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首诊妊娠高血压患者1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MAU水平将其分为MAU阳性试验组和MAU阴性对照组两组,其中MAU阳性试验组患者55例,MAU阴性对照组患者70例,同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及血压变异参数的变化.结果 MAU阳性的试验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等24h动态血压值均明显高于MAU阴性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6.3 ~6.46,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等血压变异参数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53 ~6.46,均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MAU可做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检测指标,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4~12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78人,分为MAU阳性组和MAU阴性组。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完备并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间血压变异参数的变化。结果 MAU组的高血压病程长于NMAU组(P﹤0.01),MAU组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NMAU组(P﹤0.01);而肾小球滤过率却降低(P﹤0.05)。两组之间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肾小球滤过率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参数、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采用对照法比较,观察缬沙坦治疗12周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较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降压并改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3532例(男1622例,女1910例)年龄2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测定其尿白蛋白、尿肌酐、体重指数、血压、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肌酐比30~300 mg/g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结果 (1)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微量自蛋白尿组的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代谢紊乱的加重呈升高趋势(趋势分析P<0.001);(3)高血压和高血糖分别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影响因素(前者OR值=2.15,P<0.00l;后者OR值=1.64,P=0.01)。与无代谢异常组相比,二种代谢异常组和MS组发生微量蛋白尿的OR值显著升高,分别为3.93、4.77(P均<0.001)。结论 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高血压和高血糖独立相关,多种代谢异常集聚的个体发生微量自蛋白尿的风险显著增加,尤以MS为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Ⅰ期组104例、Ⅱ期组70例、Ⅲ期组42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晨尿样本中的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24 h尿样本中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根据尿量计算排泄率;检测血清CysC、β2-MG水平。结果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患者血清CysC、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Ⅱ期组、Ⅲ期组明显高于Ⅰ期组,Ⅲ期组明显高于Ⅱ期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期组、Ⅲ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高于Ⅰ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819.62±74.39)mg/24 h明显高于Ⅱ期组(153.05±41.39)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程度进展,血清CysC、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均升高。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成都市3个社区体检的高血压病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心率,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并测定患者尿蛋白,尿蛋白阴性的患者再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以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urinary Micro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s,UmAlb/UCr)为结果,UmAlb/UCr正常作为对照组114例,UmAlb/UCr异常和高度异常作为病例组46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脉压、胰岛素敏感指数4个因素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脉压、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高血压病微量白蛋白尿密切相关(P<0.05).[结论]年龄、脉压、胰岛素抵抗是本组高血压病人群微量白蛋白尿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5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97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的方法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尿免疫球蛋白(IgG)、尿转铁蛋白(TRF)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原发性高血压2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1级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在尿四项微量白蛋白检测中可较早反映,其中以α1-MG和MA最敏感,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间断用降压药治疗组(A组,35例)和坚持用降压药治疗组(B组,35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对上述观察对象分别进行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和尿蛋白定性检查,统计检测结果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精确性。结果高血压各组尿MA定性和定量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尿MA水平和阳性率明显较B组高(P<0.05)。尿微量蛋白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尿蛋白定性(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定量检测是一种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将收缩压控制在120~140/60~80 mmHg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患者共168例,按微量白蛋白尿诊断顺序随机分为降压治疗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82例),降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80~160 mg/d)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 mg/d),使血压平稳控制在120~140/60~80 mmHg,常规治疗组仅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调脂、控制血糖等,不给予任何降压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微量白蛋白、血钾、血肌酐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治疗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严格降压治疗方案能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22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24 h平均脉压(MPP)分为EH1(24 h M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128例)和EH2(24 h MPP< 60 mmHg)组(101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脉压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H1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 MPP明显高于EH2组[(156.20±6.11) mmHg比(143.67±5.46) mmHg,(69.09±5.87) mmHg比(51.15±7.15) mmHg],EH2组24 h平均舒张压(MDBP)明显高于EH1组[(92.52±5.93)mmHg比(87.11±5.5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1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EH2组明显增高[(104.80±24.25) mg比(91.29±24.03)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 MPP、24 h MS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259,0.201,P< 0.01),24 h MDBP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180,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 MPP与高血压性肾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方法纳入15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82例,11例无糖尿病、高血压者为正常对照,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AASI,并检测尿白蛋白、肌酐,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检测血脂,血肌酐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ASI、ACR高于非合并高血压者(P0.05)。正常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患者的AASI分别为(0.33±0.07),(0.46±0.12),(0.57±0.10),(0.74±0.08),两两相比均有差异(P0.05)。AASI≥0.55组与AASI0.55组的糖尿病患者的ACR相比增高(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AASI与ACR呈正相关(r=0.692,P=0.000),与GFR负相关(r=-0.16,P=0.042);多元回归分析发现AASI仅与ACR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ASI高于非合并高血压患者,AASI与ACR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 对健康体检中筛选已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164 例,进行心率变异性(HRV-SDNN)、尿微量白蛋白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以及血压、BMI和血生化检查检测,并与20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两组在脉压差、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baPWV和SDNN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SDNN与baPWV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r=-0.72,P<0.01)。(3)SDNN与尿微量白蛋白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r=-0.81,P<0.01)。 结论 心率变异性降低是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通过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对评估和预测血管病变和靶器官损害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诊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果4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r=-0.67,P〈0.05)。结论D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的检测,评估CysC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其中38例UAE在30 ~ 300 mg/24 h的患者归入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28例UAE< 30 mg/24 h的患者归入无肾病的糖尿病(NDN)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其中25例UAE≥30 mg/24 h的患者归人高血压肾损害组,27例UAE< 30 mg/24 h的患者归入高血压无肾损害组;6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检测UAE、CysC、肌酐含量.结果 早期DN组Cys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N组[(1.84±0.83) mg/L比(0.41 ±0.62),(0.66 ±0.5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NDN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酐和UA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Cys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无肾损害组[(0.93±1.04) mg/L比(0.41±0.62),(0.69±0.5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无肾损害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酐和UA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可作为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对患者病情进展有很好的了解,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降低和避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63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33例,单纯糖尿病组30例;对照组64例。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52±4.78)μmol/L,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16.52±4.7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呈正相关(r=0.359、0.268、0.726、0.389、0.546,P<0.05);病例组的高半胱氨酸患病率84.62%高于对照组15.38%;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患病率为66.67%,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脉压与血尿酸的关系以及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脉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5例PH患者及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脉压的变化,及不同脉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将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常规降压加辛伐他汀组(43例,辛伐他汀20 mg/d)及常规降压加安慰剂组(42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脉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分级越高,脉压越大,血尿酸水平也越高;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脉压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87,P<0.05).常规降压加辛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脉压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降压加安慰剂组脉压及血尿酸水平有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脉压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PH患者随着脉压增大,血尿酸水平亦逐渐增高,与脉压呈正相关.在血脂正常的老年PH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加辛伐他汀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还能降低脉压及血尿酸水平,提示他汀类药物是老年PH患者重要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Smad1的排泄水平,探讨尿Smad1对糖尿病肾病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他们按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低值白蛋白尿组(LAU)、高值白蛋白尿组(HAU)、极高值白蛋白尿组(VHAU)。其中,LAU、 HAU和VHAU作为糖尿病肾病组,NAU作为糖尿病非肾病组,并以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标本中Smad1浓度,并以尿Smad1与肌酐比值(SCR)作为标准数值,SCR取对数值。结果1.糖尿病肾病组SCR较糖尿病非肾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非肾病组SC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LAU组SCR与NAU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3.VHAU组SCR较HAU组和LAU组高,HAU组较LAU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尿Smad1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新型指标,但不能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8.
李俊  邓佩瑛  吴瑜瑜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27-3729
目的:回顾性分析孕妇随机尿微量蛋白肌酐比(ACR)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探讨ACR对子痫前期护理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69例,根据ACR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围产结局。结果:轻度组和重度组在年龄和体重指数(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娩孕周和24 h PRO水平均明显高于早发轻度组(P<0.05)。重度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早发轻度组(P<0.05)。轻度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重度组孕妇。结论:随机ACR能快捷、简便地反映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对子痫前期护理监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东 《现代保健》2014,(5):103-105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伴有血压变异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脂的各项指标,并与6个月前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血压变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发有高血脂,将其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明显减少血压变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轻、中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伊贝沙坦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4h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的变化。结果服药3个月后24h及日间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24h及日间平均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5);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左心室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伊贝沙坦是一种疗效好并能平稳、持续安全降压且尤为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