者将补阳还五汤和阳和汤两方化裁合用治疗肢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临床应用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证。笔者引伸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阳和汤化裁治疗骨转移疼痛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疽的名方,有温阳散寒通滞之效,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今用其治疗骨转移疼痛,疗效满意.现略举一则示之.  相似文献   

16.
《新中医》1997,(4)
阳和汤治胃脘痛陈楚氵勇清代医家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创立阳和汤。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和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瘀通滞的功效。主治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证。现代医学多运用于外科,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柳氏医派是近代胶东的医经学派,崇尚经典,善用经方。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乃为一切阴寒之证而设,具温补和阳、散寒通滞、化痰开结、强筋健骨、补血通络之效。凡符合血虚寒痹病机者皆可用之。医派几代门人以阳和汤治疗内外妇儿等疑难杂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兹举不孕不育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案、顽固性银屑病案、肺气肿案、类风湿关节炎案为例以验之。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振龙 《新中医》1997,29(2):18-19
运用阳和汤随症化裁,治疗6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结果:痊愈38便,有效17例,无效7便,有效率为88.7%认为本我系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蕴结为患。治当使痰消瘀化方能收功。阳和汤有温经散结之功,与其证无舛,故能取效。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2例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030001)李庄原关键词下肢溃疡阳和汤温阳散寒益气化瘀阳和汤(熟地、鹿角胶、肉桂、白芥子、麻黄、姜炭、生甘草)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笔者运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顽固性下肢溃疡2例,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阳和汤为《外科证治全生集》作者王洪绪所创,孟河马培之《马评外科全生集》对此方有“治阴疽,无出其右”之说。本方配伍严谨,用量精当,大剂量熟地黄配伍小剂量麻黄则补血而不腻滞,小剂量麻黄配大剂量熟地黄能解肌而不表散;白芥子祛痰散结,性较辛燥,而得鹿角胶温阳益血,以制其性;桂枝回阳,炮姜温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温补开腠、养血通滞之功,用于阳虚寒凝证,犹如日光普照,阴霾自散,故名阳和。笔者根据阳和汤的方义,治疗胃溃疡、慢性盆腔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