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45-164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椎间孔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椎板间入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结果术后1 d、 1个月、 4个月、 7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 C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方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孔镜下的手术效果。方法用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 PELD)治疗50例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和一年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评分,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2.0%;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改善显著(P<0.01)。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和对照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别为4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术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少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侧后路径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定,参照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术后7d和术后3个月VAS分值为(7.5±2.3)分、(3.1±0.7)分、(2.0±0.4)分;ODI指数分别为(77.8±17.3)%、(30.7±9.4)%、(13.6±7.5)%;术前术后两项评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8.4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相锋 《现代保健》2014,(27):129-131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前后腰腿疼痛及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评价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愈15例,显效72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93.9%。所有患者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16±2.32)分下降到(1.63±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从术前(11.71±4.63)分上升到(25.47±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人民医院4 5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VAS评分等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4 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损伤小,术后切口小,愈合良好。术后无头晕、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0~4分,本组平均2.70分,疼痛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有效护理方法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分析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治疗,椎间孔镜组患者实施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保守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椎间孔镜组总有效93%,明显比保守组74%更高(p0.05);椎间孔镜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92%,明显高于保守组53%(p0.05)。结论: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不同进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后入路进针,观察组实施后入路45°进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以及下肢功能。结果 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经由常规后入路进针和后入路45°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后入路45°进针能够更明显地减轻患者术后远期疼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个体化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术后实施个体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的VAS评分、JOA及ODI评分、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5.56%(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个体化康复治疗能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3-D技术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行经皮椎间孔镜联合3-D技术椎间盘切除术16例患者以及14例患者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皮椎间孔镜联合3-D技术组优良率87.50%,椎板间开窗术组优良率80.42%,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3-D技术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相似,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微创显著有点,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75-876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技术与经皮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 B组给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随访ODI指数。结果 A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B组的76.92%(P <0.05)。与B组比较, A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随访期间ODI指数较低(P均<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优,且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可准确摘离病变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11.331,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均优于对照组(t=14.245、5.688、33.101,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低于观察组的9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3,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但能使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而且还能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特约记者刘永平)3月11日,唐都医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成功为一名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据了解,这是西北地区首家开展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医院. 患者杨先生腰部剧烈疼痛2年,症状加重且腿部不能活动、行走困难,检查发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骨科钱济先教授决定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为其治疗.术中,钱教授、范德刚副教授在x光引导下,将极细的穿刺针从病人身体侧方插入腰椎间盘,逐级扩张后将7毫米的中空套管沿穿刺针插入,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随后射频消融残余组织,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术后患者疼痛立即缓解,当日就可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于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1年内收治的门诊患者中抽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均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椎间孔镜治疗,设为观察组,并在围手术期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并和2018.4-2019.4护理情况进行对比,设为对照组。结果: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后,6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不满意率为3%。和以往护理情况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椎间孔镜治疗时,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痛感,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照组,30例)和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研究组,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6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改善情况,并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较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而言,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鲜果更为显著,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1],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5例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后腰腿疼痛得到明显缓解,腰腿VAS评分分别从术前的(7.33±1.49)将至(2.23±1.55)及(7.84±1.50)将至(2.44±1.48),而JOA术前评分为(11.05±3.22),随访终末评分为(26.2±2.10),手术优良率为92.3%.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暂,麻醉相对简单,术中出血较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