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住院重症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院重症手外伤病例的构成及分布特征。探讨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3月,对住院的50例重症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性别、年龄、原因、累及手指等多项调查,分析该人群患病的分布特征。结果:患者男女比例2.3:1,20—50岁的青壮年占86%,平均年龄37.68岁,绞伤占48%,单指受伤36%,复合损伤64%,示指和中指受伤率分别为26.4%和25.6%。结论:重症手外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以绞伤居多,复合损伤较单指损伤比率高,5指中以示指和中指损伤率最高,应重.最加强工厂企业的管理,工人自身的保护,减少手外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579例急诊手足外伤患者进行统计调查,并根据性别、年龄、受伤地点和部位等因素,分析该群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患者平均年龄为22.3岁,20~40岁的青壮年占56.5%;男女性别人数比为4.56∶1;工伤占35.7%,家中受伤占16.2%;开放性损伤占81.8%;拇、示指损伤占17.7%。提示手足外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以工伤居多,开展手外伤预防医学的重点应在工厂进行。  相似文献   

3.
急诊手外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手外伤病例的构成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1999年1-12月在宁波曙光手外科医院就诊的3324例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9岁,20-50岁青壮年占81.6%,在工作时受伤占76.9%,其他原因受伤占23.1%;开放性损伤占93.4%;手指损伤占所有手外伤的85.1%。结论:手外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以工业性手外伤为最常见,这应是开展手外伤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温州市外来人员毁损性手外伤的分布特点。方法对514例外来人员毁损性手外伤的受伤类型、病人籍贯、年龄及性别分布、受伤时间等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患者来源省份以江西、四川、湖南、安徽较多,分别占23.1%、18.3%、14.5%及10.7%。②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1:0.158。年龄以18-30岁之间最多。③1年中损伤发生高峰期在7~8月份,1日内损伤发生高峰期在上午10:00~12:00及晚上20:00-22:00。④损伤类型以冲压伤和切割伤为主。结论提高外来人员素质和加强劳动保护是预防毁损性手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手外伤多为综合伤,以开放性损伤为主,常同时伴有神经、血管、骨、关节、肌腱和皮肤损伤.据统计,手外伤占外科急诊总数的20%,占骨科急诊总数的40%[1].患者术后刀口经常会出现红肿,疼痛,渗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症状.手部功能精细复杂,肌肉组织少,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伤口延迟愈合,影响功能恢复,并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导致手部功能障碍或缺失,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  相似文献   

6.
手外伤所致经济损失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峰  陈琳  赵根明  顾玉东 《上海医学》2000,23(7):404-407
目的 研究手外伤所致经济损失以及在不同类型手外伤中的分布。方法 对1998年1月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160例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在伤后4周进行随访。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3岁;20~50岁的青壮年占63.1%;男女性别比为2.08:1。工作时发生的手外伤占36.3%;62.7%的患者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手外伤所造成的人均经济损失为1131.5元,其中生活性手外伤为9  相似文献   

7.
手外伤(hand injuries)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关节、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性断指、断掌和断腕等也有发生.据统计,手外伤占外科急诊总数20%,占骨科急诊总数的4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某部坑道施工中战士手外伤发生规律,为有效地预防、控制以及合理救治减少伤残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对43l例柴部坑道施工中战士手外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984~2004年某部予外伤开放性损伤309例(离断伤21例,不完全离断伤142例,毁损伤23例,其它123例),闭合性损伤122例。以手指开放性损伤为多见。致伤因素中以压砸挤伤为旨177例占41.0%,其次切割锯伤113例占26.2%。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作好岗前培圳、指导,岗后总结,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手外伤的发生;同时健全三级医疗救护体系以及师以上医院绿色救治通道,提高基层部队医手,1人员对手外伤救治水平,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市外来人员毁损性手外伤的分布特点。方法对514例外来人员毁损性手外伤患者籍贯、年龄、性别、受伤时间、类型等分布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患者来源省份以江西、四川、湖南、安徽较多,分别占23.1%、18.3%、14.5%及10.7%。(2)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为1:0.158,年龄以18~30岁之间最多。(3)1年中损伤发生高峰期在7~8月份,1日内损伤发生高峰期在上午10:00~12:00及晚上8:00~10:00。(4)损伤类型以冲压伤和切割伤为主。结论提高外来人员素质和加强劳动保护是预防毁损性手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0月~1995年12月,我院收治急诊手外伤608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8例手外伤,男530例,女儿例;年龄在3~62岁,平均年龄29岁。损伤和年龄分组见表1。本组手外伤中切割伤和压砸伤占总数的45.27%,是主要的病种。由于原记录有部分不详,只好归类于其它伤,其它伤占总数的26.32%。2护理体会2.正正确及时了解外伤原因以利于心理护理由于外伤系突然发生,伤员对伤情的恐怖和致伤原因为不满会导致在治疗上的不协作。及时了解致伤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减轻病人的烦躁而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乐观态度面对现实予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械的广泛使用,如不注意防护,极易造成手部外伤。手部任何部位的损伤,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手的功能。因此,手部开放性损伤除了及时正确地施行手术治疗外,早期预防和控制感染,对手损伤加速愈合与手部功能的恢复同样是重要的。本文对100例手部开放性损伤术后的病人进行理疗,初步观察如下: 一般资料手外伤100例中,男61例,女39例,青壮年占74%。病人来源多数由骨科转来。其中,伤后2~10天的35例,11~20天的31例,21~30天的14例:两个月~一年的20例,伤后一个月之内的占80%。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红肿明显,脓性分泌物多,有的手指坏死,骨折和肌腱断裂。  相似文献   

12.
诸寅 《中国医刊》2008,43(1):8-8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外伤的发生是比较常见的。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统计,在11 192例创伤急诊患者中,手外伤共有2 994例,占创伤患者总数的26.8%。在这些手外伤患者中,开放性损伤为1 888例,占手外伤患者的63%。所以手外伤急诊的初步处理在急诊工作中十分重要。手部损伤的原因较多,因而损伤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为压砸伤、切割锯伤、撕脱伤、绞轧伤、炸伤、烧伤、摩擦伤、贯穿伤、咬伤等。按照解剖结构分类主要为皮肤裂伤、神经血管肌腱断裂、骨折脱位、手指离断等。因此医生在急诊接诊手外伤患者时,应首先询问患者的致伤原因,结合…  相似文献   

13.
手外伤约占创伤急诊患者总数的35%[1],手腕掌部严重切割伤可致神经、肌腱、血管损伤,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手外伤术后的治疗效果,除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外,还与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功能锻炼密切相关[2].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1例腕掌部严重切割伤急诊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本科1981~1986年收治的四肢、脊椎损伤1658例,依次为下肢骨折496例,手外伤440例,上肢骨折306例,脊柱骨折208例。特点是交通事故损伤和工伤多;复合损伤和手外伤多。死亡原因依次为高位截瘫、失血性休克和急性肾衰,死亡病例各占该组死亡数的50%、45.8%和41.6%。并对治疗原则和并发症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乐清市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以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2 61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特点和受伤情况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占手外伤患者的41.8%,男女比例为3.07∶1,25~44岁高发,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初中为主,分别占31.3%和29.1%.损伤以2、3月份和11、12月份最多,周一到周日未见明显分布高峰,白天发病高峰主要在11:00~16:00,晚上集中在19:00~22:00.患者中由主观原因导致的外伤1 624例(62.1%),客观原因引起的外伤993例(37.9%).培训时间短、工龄短以及持续劳动时间长的的患者主观原因所占比例更大.手偏利对损伤手分布有显著影响,多手指受伤1 722例(65.8%),单手指受伤895例(34.2%),其中以食指最为多见.结论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是乐清市手外伤中一个重要类型,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有其特定的内在发生规律,可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高桂英  刘瑛 《中国病案》2005,6(11):40-41
目的对我院163例手外伤病案进行统计调查.方法从七个方面进行分组分析,从中揭示出外伤病人发生的变化规律.结果163例手外伤患者损伤原因有:单纯性摔伤,自行车摔伤、电锯伤,皮带轮绞伤等.结论对于我院治疗的手外伤,能为社会所认识,还必须注意医疗质量,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重视安全生产,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交通伤患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制订科学的防范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张掖市各医院急诊就诊的交通伤患者22 642例,按年龄、月份、外伤类型、受伤原因等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按受伤者年龄分布统计:≤15岁的1 952例,占8.6%; 16~55岁的18 277例,占80.7%;≥56岁的2 413例,占10.7%.(2)按月份统计:5-10月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15 274例,占67.5%.(3)按损伤部位统计:交通伤中损伤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软组织损伤,分别占总数的34.6%和27.3%.(4)按发生年份统计: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各种外伤病例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自2008年以后逐渐平缓.(5)按驾驶类别统计:交通伤患者主要发生在摩托车驾驶员人群,共8 793例,占总数的38.8%.结论 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掌握交通伤发生的规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加强公路交通管理,严禁违规行车;强化教育管理,提高驾驶员和行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等,是降低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头部外伤伴视神经损伤患者14例,并对神经损伤机制进行讨论。本组病例占同期头伤416例的3.3%,不包括眼球直接受者。所有病例均由眼科医生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和确诊。本组视神经损伤的机制有多种,包手括力损伤压迫性损伤及颅内压增高等,作者认为在头伤的幸存者中,仔细的进行眼科检查,视神经损伤的发率将更高。在头伤患者的康复中,遗留的视觉损害是一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近3年深圳龙岗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可能造成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 对2003~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工业性手外伤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1987例工业性手外伤病例中,外来工手外伤病例1 963例,占98.8%,男性占78.3%(1 556例).15~35岁组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占86%),受伤的时段主要为上午11:00~12:00和下午16:00~17:00,受伤种类以挤压伤、切割伤、离断伤为主,制鞋业、五金业、印刷业为发生手外伤的主要行业.人为和设备因素为主要的致伤原因.结论 为提高干预效果,针对龙岗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建议采用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和教育干预"四管"齐下的综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外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承德市手外伤的构成和分布特征,更好的指导公共卫生工作。方法对于本地区内2014-2017年度收入急诊手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人员按照提前制定的表格,提取病例中的数据,调查和收集手外伤患者的有关资料后填写调查表格,由专人录入数据。结果 3年期间,该医院共收治急诊手外伤患者1980例,发生手外伤患者的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年龄段为18~44岁(78.1%),男女性别比为3.6:1,主要受伤季节为4-10月,另本地区高发时间存在12月份左右,其他月份为低发月份,患者主要为进行工农业时损伤,以工人为主(占46.3%),其次是农民(31.3%)。手外伤的发生以工农业伤为主,手外伤发生原因以切割、挤压伤为主,致伤物以机器为主。结论本地区手外伤发病率仍较高,受伤病因和种类较工业发达地区稍不同,工业和农业伤的病人较多,因此在不同时间段应对不同人群加强教育和指导,同时做好工业和农牧业的安全教育,减少手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