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技术评介了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加铜前后的耐腐蚀性能,发现有Ti50Ni50-xCux(x=2,4,6,8)三元合金的再钝化电位(Erep)比Ti50Ni50-x二元形状记忆合金提高了200mV。即Cu的加入提高了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再钝化电位,从而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TiNiCu合金的点蚀电位随着腐蚀介质的PH值升高而提高,而再钝化电位不随PH值改变而改变。CU的加入对TiNi基合金的点蚀电位Epit无明显影响,而且TiNiCu合金中的铜含量与其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数值与TiNi二元合金相近。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技术评价了TiNi基形状事金加铜前后的耐腐蚀性能,发现有Ti50Ni50-xCux三元合金的再钝化电位(Erep)xx T50Ni50-x二元形状记忆合金提高了200mV,即Cu的加入提高了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再钝化电位,从而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TiNiCu合金的点蚀电位随着介质的PH值升颃是提高,而再钝化电位不随P 改变,Cu的加入对TiNi基合点蚀电位Epit无明显影响,而且TI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模拟体液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和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Ni合金阳极极化时,出现了低电位活性溶解.体系温度对TiNi合金的阳极极化无明显影响.但随着pH的降低和Cl-的浓度的升高,孔蚀电位Eb值负移,孔蚀敏感性增大.通过EPMA分析和SEM观察发现,低电位活性溶解形成的蚀孔内存在富Ti贫Ni的Ti2Ni析出相,孔蚀主要在该处形成.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有学者运用动电位极化技术测定常用牙科金属自腐蚀电位值来评价低贵金属的腐蚀性能,发现合金的贵金属含量是影响其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原因。目的:评价TA2型商业纯钛、金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及镍铬合金的体外耐腐蚀性能。方法:将TA2型商业纯钛、金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及镍铬合金分别浸入人工唾液中,运用动电位极化技术测量5种材料在人工唾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结果与结论:5种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值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金合金、商业纯钛、钛合金、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金合金与纯钛电位较正,不易发生腐蚀;钛合金和钴铬合金居中,由于可以形成稳定氧化膜,具有较强的抗孔蚀和缝隙腐蚀能力;镍铬合金电位较负,则较容易发生溶解。5种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值排列顺序为金合金商业纯钛钛合金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金合金与纯钛电流密度值较小,达10-8,这表明金合金和纯钛的腐蚀速度较小,镍铬合金的腐蚀速度最大。结果说明金合金、纯钛是耐腐蚀性较好的材料,镍铬合金的腐蚀速度最大,应尽量避免用镍铬合金作为种植体上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模拟体液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蚀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TiNi形状记合金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和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Ni合金阳极极化时,出现了低电位活性溶解。体系温度对TiNi合金的阳极极化无明显影响。但随着Ph的降低和Cl^-的浓度的升高,孔蚀电位Eb值负移,孔蚀敏感性增大。通过EPMA分析和SEM观察发现,低电位活性溶解形成的蚀孔内存在富Ti贫Ni的Ti2Ni析出相,孔蚀主要在该处形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在动态循环人工模拟体液中对冠状动脉支架用SUS316L和SUS317不锈钢的电化学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动环境降低了不锈钢的点蚀电位Eb值,提高了点蚀敏感性,促进了阳极活性溶解,但对再钝化电位Ep值影响不大。流动对奥氏体不锈钢试样的阴极极化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介质流动使氧到达电极表面的传质控制层减薄,加速氧的传质,增大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并随流速的提高阴极吸氧反应加快。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中、低频电疗植入体内金属的腐蚀作用,本文在模拟体液中研究了1-1000Hz和不同电流幅值对Ti6LV交流电腐蚀。增大电流幅值或减小交流电频率将使Ti6LV从钝态转变到生成膜状态以至发生孔蚀。交流电波形对腐蚀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前言对生物医学用金属材料耐体液腐蚀的要求很高。在一般工程技术应用中,把腐蚀速度为25.4微米/年的材料称为耐蚀性极好的材料。但在医学上,要求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等于或少于2.54微米/年。即对耐蚀性要求提高10倍以上。金属材料移植到人体后,经常出现腐蚀现象。文献〔1〕引证Scales等人的研究结果指出:18/8不锈钢器件平均有36%的界面发生腐蚀。316L不锈钢组合件缝隙腐蚀达91%。钴-铬合金、钛合金也产生缝隙腐  相似文献   

9.
植入金属材料在人体环境中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应用电化学的阳极回转极化曲线和预处理方法,研究了TN-1和TC-4钛台金、Co-Cr-Mo钴基合金和316L不锈钢的点蚀腐蚀行为。模拟人体环境的等效溶液是Tyrode's生理盐液、动脉及静脉血液等效溶液;预处理方法是蒸汽和预钝化后的蒸汽处理。本文还评价了材料的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模拟体液中316L不锈钢和Co-Cr合金生物材料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电子控针表面测试技术,研究了316L不锈钢和Co-Cr合金生物材料在模拟体液的腐蚀行为,并考察了pH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Cr合金环状伏安扫描曲线无滞后现象,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能。316L不锈钢则出现明显的滞后环,有较大的局部腐蚀敏感性。pH降低,浸泡试样腐蚀率增大。电子控针表面分析结果,由于闭塞电池效应,不锈钢试样的缝隙区发生Fe、Cr和Ni元素的阳极活化溶解,而引起缝隙腐  相似文献   

11.
纤维蛋白原对模拟人工体液中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模拟人工体液PBS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考察了纤维蛋白原对冠状动脉支架用SUS316L和SUS317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的存在增大了介质对材料的浸蚀性。在含纤维蛋白原的溶液中,试样的自腐蚀电位负移,维钝电流密度增大,点蚀击穿电位(Eb)降低。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吸附现象,发现吸附的纤维蛋白原呈白色条状,不连续地分布在材料表面。  相似文献   

12.
316L不锈钢微动过程缝隙腐蚀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球-平面接触微动磨损设备,对轧制固溶316L不锈钢在NaCl溶液微动过程缝隙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静、动态电化学测试及材料微动磨蚀形貌观察。揭示了316L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微动腐蚀机理。316L不锈钢微动过程具有显缝隙腐蚀倾向,而溶液腐蚀特性与材料缝隙腐蚀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作为人工关节的常用金属材料316L不锈钢在人工模拟体液(Hank's溶液)中,利用施加电位的方法,研究了其腐蚀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材料在该溶液中具有孔蚀倾向;在形成的蚀孔底部产生了晶间腐蚀,显示出明显的晶粒和晶界;遭受侵蚀的晶界具有应力集中的缺口效应,在疲劳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产生了腐蚀疲劳裂纹。腐蚀疲劳裂纹的扩展途径呈沿晶伴穿晶的混合型扩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蛋白质及其电荷对不锈钢腐蚀的影响。例如Zwritter离子,对于其等电离点(PI),它们的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含有一个正电荷,同时,对于PI,它们在碱性溶液中含有一个负电荷。作者观察了当pH值分别为3、5和8时,不锈钢板和螺丝在含盐和蛋白质的溶液中的腐蚀速度,该速度是由金属重量损失和离子释放决定的。当改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金属钛的特性,结合临床应用讨论了钛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耐磨损性能。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耐腐蚀、耐磨损的诸种因素。对于钛材人工关节植入体内后所产生磨损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 对于钛材加压钢板的机械强度、疲劳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同种金属产生的缝隙腐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背景:各种医用生物材料在应用于口腔环境之前,除了对其机械性能和理、化学性能予以严格的考察之外,还需要进行口腔环境耐腐蚀性实验,以保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分析钛种植体基台和不同钛合金的体外耐腐蚀性能。方法:构建体外人工唾液腐蚀环境,pH=6.0,温度(37±0.5) ℃,利用动电位极化技术、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式评估钛合金、金合金、镍铬合金及钛种植体基台在人工唾液中浸泡24 h的耐腐蚀性能。结果与结论:不同合金的稳态电位不同,其中金合金钝化区范围最大,其次为钛种植体基台和钛合金,镍铬合金钝化区范围最小。经过24 h的人工唾液浸泡后,不同材料的表面均开始出现钝化膜,扫描电镜显示,镍铬合金表面可见明显的腐蚀痕迹,出现大量直径较大的深点蚀坑,其余3种合金均未出现明显腐蚀现象;镍铬合金表面铬、钼、铝含量均出现减少现象,镍、氧含量增加,其余合金表面未出现明显改变;镍铬合金表面生成 Cr2O3,钛种植体基台及钛合金表面均生成TiO2,金合金表面仍为Au、Pt单相存在,未生成化合物。表明钛合金与钛种植体基台具有相似的耐腐蚀性能,且差于金合金,但优于镍铬合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对应口腔环境中 p H值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形成龋齿的自然现象 ,采用加速试验法研究了新型钛合金在不同 p H值乳酸中浸泡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当 p H=4即酸性略高于龋齿发病时酸性条件下 ,新型牙科钛合金能够完全耐乳酸腐蚀。在乳酸中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 ,且随酸性增强有向晶间腐蚀转变的趋势。ICP分析表明合金在乳酸中的溶解析出物主要是 Fe,Fe的加入不利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热力学计算表明设计的新型钛合金氧化膜含有 Mn2 O3、Nb2 O5、Zr O2 和 Ti O2 中的全部或部分 ,XPS分析表明氧化膜中的确含有 Mn2 O3、Nb2 O5和 Ti O2 ,主要是 Ti O2 。这三种氧化物致密且 Ti O2 和 Nb2 O5耐腐蚀 ,有利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观察自酸蚀系统与传统酸蚀粘结技术用于复合树脂充填的术后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牙体缺损无牙髓症状的活髓患牙200颗63例患者,分别使用"3M 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系统+3M Z350和"30%磷酸+3M ESPE"+3M Z350进行充填治疗,术后对敏感性固位力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术后敏感性在1周~1个月内有显著差异,1个月后无显著差异,固位力1周~1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复合树脂充填术中,自酸蚀粘接技术操作便捷,在粘接力相同的情况下大大降低术后敏感性,临床实用性极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维甲酸(RA)纳米颗粒混悬剂的稳定性。采用光子相关光谱(PCS)测定了长期放置及冷冻干燥前后混悬剂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I.);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了其Zeta电位,并考察了药物浓度、表面活性剂及pH值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时间混悬剂中全反式维甲酸浓度进行定量测定,绘出了其降解曲线。结果表明,纳米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较好,放置及冷冻干燥对其中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影响不大,其Zeta电位为-33.35±2.7mV,中性环境、无表面活性剂及低药物浓度条件下物理稳定性最好;与溶解状态的维甲酸相比,维甲酸纳米混悬剂的化学稳定性显著改善,有效药物浓度的降解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有限元分析可以通过实验条件仿真研究人体及动物体器官组织中的结构、内部场强等变化情况。本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与求解脊髓表面电位,研究躯体运动控制和感觉处理中诱发的脊髓中间神经元兴奋在脊髓神经中的传播特性。建立了大鼠脊髓内电信号源三维模型,利用电信号在脊髓内的传导特性,分析和计算了脊髓内部兴奋中间神经元发放出来的电信号源沿脊髓横径方向、背腹方向变化对脊髓表面电位分布的影响,得到了脊髓表面场电位分布曲线,发现脊髓表面电位分布基本呈现单调特性,且个别记录点的电位值小于附近记录点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