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体卒中     
垂体卒中是因垂体腺瘤生长过快或其它原因引起瘤内出血、梗死 ,使瘤体突然增大所致的并发症。该症临床较少见 ,多呈急性发病 ,现已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综合征。近年临床观察发现 ,无明显卒中表现的垂体腺瘤 (甚至是微腺瘤 )患者 ,在术中也可发现其瘤体内有少量暗黑色血性物质 ,称为隐匿性垂体卒中或慢性垂体卒中。1 病因垂体卒中的病因主要为 :1垂体巨腺瘤生长过快而血管生长不能满足其需要时 ,致血供障碍、出血坏死。 2垂体腺瘤向鞍上生长 ,在鞍隔孔处挤压垂体上动脉致垂体前叶出血坏。3垂体瘤放疗后致血管炎、出血。 4肿瘤内血管增多 ,管壁…  相似文献   

2.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或)后叶发生的肿瘤。早期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瘤体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垂体、蝶鞍周围结构,出现内分泌功能低减及视功能随碍和其他颅神经受压等症状。故垂体瘤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和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侯群,此外,还有垂体瘤卒中等少见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1 背景 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是罕见的垂体糖蛋白激素分泌瘤,1970年Hamilton等用放射免疫(RIA)方法测定TSH,报道了第1例TSH分泌瘤。随着敏感TSH测定方法的应用,TSH分泌瘤患者的发现逐渐增加,发病率在人群为1/100万,占垂体瘤的1%-2.8%。国内对TSH分泌瘤报道甚少,北京协和医院任祖渊等在2004年报道7例垂体TSH分泌瘤,他们在2002-2003年共500余垂体瘤手术中,发现垂体TSH细胞腺瘤7例,约占1.4%。  相似文献   

4.
垂体卒中是因垂体腺瘤生长过快或其它原因引起瘤内出血、梗死,使瘤体突然增大所致的并发症。该症临床较少见,多呈急性发病,现已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综合征。近年临床观察发现,无明显卒中表现的垂体腺瘤(甚至是微腺瘤)患者,在术中也可发现其瘤体内有少量暗黑色血性物质,称为隐匿性垂体卒中或慢性垂体卒中。  相似文献   

5.
在垂体瘤的鉴别诊断中.对于发生在蝶鞍区的动脉瘤,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都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和认识。一般鞍区动脉瘤有破裂出血史者,不易漏诊和误诊,可能漏诊和误诊者多来自前交通动脉瘤,其瘤体向前下方发展,或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鞍区伸展生长,出现酷似垂体瘤样进行性视力、视野障碍。CT和MR普通扫描显示类似垂体腺瘤表现,且未发生动  相似文献   

6.
<正>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5%,是颅脑肿瘤手术中第三位常见的肿瘤。根据能否合成和分泌有生物活性的激素,临床上将垂体瘤分为功能性瘤(包括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促甲状腺激素瘤、混合瘤)和无功能瘤。功能性瘤过量分泌某种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而肿瘤在垂体内生长,不论其是否有分泌功能,又可能因占位效应压迫正常垂体组织而影响其分泌功能。垂体瘤患者在进行手术或其它治疗前应详细评估其功  相似文献   

7.
经蝶窦垂体瘤显微切除术治疗Cushing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自1980年初至1992年底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Cushing病103例的手术疗效。其中41例进行了选择性垂体腺瘤切除术,62例行垂体瘤及瘤周垂体前叶组织大部切除术。结果:近期有效率为83.5%,远期痊愈率为60.2%,复发率为11.4%。术后病理发现肿瘤者痊愈率为63.1%,而未见肿瘤者痊愈率为48.1%。垂体瘤及瘤周垂体前叶组织大部切除术的痊愈率72.6%,明显高于选择性肿瘤切除术的41.5%(P<0.001)。痊愈者术后48小时内血浆皮质醇水平即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术后好转和无效者,其水平一般仍明显高于正常。术后有1.6%的病例(1/60例)出现继发性甲减,62.5%(30/48例)术前月经紊乱者在术后恢复正常。垂体瘤及瘤周垂体前叶组织大部切除术的疗效优于选择性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者及术后48小时内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下降或低于正常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王道奎  张振兴 《山东医药》1999,39(19):42-43
近20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开展,垂体腺瘤的诊疗取得较大进展,手术治疗已越来越安全、有效。但巨型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仍为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现就垂体巨腺瘤的外科治疗进行讨论。1 分类及特点垂体瘤的分型及分级对于术式选择及预后估计极为重要。以往依光学显微镜下所示将垂体腺瘤分为嫌色、嗜酸性、嗜碱性、混合性;目前依电镜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及放射免疫技术,将垂体腺瘤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腺瘤,前者包括生长激素(GH)性、泌乳素(PRL)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性、促甲状腺激素(TS…  相似文献   

9.
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唐丹综述史轶蘩审校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GH瘤)系人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的腺瘤,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GH),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垂体GH分泌瘤发生和发展中的几种基因突变、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激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患者的原因1例为鞍内出血、1例残瘤卒中、1例鞍上出血、1例填塞物过多、1例血管痉挛。治疗后视力均好转。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下降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生长激素瘤中gsp癌基因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40例确诊为垂体生长激素瘤的患者,从手术获取的垂体瘤组织中提取DNA,检测编码Gsα基因201位与227位氨基酸的核苷酸顺序,以确定gsp癌基因的发生率,并总结gs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0例垂体瘤中有22例gsp阳性的患者,占所研究垂体瘤的55%。gsp阳性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GH分泌更自主、瘤体较小且手术疗效较好。结论结果提示gsp突变是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发生的重要的垂体内在因素,gsp突变的检测可作为GH瘤分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垂体瘤的发病机制仍是一个未揭之谜。目前认为,垂体腺瘤原发于垂体本身,为单个改变的细胞单克隆增殖所致,研究显示gs;p基因突变对生长激素瘤具特异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催乳素瘤与转化生长因子瘤关系较为密切。另外,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基因突变,p27的12三体,在脑激素及其受体,EGF等均为垂体瘤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PTTG和bF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垂体瘤患者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组织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中PTTG—mRNA表达水平。结果PTTG蛋白在侵袭组显著高表达;PTTG—mRNA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TTG和bFGF呈正相关。结论PTTG和bFGF与肿瘤侵袭生长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定垂体肿瘤侵袭生长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4.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8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27例,女性51例,平均病程4.8年,席汉综合征38例,垂体瘤32例,颅咽管瘤4例,生殖细胞瘤3例,特发性垂体功能减退6例,空泡蝶鞍2例,脊索瘤,垂体囊肿和隐球菌性脑膜炎各1例,80%以上患者有性腺功能低下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占33.3%,严重的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较少,发生低血压,低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垂体瘤手术前后的内科处理,术后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现将手术前后的内科处理措施简介如下: (一)手术前处理:首先须查清是什么垂体瘤。(1)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的垂体瘤:在肢端肥大症(GH瘤)或柯兴氏病(ACTH瘤)患者中常可伴有糖  相似文献   

16.
垂体有内分泌功能的腺瘤多数是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临床上分别表现为乳溢—闭经综合征,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及库兴综合征。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瘤报道较少,主要见于男性,发病年龄20—67岁、其原因大致有二:①疲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综合征;②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在近几年才推广应用,以往对许多所谓“无功能”垂体瘤无法证实肿瘤的性质。 组织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950,02脑垂体卒中抢救成功一例/葛家璞…刀新疆医学一1994,24(3)一192 女,37岁,息垂体瘤6年。3个月前自用胰岛素和澳隐亭治疗,病情突然加重,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一天。CT示垂体出血坏死.经脱水、抗菌消炎、止痛等治疗,垂体出血停止,坏死灶逐渐吸收消失。后出现垂休前叶功能减退症,予强的松及行人工月经周期替代治疗。(杨直)中国医学丈摘·内朴学1995年第16卷第l期 950903胶端肥大症及高泌乳紊血症息者T细胞分化抗原mRNA的表达/刘军喜…刀中华医学杂志一1994,74(9)一523~526 肢端肥大症10例,经蛛窦切除垂体生长激素瘤的肢端肥大症25例,高…  相似文献   

18.
在垂体瘤的鉴别诊断中 ,对于发生在蝶鞍区的动脉瘤 ,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都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和认识。一般鞍区动脉瘤有破裂出血史者 ,不易漏诊和误诊 ,可能漏诊和误诊者多来自前交通动脉瘤 ,其瘤体向前下方发展 ,或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鞍区伸展生长 ,出现酷似垂体瘤样进行性视力、视野障碍。CT和 MR普通扫描显示类似垂体腺瘤表现 ,且未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容易误诊为垂体瘤。对此种酷似垂体瘤的动脉瘤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鉴别。1 临床表现1.1 非侵袭性垂体瘤很少有头痛症状 ,而鞍区动脉瘤可有前额或眼部胀痛。因此 ,在病史询问中应…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负反馈作用减弱,可致垂体TSH细胞和催乳素细胞增生,垂体MRI示体积增大,甚至被误诊为垂体瘤。本文报道4例此类患者,其中3例曾被误诊为垂体瘤,此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20.
溢乳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萍  姜玉珍 《山东医药》1997,37(12):18-18
报告30例溢乳综合征患者,其中垂体瘤12例,垂体增生4例,甲状腺机能低下2例,服降压药及避孕药各1例,余10例病因不明,30例中,合并闭经25例,血清泌乳素(PRL)升高25例,患者血清FSH,LH均低于或等于正常卵泡早期水平E2低于正常卵泡期水平,除1例行手术外余均服溴隐亭加对症处理,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