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新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Vacca等首次研究证实,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明显增加,与疾病进程及不良预后有关,提示血管新生在MM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本研究中通过测定新诊断MM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及骨髓、血浆中血管新生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浓度,分析血管新生与MM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血管新生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液疾患骨髓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及意义,采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初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前骨髓MVD明显增加;急性白血病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MVD降至正常水平,未缓解者下降程度小,复发者再次升高至化疗前水平;贫血患者骨髓MVD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远不如急性白血病骨髓MVD增高的幅度大。结论:骨髓血管新生在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新生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急慢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骨髓血管新生及各种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存在密切的关系,抑制血管新生为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但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介绍多种血液恶性肿瘤细胞高表达VEGF,不同程度表达VEGF受体,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明显,VEGF及受体在血液恶性肿瘤过程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白血病骨髓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取初发白血病患者(51例)和正常对照组(18例)骨髓液及骨髓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骨髓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测定骨髓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细胞内COX-2的表达。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骨髓MVD、VEGF含量、骨髓细胞COX-2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MVD、VEGF、COX-2阳性率三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0.423,0.577(P〈0.05)。结论:白血病可能同实体瘤一样也是一种血管新生依赖性恶性肿瘤,COX-2可能与VEGF协同促进白血病骨髓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所构成的SDF-1/CXCR4轴生物效应的研究近些年来进展迅速,其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文就SDF-1及其受体CXCR4,SDF-1/CXCR4轴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SDF-1/CXCR4轴与白血病血管新生的关系,抗SDF-1/CXCR4抑制剂在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二步法)检测32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标本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初诊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MVD[(21.48±8.50)/hpf]明显高于对照组[(9.29±3.53)/hpf](P<0.01);化疗后缓解者骨髓MVD[(13.09±6.84)/hp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67)。结论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存在血管新生,骨髓MVD变化与临床病情有关,观察骨髓MVD有助于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的血管生成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数,分析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数的差异性及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抗CD34和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分别标记所得骨髓微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402)。骨髓微血管数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为(48.4±18.6)个/mm2,显著低于初发患者(103.1±38.6)个/mm2(P<0.01);化疗后未获CR的患者中为95.0(41.0~159.0),无显著下降(P=0.35);而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中升高至(92.9±32.9)个/mm2,与初发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4)。化疗后CR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数仍高于对照组(35.7±5.3)个/mm2(P=0.0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初发时骨髓微血管数与初发时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99,0.525;P=0.009,0.030)。结论:不同类型成人AL患者骨髓中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新生可能参与AL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血管新生(Angiogesis)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实体瘤一样,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微血管密度(MVD)被认为是有力的预后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众多调节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中的重要一员,近年来对VEGF在MM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FI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培养上清液及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骨髓活检标本VEGF及受体KDR、FIt-1的表达。结果:(1)治疗前AML患者骨髓细胞VEGF的分泌量及血清VEGF表达水平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血清VEGF含量低于治疗前(P〈0.01)。(2)AML患者BMMNC的VEGF、KDR、FIt-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62.5%和20.8%,对照组MMNC不表达VEGF及其受体。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AM L发病中起主要作用,VEGF的表达水平对AML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与血液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但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介绍多种血液恶性肿瘤细胞高表达VEGF,不同程度表达VEGF受体,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明显,VEGF及受体在血液恶性肿瘤过程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恶性血液病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骨髓血管生成情况、血液VEGF水平的观察结果,及其与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关系。并介绍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恶性血液病应用的初步结果。抗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IL-2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及对照组(P<0.05),而sIL-2R水平无差异,慢性白血病组外周血及骨髓中sIL-2R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6、促红细胞成生素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与Hb呈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在白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CML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32例C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骨髓活检组织中MVD及VEGF,bFGF的表达率.结果 24例CML慢性期患者骨髓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03,P<0.01);5例CML加速期患者骨髓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76,P<0.01);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骨髓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ML加速期与急变期比较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5),bF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结论 CML患者存在骨髓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素的异常在CML患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骨髓血管生长程度及血管生成调控因子高表达密切相关。因此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封闭刺激因子受体以及阻断VEGF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抗血管治疗策略有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的体外净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的体外净化王立生综述裴雪涛吴祖泽审校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起源的恶性血液疾病。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虽可根治CML,但由于供者来源困难及移植后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产生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的骨髓活检病理特征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观察本院血液科29例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活检病理特征,对比分析骨髓涂片及活检增生程度,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的变化,并与未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预后比较。结果表明,骨髓纤维化可使骨髓涂片出现假性增生减低,活检显示除原发病的病理特征外均有网硬蛋白增多,Gomori染色++至+++。治疗后骨髓纤维化程度有一定改善,总体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预后欠佳。结论: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时骨髓活检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治疗后骨髓纤维化程度减轻,但总体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叶酸结合蛋白特性,用放射受体结合技术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同位素扫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巨幼细胞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叶酸受体(sFR)及骨髓单核细胞膜叶酸受体(FR)的分子量。发现白血病细胞膜上有两种叶酸结合蛋白;分子量为3.5万的FR以及分子量为4.5万的还原叶酸载体(RFC)。MDS组中5例RAEB、RAEB-t患者骨髓单个核膜上亦出现F  相似文献   

19.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微血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床中产生的新生血管系统 ,在实体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已为许多研究证实。微血管数是反映血管新生最常用的一项指标。我们探讨了成人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微血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1.1 试验组 :95例AL均经MIC分类方法确诊。其中初发未治 70例 ,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3例 (L1 2例 ,L2 17例 ,L34例 )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4 3例 (M0 2例 ,M1 3例 ,M2 15例 ,M35例 ,M4 1例 ,M517例 )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UL) 4例 ;复发难治…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动态观察李艳春(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兰州730000)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骨髓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巨核细胞(MK)数量及形态在其初发及治疗过程中可见动态变化。我们观察了70例AL患者初发及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