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形成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颅脑损伤术后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类型、部位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部位与原血肿部位比较:邻近型3例,远隔型1例,对侧型8例.迟发性血肿类型:脑内2例,硬脑膜外8例,硬脑膜下2例.迟发性血肿与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关系:8例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可见颅骨骨折7例,其中3例原骨折处无血肿,2例骨折为冠状跨窦,骨折缝>3mm,3例骨折处有少量硬脑膜外血肿;2例脑内血肿术前CT扫描时发现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2例硬脑膜下血肿中1例伴有皮层挫裂伤,1例为桥静脉断裂出血.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脑膜外、硬脑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致不同类型的血肿,低氧血症、脑血管麻痹痉挛、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系头部外伤后,大量脑脊液积聚在硬膜下间隙,其水瘤有完整包膜,病程数周甚至数年,易于延误诊断。现将4例报告如下。例1:女,66岁。右头部碰在门上,伤后阵发性头痛,无昏迷及恶心,10天后左下肢运动明显障碍,15夭后左上肢运动障碍,诊断“脑血栓形成”,治疗2个月无效而来我院。查体:神清语明,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1级,右上、下肢肌力均5级,无病理反射,眼底检查视乳头境界不清。脑血管造影:正位,右额顶可见月形无血管区。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于右额顶、颞顶分别钻孔行冲洗引流术,放出桔黄色液110毫升,用导尿管反复冲洗囊腔,于囊腔内留置引流管,2天后拔管共引流液体30毫升。术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1年 3月~ 1998年 12月 ,对 39例中重型脑外伤手术去骨瓣减压者 ,行大腿皮下骨瓣骨屑储存 ,其中 2 0例 (右大腿 10例 ,左大腿 1例 )Ⅱ期回植修补颅骨缺损。本文就手术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及优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3例。年龄 2 0~ 5 7岁 ,平均年龄 37 0岁。均为中重型脑外伤 ,闭合性 18例 ,开放性 2例。脑挫裂伤 2 0例 ,伴有硬脑膜外血肿10例 ,硬脑膜下血肿 10例。原发性脑干伤 2例 ,继发性小脑幕裂孔疝 5例 ,粉碎性颅骨骨折 4例。储骨时间 2 0d 10例 ,2 5d 8例 ,30d 2例。颅骨储存可见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主因“右枕颞部疼痛8个月伴双下肢无力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右枕颞部疼痛,性质为钝痛,休息后可缓解,之后间断性发作数次,程度逐渐加重,部位性质同前,缓解时间逐渐延长,偶尔疼痛时眩晕、倒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双眼上翻,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甘露醇治疗缓解.1个月前自觉双下肢无力,左侧为著,记忆力下降.入院查体:各项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异常,神清语利,精神好,定向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右下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Ⅳ级,步态缓慢,步幅变小,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入院前5天出现双上肢麻木。CT示:(1)右颞叶多发性脑膜瘤;(2)右颞叶转移瘤待排除。术中见,硬脑膜张力高,肿物5.5cm×5.0cm×4.0cm,边界清,右颞部也有相似形态的肿物2.0cm×2.0cm×1.5cm,有蒂与颅底硬脑膜相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钻孔引流术的173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173例CSDH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7例,其中术后血肿复发9例(5.2%),张力性气颅1例(0.6%),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例(1.2%),急性硬脑膜外血肿2例(1.2%),脑挫裂伤1例(0.6%),癫痫2例(1.2%).结论 明确CSDH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一侧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可在术中或术后短期内发生,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以提高疗效。我院自1992 -0 5~2 0 0 1-10共收治此类病人3 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 5例中,男2 4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45 4岁;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2例,9~12分5例,6~8分12例,3~5分1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摔伤8例,坠落伤7例,砸伤1例。受伤着力部位:颞顶2 1例,枕部12例,额部2例;术前首次CT检查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12例(其中合并对冲性脑挫裂伤5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2 3例(其中合并对侧颞部线形骨折6例…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女,48岁.因头痛、恶心、呕吐,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伴尿失禁半小时急诊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220/120mmHg(1mmHg=0.133kPa)左右,未正规服药治疗.体检:血压220/130mmHg,烦躁,言语不清,流涎,口角右偏,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右侧上下肢肌力5级.生理反射对称,双侧巴氏征阳性,脑MRI: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图1).行右颞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吸氧、雾化吸入湿化痰液、抗炎、止血、降血压、降颅压、保护胃黏膜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5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约5年,发热伴喷射性呕吐10余天"于2011年8月9日入院.查体:T39.5℃,P 130次/min,R 28次/min,精神萎靡,神志恍惚,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双侧瞳孔等大正圆.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Ⅳ级双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腹软,肝于剑下1.5cm,肋下2.5cm可触及,质中.右上下肢肌张力低,肌力3级,肱二、三头肌反射、跟膝腱反射减弱.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0.79×109/L,N 86.81%,头颅CT(7月26日北京儿童医院)示左额顶叶脑实质内可见不规则类圆形混杂密度灶,周围脑水肿.超声心动示右心增大,右室前壁增厚,室间隔增厚,三尖瓣发育异常,主动脉瓣下见膈膜样强回声.入院诊断:(1)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2)慢性心功能不全;(3)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给予患儿间断吸氧,20%甘露醇降颅压,头孢他啶、青霉素联合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退热、降颅压.小剂量卡托普利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清开灵清热解毒,及营养支持治疗.8月14日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顶叶病变影,与外院片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见图1.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8岁。入院前2小时,将炮药装在易拉罐内点燃,被炸伤左额眶颞部,软组织炸裂外翻伴活动性出血,躁动不安。体检:神志恍惚,左眼肿胀瘀血,双瞳孔等大等圆3mm.光反射^( ),左颧上额眶外侧有Ф2cm炸裂口,边缘发黑,创口内活动性出血及溢出破碎脑组织,右上肢肌力IV级,浅反射减弱,右侧病理反射阳性,GCS评12分。CT扫描示左额眶颞骨骨折凹陷,左额颞叶内巨大不规则形金属异物及碎片,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standardlargetraumecraniotomy)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结果  38例中 ,恢复良好 2 1例 ,中残6例 ,重残 3例 ,死亡 8例 ,与同期 34例行常规额颞顶骨瓣开颅组比较 ,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适用于急性单侧幕上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以及单侧大脑半球肿胀 ,具有如下优点 :(1 )暴露广泛 ,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低 ;(2 )减压充分 ,脑疝易于复位 ;(3)可增加术中硬脑膜修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9岁,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人院前5天出现双上肢麻木。CT 示:(1)右颞叶多发性脑膜瘤;(2)右颞叶转移瘤待排除。术中见,硬脑膜张力高,肿物5.5cmx 5.0cm×4.0cm,边界清,右颞部也有相似形态的肿物2.0cm×2.0cm×1.5cm,有蒂与颅底硬脑膜相连。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0年5月~2005年7月经CT证实颅脑损伤并发小脑幕切迹疝后枕叶脑梗死2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16~64岁。受伤方式:车祸伤15例,跌坠伤3例,打击伤2例。伤后2~20 h就诊。入院后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颞顶部5例、顶枕部2例、额部1例),额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术后对侧颞叶迟发性脑内血肿1例。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已发生脑疝。按GCS评分:6~8分17例,3~5分3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一侧锥体束征阳性8例,双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手术入路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2011年收治的26例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者采用额叶脑挫裂伤和(或)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较重一侧翼点入路,清除血肿和坏死脑组织;近前颅窝底切开大脑镰,清除对侧,即较轻一侧额叶脑挫裂伤和(或)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结果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3.8%。25例存活者术后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级者12例、2级者10例、3级者1例、4级者1例、5级者1例。结论单侧手术入路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提高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术后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以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以Yasargil翼点入路为基础,据处理损伤病灶需要,适当向额颞顶区扩大,先于颞窝处钻第一个骨孔并"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清除部分硬膜下血肿,初步减压。尽量向下扩大骨窗,咬除蝶骨嵴和颞骨鳞部,使前中颅窝相通,形成以外侧裂为中心的更大减压空间。结果:35例大脑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行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康复采用GOS评分法:Ⅴ级22例,Ⅳ级4例,Ⅲ级2例,Ⅰ级7例。结论:对于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选择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处理损伤灶方便、迅速,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有效,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应注意保护外侧裂血管。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8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天在某医院拟诊“脑膜炎”作腰椎穿刺。在第2、3腰椎间隙进针约5cm抽出血液4ml,即刻凝固,终止腰穿。腰穿后3小时,自觉下背部呈刀割样痛向双下肢放射,以右下肢为著,伴右下肢抬举费力。次日上午双下肢瘫痪,大小便无力,无发热、头痛及呕吐,转来我院。查体温36.5℃,神清合作。脊椎无压痛及叩击痛。神经系统:两侧腰2节段以下深、浅感觉缺失。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低。双侧膝、跟腱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8岁。因头痛头晕并右下肢无力2个月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6年,无明确外伤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无亢进,双侧巴彬斯基征(-)。颅脑CT示:左额颞顶梭形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有钙化灶,量约40ml,中线右偏0.8cm。入院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在局麻下行经皮钻孔引流术,术中取左额顶直切开硬膜,无褐色液体流出,生理盐水冲洗有豆渣样物质流出。近脑面腔壁呈暗黄色改变,轻搔刮颅骨下有豆腐皮样物。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钙化。欲…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7岁,因复视、肢体乏力、颈部疼痛10 d于2005年6月23日首次入院。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1个月前足月平产一健康男婴,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T37℃,神清语利,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力1·5,左眼内收及外展不到位,双眼球水平及垂直眼震,余颅神经征阴性,左上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脑脊液:压力70 mmH2O,常规、生化正常。头颅、颈髓核磁共振报告:桥脑及延髓、左颞叶、C1~C7椎体平面…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3岁,以突发左下肢无力4小时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下肢无力,伴左侧枕颈部疼痛。急诊送至我院,行头颅CT提示颅内多发高密度占位变(右侧额叶、顶叶、岛叶,左侧颞叶、小脑、脑干)其中右侧顶叶病变伴出血,伴右侧脑室受压。患者既往左足内侧黑痣病史10余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SDH)约占硬膜下血肿的 2 5 % ,好发年龄为 6 0~ 70岁 ,70岁以上少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老龄化 ,平均寿命延长及CT等医疗设备的普及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 1993~ 2 0 0 1年我院共收治 80岁以上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2 1例 ,现就护理工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2 1例病人中 ,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93岁 ,最小 80岁 ,平均 84 3岁。受伤到发病时间平均 6 2天 (31~ 95天 ) ,所有病人经头颅CT及MRI确诊。病人均有并存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