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常用手术方式之一,而经伤椎单节段内固定及复位,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可减少卧床时间,功能恢复满意,故在近年得到较广泛的运用.2004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采用后路减压、复位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其中52例获得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建华  孟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90-3091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不同时期X线片及CT检查伤椎高度、取出内固定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压缩椎体复位后所形成的骨缺损空腔,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内固定物失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即刻伤椎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大部分病例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1~2级。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退出,无假关节形成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结论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龙欣  戴民  肖长青 《贵州医药》2012,36(6):530-532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目前多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但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突畸形,达到早期的稳定性方面疗效不明显,并且骨折复位后形成的"蛋壳样"椎体不易骨性愈合[1],造成后期椎体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我们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通道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道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23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6~2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疼痛及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总体疗效满意。结论通道镜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郦佳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723-1724
经后路伤椎上下椎椎弓根短节段间接复位固定(二椎四钉)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常用方法。由于胸腰椎局部解剖和伤情之特殊性,手术难以获得理想的解剖学复位,如护理不当还可导致固定椎钉的移位甚至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总结29例经后路伤椎椎弓根三椎六钉直接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即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胸腰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脊椎Cobb角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对比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短节段固定方法是经伤椎邻近的上下位椎弓根植入螺钉进行复位固定,有较高的失败率[1]。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术后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5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完成后,在伤椎椎弓根开道,向椎体内植入碎骨粒。骨折Magerl分型:A1型18例,A2型26例,B型8例。神经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12例,B级32例,C级8例。术后卧床4~6周后逐渐下地活动,腰围保护3个月。影像学随访伤椎高度、Cobb角矫正及丢失情况、植骨愈合情况。按ASIA分级评估神经损伤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1.5个月。植骨均顺利愈合,未发现断钉、断杆、螺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椎体骨折基本复位,神经损伤评级平均提高1.1级。结论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后,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增加伤椎骨容量,恢复前中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的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比较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住院的58例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组26例(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开放组32例(切开复位经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经伤椎复位固定和经伤椎椎弓根颗粒植骨和有选择半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无钉棒断裂发生。结论应用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固定和经伤椎植骨椎体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根据固定方式的差异,按照其治疗意愿分组为椎弓根螺钉组(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和通用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对比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方式固定后,通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明显优于椎弓根螺钉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选用通用型的脊柱内固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创伤性较小,并且其操作简单,手术进行的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3例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施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36个月,拍片可见骨片复位、脊柱生理曲度、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未见钉棒弯曲、断裂及松动现象,伤椎高度恢复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有l~2级恢复.结论 后路切开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46例,4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椎管容积的变化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随访1.5年,效果满意。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并植骨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同时重视后期康复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郦佳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723-1724
经后路伤椎上下椎椎弓根短节段间接复位固定(二椎四钉)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常用方法[1].由于胸腰椎局部解剖和伤情之特殊性,手术难以获得理想的解剖学复位,如护理不当还可导致固定椎钉的移位甚至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总结29例经后路伤椎椎弓根三椎六钉直接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定患者24例,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共置入螺钉96枚。结果JOA评分: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例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复位满意,20例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定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撬拨复位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经伤椎椎弓根撬拨复位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治疗患者68例,伴有截瘫症状者同时切开椎板行椎管内彻底减压。结果 68例病例均有完整随访资料,平均随访18个月。X线检查伤椎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平均〉90%,椎体序列规整,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恢复和改善。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撬拨复位内固定椎弓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及直接间接减压,克服了传统短节段四钉法固定易出现的伤椎复位不良、术后断钉断棒、矫正角度丢失及迟发后凸畸形等并发症,较以前的固定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选用合适的惠者,使用后路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RSSⅡ)对伤椎置钉治疗65例,在手术中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时固定伤椎及临近椎体、C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椎弓根置钉及固定情况,根据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9±4.2)月,术后1、3、6个月,治疗组病例在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评分中,较对比组中更好的评分。结论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有效恢复胸腰椎序列的稳定、降低了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