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5岁 ,因“反复活动后胸闷、心前区疼痛 5a,加重 6个月入院。 1 0a年偶测血压增高 ,曾诊断为“高血压病” ,但随后未服降压药 ,血压恢复正常。患者于 5a前在跑步、爬楼梯时开始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 ,持续时间为5~ 1 5min左右 ,休息可缓解 ,在单位医务室根据心电图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 ,长期服用消心痛、阿斯匹林等药 ,但效果欠佳 ,病情时有反复。 6个月来患者病情加重 ,心前区闷痛时间延长 ,含服硝酸甘油缓解不明显 ,最长达 3 0min。入院时血压 1 3 5 /80mmHg,入院后按“不稳定型心绞痛”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AHCM)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并与彩色多普勒对照分析。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呈胸前导联振幅增高(RV4〉Rv5〉R6),Q波消失,ST段以胸前导联显著,T波对称性倒置,以V4~V6导联最为明显,QT间期正常。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心肌病与冠心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其发病原因、治疗原则及预防有各自的特点 ,然而因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有相似之处 ,因而有引起误诊之可能。现就其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及误诊原因加以探讨 ,以提高对肥厚性心肌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例均为女性。例 1,44岁。例 2 ,67岁。主要症状 :均为反复发作的心前疼痛、心慌、气短。心电图示 :心房纤颤 ,S -T段下移 ,陈旧性心肌梗塞。B超示 :左室后壁及室间隔明显增厚。均误诊为冠心病。予扩冠、抗凝、强心、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效果不佳。例 1误诊 4年 ,例… 相似文献
5.
6.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72岁 ,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2a ,加重 6个月 ,伴晕厥、抽搐 1月 ,于 1999年 7月 14日入院 ,患者于 1997年 8月开始出现劳累后心前区疼痛 ,持续约数秒至数分钟 ,停止活动或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可缓解 ,近 6个月来病情加重 ,发作频繁 ,6月 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 ,继而出现晕厥 ,伴有大汗 ,四肢抽搐 ,持续约数秒钟 ,此后又发作 2次 ,曾于当地医院就诊 ,心电图示Ⅰ、Ⅱ、Ⅲ、V2~V6T波倒置 ,V3、V4深达 1 0~ 1 5mVV3~V6ST压低 ,最大达 0 2mv ,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阿斯综… 相似文献
7.
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亚型。本研究观察该病6例,发现此病症状不典型,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本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进一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基本明确,磁共振及心血管造影亦对诊断本病有一定帮助。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警惕,注意观察心尖部位变化特点,并仔细测量心尖部厚度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
肥厚性心肌病心肌脂肪酸代谢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脂肪酸代谢的特点,对9例HCMK患者和8例健康志愿者用^123I标记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123I_BMIPP)和^201Tl作心肌断层显像,并用放射状左室长轴断层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了BMIPP和^201Tl的各节段局摄取指数、3小时洗脱率、BMIPP与^201Tl各节段局部摄取指数比以及各节段的变异系数(CV)。结果对照组BMIPP和^201Tl各节段摄取均 相似文献
10.
陈宁兰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0,(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疾病。本文报告一例,其心电图表现为深尖倒置的 T 波和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可见室间隔及左室壁近心尖部明显增厚,乳头肌增粗。使用心得安治疗2年无明显疗效,改用异搏定治疗随访7年,T 波倒置未见加深,室间隔及心室壁未见继续增厚。作者认为异搏定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肥厚性心肌病(HCM)合并妊娠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其随时威胁着母儿的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合并心脏病者1456例,其中合并肥厚性心肌病者23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现将其临床改变和同产期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诊断体会武警北京总队一支队卫生队(北京100037)安全会,张考元,谢东龙,吕豪,袁贤奇关键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鉴别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HCM)是肥厚... 相似文献
13.
MRI对肥厚性心肌病解剖及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肥厚性心肌病(HCM)解剖及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UCG)诊断为HCM的患者,进行MRI扫描,并用ARGUS专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等参数。比较UCG和MRI检测心脏解剖和功能的作用。结果:①HCM主要累及室间隔及左室前、侧壁,呈非对称性分布。②MRI和UCG在检测左室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时,2种技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I能全面了解心脏解剖和功能异常,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与其它检查方法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FI对AHCM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经ECG、MRI、CIN和EMB检查确诊的AHCM的CD FI特点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分别由上述检测技术提示或证实的 2 1例AHCM患者均显示乳头肌以下心室游离壁 /室间隔不同程度的增厚。当厚度 >1 5cm以上者 ,心室收缩时 ,室腔区可消失。 2 1例中有 2例合并有右室心尖肥厚。结论 :CDFI为AHCM最理想的检测方法。如结合以上其它检查 ,特别是ECG提示 ,则可避免假阴性的出现 ,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1980年起反复心悸、胸闷、乏力,与劳累有关,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否认晕厥、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否认同症家族史。无心脏扩大。心电图示:P波呈二尖瓣型,T波I、avL、V_3、V_4、V_5导联呈深尖倒置;ST段I、avL、V_4、V_5导联呈水平型下移0.05mV。M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后壁搏幅减弱。上述症状逐年加重,多次心电图检 相似文献
16.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HOCM )的临床疗效。选择 8例HOCM患者 ,导管测定静息左心室与主动脉压力阶差 (LVOTPG) >5 0mmHg 6例、30~ 40mmHg 2例 ,激发试验后均 >80mmHg。冠脉间隔支选择造影后经球囊试堵、导管中心腔造影及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确定靶间隔支。无水乙醇 1 75~ 7 0ml消融第 1间隔支 6例、第 2间隔支 2例。结果显示 ,8例PTSMA手术成功率 10 0 %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术终LVOTPG平均下降 6 8 3%± 13 0 % ,未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1例术后半年临床及造影随访 ,心功能由术前Ⅳ级恢复至Ⅱ级 ,LVOTPG为 0mmHg。说明PTSMA作为治疗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 ,其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具有壁的增厚和腔的大小改变的左心室重构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以及生理情况下的运动员心脏。然而 ,对左心室重构代表肥厚性心肌病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了解甚少 ,下面将国外研究的某些进展做一综述。1 左心室肥厚的进展虽然在婴儿和幼童中肥厚性心肌病总本表型的表达和临床特征偶可被识别[1] ,在 1岁以前明显的左心室肥厚很少见[2 ] 。相反 ,左心室显著快速的改变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鉴别 )常常迁延到 12~ 15岁才能完成。当左室壁增厚戏剧性地增加时 ,肥厚可变成弥散性。由于肥厚的进展仅伴有轻微腔的直径增加 ,最后的形态学结果是典… 相似文献
18.
何勤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9,21(1)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3000 h.26年前体检发现心电图呈部分ST-T改变:Ⅰ、Ⅱ、Ⅲ、aVF、Vs及V6导联ST段下移0.5 mm;Ⅰ、aVL导联T波低平;V5、V6导联T波负正双向,倒置深度1 mm;其余波形均正常.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心得安试验阳性,其余各项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正>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显著的心尖向心性肥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室造影可有特征性改变。本组总结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