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甲状腺滤泡肿瘤分为良性的甲状腺滤泡腺瘤(FA)和恶性的甲状腺滤泡癌(FTC)。FTC是第二大常见的甲状腺癌, 侵袭性较强, 常侵犯血管或(和)包膜, 预后较差。FTC与FA的治疗与随访存在诸多差异。对FTC与FA进行精准鉴别诊断, 有利于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精准治疗, 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因此, 鉴别诊断FTC与F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 FTC与FA的鉴别诊断几乎都依赖于诊断性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病理学检查, 术前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 影像学、细胞病理学、分子诊断学和代谢组学等领域的发展, 为术前精确诊断甲状腺滤泡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方式。甲状腺手术以技术精准、操作精细为特点。术前精准诊断并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规范原发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并合理选择手术入路,重视神经、甲状旁腺、血管、气管及食管的保护,做到肿瘤根治与功能保护并重。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需避免及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应重视甲状腺癌的初次手术治疗,建立培训制度,加强诊疗规范化,完善手术质量控制体系。相信随着规范化诊治理念不断深入、手术技巧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发展,中国甲状腺癌的诊治会更加规范精准,病人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妊娠期内环境的改变有关.目前,对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尚无统一规定.为更好的了解妊娠期内环境的改变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以及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具体诊断、治疗策略,本文就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可能发病因素和妊娠期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涉及到良恶性判断、恶性风险分层、遗传性基因变异诊断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在国内也已广泛开展,为甲状腺癌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了指导。本文介绍分子诊断在甲状腺癌临床精准诊治应用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很大,尤其是涉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诊断、治疗的影像学、肿瘤内科、外科等领域,仅了解自己熟悉领域的进展不能很好地完成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对这类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治疗涉及多个科室的疾病,多学科合作的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学科诊治。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的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大约占90%。虽然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部分仍存在挑战。随着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和生物学特征的了解以及新的靶向治疗的发展,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最近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的相关进展以及它们对肿瘤进展的重要意义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的超声诊断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日本Yamakawa等为先驱(1963年),此后,随着超声诊断仪的发展,超声检查已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非常多见,通过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可检测出19%~67%随机人群的甲状腺结节。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ATA指南")指出,甲状腺结节即为甲状腺内的散在病灶,影像学检查能将其和周围甲状腺组织清楚分界。这表明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现对甲状腺结节在超声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通过阅读近几年国内外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相关文献,对其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发病与桥本甲状腺炎等慢性炎症的刺激相关,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其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期。手术切除主要用于病理活检及解除压迫症状,放疗及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熟悉并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于术前诊断、明确其病理学类型和分期,以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辅以放化疗。目前治疗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基于“群体化”诊治进入了精准的“个体化”医疗。而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检测寻找病因和治疗的靶点,借助癌症基因组测序和信息分析,最终形成对癌症分子标记物筛选、精准诊断分型及精准治疗的体系。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是一项新的基因测序技术,在人类复杂疾病领域和多种恶性肿瘤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其在CRC发病机制、治疗、转移风险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损伤喉返神经的原因及预防(附2266例分析);腔镜乳晕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101例分析;颈部非甲状腺肿块2236例临床分析;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附15例报告;超声检查对钙化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意义;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进展(综述);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90%以上的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其治疗主要采取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规范化,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甲状旁腺保护技术、颈部无瘢痕美容手术等新技术的开展和规范化应用,推动了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精细化、微创化,极大提升了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通过早期发现和精准手术治疗,术后规范化长期随访,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尤其是对复发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人,可以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和术后生存质量。对DTC发病机制深入探讨及关键调控基因靶点的研究,使更具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应用于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治疗,为其争取了手术机会。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治系统的研发为甲状腺癌的精准诊治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建立系统化、智能化随访管理平台,可更加科学地开展术后规范化管理及评价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作为世纪顽症,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近十年来,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及治疗经验的累积,受益于联合化疗及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精准医疗方面,胰腺癌却始终缓步不前,远远滞后于其他肿瘤。因此,结合在胰腺癌精准医疗方面的实际探索经验与体会,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型等领域,深度认识目前胰腺癌在精准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十分必要。尤其是基于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类器官模型建立个体化精准治疗平台,将有望切实改善胰腺癌的研究与治疗手段,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复杂疑难的甲状腺癌,其诊断过程涉及超声、CT、放射性核素检查、喉镜检查、血液学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病理学检查。其治疗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诊疗过程涉及甲状腺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麻醉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放疗科、肿瘤内科、ICU、超声科、病理科、影像科等。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以发挥多学科优势,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提高综合疗效,最终使甲状腺癌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医学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集成的概念带来不同于循证医学的分析方法。组学研究的发展可提供个体的大量信息,从而使疾病的诊断和分型更准确细致,治疗更具针对性。目前,对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癌治疗的争议根源在于对其分子分型认识不清,仅着眼于肿瘤大小而非生物学特性,唯有充分诊断,方可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相信不久的将来,借助大数据,甲状腺癌的诊治亦可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197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7例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本院同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14%,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配合内分泌治疗及[3]I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其他恶性肿瘤预后差.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属于罕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命名也不统一,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恶性程度最高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在精准医学理念的引领下,肝癌的临床诊治及创新研究在近几年中取得重要突破。新型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和液体活检技术的推广极大的推动了肝癌的早诊早治。肝脏外科技术和肝癌系统治疗的进展让更多的病人得到了救治机会,延长病人生存期。此外,肝癌创新研究领域亮点颇多,对肝癌生物学特征的深入认识正不断地转化为肝癌诊断、治疗领域的精准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疾病筛查力度加强及生活方式变化,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甲状腺癌的诊疗结果监测主要依赖于侵入性组织活检或涉及辐射暴露的重复成像,虽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好,但在发生广泛转移时复发及病死率较高。因此,建立一种无创、简便易重复的检测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技术,可从患者的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提取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游离DNA(cfDNA)、miRNA等生物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生物信息,使临床医生能够反复多次地对患者肿瘤情况进行动态了解,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其中cfDNA检测技术最为重要。cfDNA是一种存在于动、植物和人的体液中的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对血液中cfDNA进行定量分析、完整性检测、特定基因突变及基因甲基化分析可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测转移、复发及监测疗效等方面发挥作用。因其具有无创性与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逐渐成为了癌症诊疗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但其产生的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近年来,评估cfDNA检测在甲状腺癌中作用的相关文献有所增加,进一步表明cfDNA检测技术可在甲状腺癌的诊治及疾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克服甲状腺癌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局限性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笔者就cfDNA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与肾脏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相关肾损害在肿瘤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也表现多样化,应在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肿瘤相关肾损害传统治疗方案为尽早手术切除肿瘤,结合放化疗治疗,但也可能出现潜在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应对肿瘤相关肾损害的较好方略,两者优势互补发挥积极的作用。该文就肿瘤相关肾损害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做一叙述,以期为肿瘤相关肾损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复杂疑难的甲状腺癌患者不断增加,传统的医疗模式难以满意地解决患者的诊疗问题。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于复杂疑难的甲状腺癌疾病,该模式可发挥多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复杂甲状腺癌诊疗过程涉及甲状腺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麻醉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放疗科、肿瘤内科、超声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本文从MDT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护理、术后管理和临床研究等方面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实施开展面临的挑战与困难等方面,对甲状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现状和进展系统阐述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