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编者按 2004 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伦理学研究中心的“干细胞政策和伦理计划”研究组成员着手开展一项新的计划:建立一个专业的、国际的、跨学科的项目,以应对由于各国对胚胎研究和干细胞研究的政策的多样性引发的国际间科学合作的伦理和政策挑战。第一次会议在英国的 Hinxton 召开,因此出席会议的代表自称为“Hinxton 小组”(Hinxton Group)。会后在英美成员为主的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下,Hinxton 小组成为一个由对伦理和科技管理感兴趣的个人组成的非正式组织,成为国际性干细胞、伦理和法律联盟。迄今 Hinxton 小组已举办了3次会议,最近的一次会议于今年 4 月 9 - 11 日在英国Hinxton召开。会议的背景是由于近期干细胞研究表明,通过多能干细胞衍生配子是可能的,这项研究在加深对细胞生物学和早期胎儿发育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且许多科学探索的领域都可能从该技术上获益。然而,这项研究的进展也会引发重大的伦理和政策挑战。各国伦理和文化宗教标准的多样性以相应法律构架的不同,影响着对该研究的评价,而科学发展又要求跨国界的合作和努力,因此,会议就多能干细胞衍生配子科学、伦理和政策问题最终形成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的 14 个国家 40 余位专家的“共识声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刊编委翟晓梅教授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即组织人员将这份共识声明翻译成中文,现特予刊载,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绕过胚胎干细胞存在的伦理学问题,已成为目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的: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回顾分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发现,近年来的研究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检索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关于诱导多能干细胞和p53基因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大量研究。例如,日本正在筹备建立干细胞库,将为视网膜等疾病治疗提供基础。但是,在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广泛应用之前,还面临许多安全问题,其中p53相关的功能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紧迫问题,p53基因中的其他成员p73也参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产生和分化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关于p53功能的发现将伴随着干细胞研究,促进再生医学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The Human Genome Organisation,HUGO)是从事人类遗传学研究科学家的国际性组织。创立于 1989 年,其宗旨是促进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伦理委员会是 HUGO 四个委员会之一,该委员会关注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和应用人类基因组知识时提出的社会,法律和伦理问题,其使命是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理解。该委员会定期发表声明,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指导准则。成立以来已经发表了“关于DNA样本的声明”(1998)、“关于克隆的声明”(1999)、“利益共享的声明”(2000)、“基因治疗研究的声明”(2001)、“人类基因数据库的声明”(2002)和“干细胞研究的声明”(2004)。本声明是该委员会2007 年5月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制定并发布的。本刊编委翟晓梅教授是该委员会委员,会后组织人员将文件翻译成中文,现特予刊载,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景:胚胎干细胞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在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学、药学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看到了治疗疾病的新希望,而其相关研究成果也引发了许多伦理和心理学问题。 目的:综述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和心理学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0-12 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干细胞研究产生的伦理和心理学问题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embryonic stem cells,morality,psychological”,中文检索词“胚胎干细胞,伦理学,心理学”。检索文献量总计122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3篇。 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究中伦理学问题的焦点主要包括:干细胞来源的伦理学问题,干细胞“克隆”的伦理学问题,干细胞与生命的伦理学问题,干细胞研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干细胞研究中伦理学规范问题。干细胞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是人们对干细胞研究特别是“克隆”技术的认识。相关研究多涉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变化。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给医疗、卫生健康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诱导多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最初由日本学者山中申弥(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的一种细胞类型。该类细胞在体内具有分化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于自体,相比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细胞移植不需要免疫抑制治疗。此外,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出现还省却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中涉及到的政治及伦理因素的困惑。这项细胞可被重塑的重要发现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旅程碑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医学研究领域里可用的的干细胞平台,并重点阐述了细胞的重编程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疾病模型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移植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据2007年11月20日《细胞》和《科学》报道,美国和日本的2个科学小组同时宣布,他们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这一成果有望使胚胎干细胞研究避开一直以来面临的伦理争议,从而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7.
异种器官移植进展及对医学伦理学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1世纪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引发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应进一步加强伦理教育,加快制定我国相关伦理学法规与政策规定,规范异种移植技术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学前沿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讨论科学技术与伦理学关系、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以及道德与伦理学之间的异同后,探讨了人的克隆和干细胞研究、基因治疗、生殖遗传学、异种移植、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8):858-858
日本Kyoko大学的ShinyaYamanaka博士和美国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Rudolf Jaenisch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发表于6月6日的《自然》(Nature,200,7)杂志上的两项研究结果显示,纤维母细胞可被用于生成多能干细胞。因为这个过程不需要破坏胚胎,所以可以避免影响干细胞研究的许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据Otsuka R 2020年2月11日(Sci Rep,2020,10(1):224.doi.org/10.1038/s41598-019-57088-1)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调节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反应。研究发现,衍生自小鼠iPSCs的胸腺上皮细胞能调节机体对皮肤移植物的免疫反应,并延长移植物的寿命。胸腺位于胸骨后,是产生T细胞的重要器官之一,T细胞能够控制机体免疫反应,包括器官免疫排斥等,同时还与免疫自身耐受性直接相关;其还能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将机体自身产生的抗原视为非危险物质。诸如胚胎干细胞和iPSCs等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其通常能作为机体组织移植的替代来源,但当移植供体器官或组织时,移植物就会被排斥,并最终被受体免疫系统破坏,对于多能干细胞衍生的细胞或组织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在再生医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功调节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章静波 《解剖学报》2007,38(3):324-324
3月24日英国《每日邮报》称美国内华达大学Esmail Zanjani教授成功培育出一头人兽细胞混种羊。该羊体内含有15%的人类细胞,于是又引发一次科学与伦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能干细胞的异种嵌合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前沿,也是有望解决器官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将具有不同多能性和发育潜能的干细胞显微注射到植入前囊胚,这些干细胞能“嵌合”到胚胎或胚胎外组织中,并产生部分或完全由其发育而来的组织、器官。异种嵌合体使产生可供移植的功能性人类器官在理论上成为可能。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以啮齿类和灵长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哺乳动物异种嵌合体研究进展,探讨了异种嵌合体研究面临的技术壁垒和伦理挑战,展望了异种嵌合研究的发展方向,希望为解决移植器官严重短缺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据Qian T 2021年7月28日[Nat Commun,2021,12(1):4580-4580.]报道,Morgridge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能预测心肌细胞分化效率的无创成像技术,其或能作为质量控制的手段。人类多能干细胞(h PSC)衍生的心肌细胞能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一种非常有希望的再生细胞疗法,同时其还能作为加速药物开发的重要模型系统;然而研究人员必须开发具有成本效益和时间效益的平台来评估h PSC衍生的心肌细胞在生物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干细胞研究在再生疗法和防治用于抵御心血管疾病上拥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在全球占到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把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关于人体干细胞的研究,特别是将已分化细胞(如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人体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反转录因子OCT3/4、SOX2、C-MYC和KLF4的作用下,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可以转变为多能干细胞,具备了多种干细胞的能力,有望在多种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人类羊膜组织过去认为是无功能的产后废弃组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羊膜组织中存在较丰富的多能干细胞,但需准确定位。为更好地利用羊膜组织,我们采用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来定位羊膜组织中多能干细胞的分布。方法:3例足月顺产羊膜组织,生理盐水轻轻冲洗5次,每例羊膜组织铺片10张,  相似文献   

17.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fipotentsterncells,iPSC)自2006年出现后被认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首次成功制备iPSC的日本学者将4种重编程蛋白基因Oct3/4、Sox2、Klfd、C—Myc通过反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成纤维细胞并在其中表达,进而激活内源性重编程体系,最终导致细胞性质发生改变,成为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即iPSCEI。由于其可来源于自体细胞,无需破坏胚胎组织,因而不涉及伦理争议。  相似文献   

18.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从血液中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肺泡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需要多种细胞系的相互作用。因此,全面了解肺泡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为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纤维化疾病和癌症等肺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侧重于哺乳动物肺泡干细胞亚群和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肺部模型,探讨了肺泡干细胞特异性再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加深对肺损伤后修复过程和肺部疾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人体组织或细胞采集是目前人源干细胞制备的重要步骤,而供者知情同意是人体组织或细胞采集必须履行的程序。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书和(或)知情同意程序是否规范,事关供者权益和采集活动的合规性。2020年6月,《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立项。同时考虑到工作的专业性,协会联合中国医院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成立标准编制起草小组,正式启动团体标准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行业规范、文献等进行了检索、分析、翻译和研究,对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涉及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同时,开展了国内医疗机构和企业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情况调研,对国内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规范》需要规定的关键内容,确定了《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规范》框架原则。按照团体标准编制格式要求,编制组完成了《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规范》起草。标准编制过程中共收到相关医学伦理和法律专家以及标准起草参与单位347条修改建议和反馈。编制组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多次认真研究和反复讨论,对《干细胞供者知情同意规范》组织了数次专家会议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0.
优生与胎教     
优生优育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其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优生学”一词的最早出现是1883年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在进化论和遗传学的基础上首创,尔后作为一独立学科很快在各国传播。1912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国际优生会议,成立了“国际永久优生委员会”。现代优生学科的基础十分广泛,需和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行为遗传学、胚胎学、实验生物学、妇产科学、围产医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伦理学、人口学等多个生物科学、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分支进行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