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收治的6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单纯门冬胰岛素,研究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不良妊娠结局、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促使血糖达标,改善妊娠结局,且不易引起低血糖问题,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门冬胰岛素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平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总有效率、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优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且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产妇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喜梅 《糖尿病新世界》2024,(2):116-118+126
目的 探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治疗中采取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的临床效果,对孕妇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门冬胰岛素治疗)与研究组(n=40,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炎性因子水平、母婴结局。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中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配合注射门冬胰岛素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并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GDM)优化分娩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00例GDM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行门冬胰岛素疗法,观察组行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恢复时长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脂肪因子数据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空腹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分娩结局为1.33%,对照组为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DM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血糖有积极作用,可以优化其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联合方式治疗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7月兴化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60)单一用药门冬胰岛素;观察组(n=60)联合用药门冬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予以检测,对比控制效果,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对比不良结局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接受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新生儿结局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采取门冬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联合用药方式,相比单一用药控糖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80例GDM者,平分为对照组采取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门冬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GDM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母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共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2组治疗,将30例实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34例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者纳入观察组,评估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对比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要较治疗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2组均有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等情况出现,但发生率对比相仿(P〉0.05)。结论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安全有显著效果,值得加强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对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胰岛素治疗,3次/d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早晚各1次,比较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lc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确切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控制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探讨胰岛素不同用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收治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用胰岛素皮下间断注射的方式治疗,观察组用胰岛素泵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可改善母婴结局,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有利于控制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许华  戚继周 《山东医药》2011,51(51):87-8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应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规律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停止服用原降糖药,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等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给药,血糖控制目标均为FBG在4.4~6.1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8.0 mmol/L、HbA1c在6.5%以下,疗程3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及餐后2 h血糖、C肽,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空腹C肽、HbA1c及餐后2 h血糖、C肽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地特胰岛素联用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T2DM,可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方法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给予妊娠期糖尿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08例妊娠期糖尿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设为参照组,给予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该组共54例患者,另一组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该组共5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地特胰岛素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地特胰岛素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方案,研究组实施地特胰岛素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妊娠结局,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明显较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治疗方案疗效更佳,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妊娠结局,且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2例,并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观察组,且每日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和血糖达标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妊娠糖尿病患者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指标和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治疗时间和血糖达标时间,进一步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平和县医院收治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多次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妊娠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接受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并未增加胰岛素用量,但可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可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妊娠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对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入院治疗的患者妊娠糖尿病60例,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接受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患者血糖水平、临床指标以及新生儿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其新生儿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好,各项临床指标得到改善,整体疗效较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对其各项临床治疗的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糖、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石景山医院产科收治的10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蓝,白)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蓝),对照组(白),各51例。入组患者均在孕24周时接受糖耐量筛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且均需接受胰岛治疗。对照组于孕32周后采用胰岛素治疗,研究组于孕24周后采用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糖尿病控制效果、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子宫动脉血液流动学指标、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7.84%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32周前为妊娠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将接受运动与饮食指导。参照组以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糖情况、胰岛β功能指数、注射胰岛素有效性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β功能、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午餐初次、末次注射胰岛素剂量、血糖恢复正常用时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的应用,均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相较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而言,门冬胰岛素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能够促进患者胰岛β功能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注射胰岛素的用量。此种用药形式对加快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值的速度作用突出,能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探寻其对血糖控制和母婴结局的相关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8月期间济阳区中医医院收入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能稳定控制患者的血糖值,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在妊娠晚期接受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发病时接受早期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结局妊娠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稳定其血糖水平,且降低不良结局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择取9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采取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采取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其血糖达标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加以统计。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相较于对照组,改善幅度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用药后血糖达标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均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可能,但在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控制上,门冬胰岛素的效果更为理想,且其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疗效与安全性显著,可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