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郁清  冯鸣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55-95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emia,CMI。)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顽固性足部皮肤溃疡较少见,有学者认为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累及皮肤的一种表现,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所致血液高粘滞度综合征、小血管血流阻滞、易形成血栓等因素有关。国内该病例报道较少,我科2007年以来治疗和护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顽固性足部溃疡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要:总结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致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在加强白血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心理护理和阴茎局部护理是使患者阴茎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阴茎异常勃起;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5-0036-01  相似文献   

3.
我科2002年2月-2005年12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先进行白细胞去除,再行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羟基脲化疗并分别在不同时期配合整体护理,有效减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高黏滞血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副作用。方法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罗扰素(α-2α干扰素)皮下注射,同时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静脉注射。结果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持续完全缓解2年4例,均无严重副作用。结论使用干扰素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能获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轻,患者易接受。是一种能使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人延缓进入加速期,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0月,我们对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注氯化钾所致静脉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疾病。其特点为身体组织中白细胞的加速和异常增生,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且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共病程长短不一。根据细胞类型,主要可分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根据病程缓急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根据周围血象可分白血病性白血病、亚白血病性白血病和非白血病性白血病。临床主要表现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和贫血,患者抵抗力很低,容易招致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由于本病治疗上尚有一定困难,且病情变化较多,因此白血病的护理就有极重要的意义。通过细致的护理、严密的观察、及时的处理,可以促使其进入缓解期。我院拟定的白血病一般护理常规如下:(1)内科护理常规;(2)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累及造血组织中的粒细胞系统。其自然病程是由慢性期发展成急变期,70%患者1-4年内发展至急变期,一旦急变往往3-5个月内死亡[1]。其血液学的主要表现是髓系细胞质和量的改变,但在血小板、凝血、纤溶等方面随着病情的变化,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们通过对正常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患者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免疫保护位点。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存在造血微环境异常和免疫异常,所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来源的肿瘤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比较其与正常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方法:分离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检测它们对T细胞周期、活化、抑制和增殖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正常志愿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表型没有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抑制T细胞周期及活化的能力减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抑制T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存在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如果使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体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最好是选用异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免疫保护位点。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存在造血微环境异常和免疫异常,所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来源的肿瘤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比较其与正常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方法:分离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检测它们对T细胞周期、活化、抑制和增殖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正常志愿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表型没有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抑制T细胞周期及活化的能力减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抑制T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存在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如果使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体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最好是选用异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以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分离去除术,同时联合羟基脲等药物化疗;对阴茎异常勃起长时间不能缓解者,行阴茎海绵体分流术;护理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2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白细胞去除术及阴茎海绵体分流术伤口的护理,阴茎异常勃起症状完全消失,疴隋稳定。结论以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选择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效果明显;对阴茎异常勃起长时间不能缓解者行阴茎海绵体分流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勃起功能,避免阴茎海绵体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我科2002年2月-2005年12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先进行白细胞去除,再行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羟基脲化疗并分别在不同时期配合整体护理,有效减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高黏滞血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例黄天福,张岭,郭乃让054001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医院我院从1990年以来,对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加速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慢粒加速期患者9例...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成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1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30042)唐宗山患者,男性,38岁。1年前脾大,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多,骨髓象证实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马利兰2mg/日口服,10天后,白细胞数降低,自行停药服中药治疗。4个...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骨髓冷冻后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骨髓冷冻后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琚新生,纪树荃,刘智明,佟刚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将供者骨髓冷冻后进行移植国内尚未见报道,下面报告异基因骨髓冷冻后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患者,男性,48岁,因头晕...  相似文献   

15.
羟基脲与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比较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526021)张丽丽近年来羟基脲有取代马利兰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首选药物的趋势。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5年6月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采用羟基脲治疗,并与马利兰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种具有ph染色体阳性和融合基因BCR-ABL的获得性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现唯一的治愈方法为异基因骨髓移植,但在我国因供体及经费的限制,大部分患者只能进行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其自然病程,最终进入急变期。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选择性抑制细胞增殖,并且抑制造成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ph染色体阳性细胞合成BCR-ABL酪氨酸激酶.  相似文献   

17.
黄永梅 《天津护理》2007,15(3):169-169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妊娠合并白血病很少见。临床治疗与护理较复杂。我院曾收治1例双胎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孕38“周顺利分娩1对女活婴,生后评分分别为9分和8分。产妇经产后观察和护理,治疗好转后转血液科继续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HLA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LA抗原是重要的遗传标志, 自20世纪60年代HL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以来,涉及疾病已达数百种.有关白血病与HLA关联的报道较少,且多为欧美人群的调查:急性髓性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19频率明显下降[1];儿童白血病的长期存活与HLA-DR5相关[2];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Cw6强相关[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HLA-B5和B 17[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碱性粒细胞在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取已经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计算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绝对性增高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实验观察。方法: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佳的的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散在圆形细胞群、树枝状细胞群、飞燕状细胞群、火焰状细胞群。结论:体外非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可能为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