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省腹泻患者中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分布及其分子学特征。方法 对我省监测到的历史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复核,使用双重PCR法鉴定第2相鞭毛缺失菌株并对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 576株沙门菌中有401株鼠伤寒沙门菌,经双重PCR方法鉴定出113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分别占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7.17%和28.18%,其中79.64%(90例)来源于<2岁的婴幼儿。113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经XbaⅠ酶切后,共分为88种带型,各带型包含菌株数为1~5株,带型相似度在58%~100%,带型无明显的地域、时间聚集特征。结论 河南省腹泻患者中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检出率较高,且人群分布不均,分子分型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广西食源性沙门菌优势血清型,建立广西食源性沙门菌优势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资料库。方法对2015年收集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用PFGE方法对优势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相关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从广西共收集到330株沙门菌,80株经血清学鉴定为鼠伤寒沙门菌,其中哨点医院病例中77株,食品中3株。80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 I酶切分为67种型别,其中24株菌11种型别同源性分别达到100%,优势型别为JEX001.CN0056(3株)和JEX001.CN0062(3株)。36株菌26种型别同源性达到96%以上,JEX001.CN0015为食品分离株与腹泻病例株完全匹配型别。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是2015年广西食源性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呈高度散发状态。食品分离株与临床株之间同源性不高,但大部分散发腹泻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沙门菌血清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7年无锡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分离出的220株沙门菌及食源性疾病患者分离出的87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并对2组人群的血清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0株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分离出的沙门菌检出46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山夫登堡沙门菌(20. 45%)、鼠伤寒沙门菌(15. 00%)。87株食源性疾病患者分离出的沙门菌检出24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24. 14%)、鼠伤寒沙门菌(24. 14%)。有15种血清型在2组人群中同时检出,鼠伤寒沙门菌为2组人群共同优势血清型。结论 无锡地区食源性沙门菌主要血清型与食品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主要血清型分布同中有异,提示无锡地区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与食品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肠热型感染,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鸭沙门菌等则多引起急性胃肠炎型感染.准确的沙门菌菌株鉴定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系统ATB ID32E和API 20E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分离到的2株沙门属菌株及1株分离自住院患者的沙门属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同时进行血清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21年贵港市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沙门菌血清型分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特征、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及腹泻患者(患者株)与生鲜猪肉(猪肉株)中鼠伤寒沙门菌的同源性。方法 对110株患者株与100株猪肉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患者株进行15种药物敏感试验,并应用PFGE对腹泻患者的110株沙门菌、生鲜猪肉中分离出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患者株中共分离出12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2.73%和9.09%;猪肉株中占比最高的也是鼠伤寒沙门菌,共40株(40.00%)。患者株普遍耐药,耐药菌株占比为91.82%,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8.18%);多重耐药率高达83.64%。患者株可分为73种PFGE带型,有13种带型各包含2~6株相同带型;患者株与猪肉株间鼠伤寒沙门菌PFGE条带相似度为53.8%~100.0%,含5组大的克隆群,每组克隆群均含有患者株和猪肉株。结论 贵港市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鼠伤寒沙门菌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沙门菌耐药较为严重;PFGE指纹图谱具有多样性,存在可能由散发的沙门菌引起食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食源性相关腹泻沙门菌感染的菌种分布,为控制该类细菌的感染及传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015年-2017年本系统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食源性相关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常规培养分离获得42株沙门菌;采用血清凝集法进行快速血清分型,并自动化生化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现况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自动化生化鉴定结果能够覆盖常规血清学快速鉴定结果,同属沙门菌群; 42株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其中肠炎沙门菌占23. 81%,鼠伤寒沙门菌占19. 06%,斯坦利沙门菌占14. 29%;所有患者48 h内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均为散发。结论菌种鉴定应以常规快速血清学凝集结果为准,自动化生化鉴定仅供参考,并将鉴定菌种与药敏报告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11-2012年杭州市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型别,了解本地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66株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其中主要血清型: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分布于21个血清型的66株沙门菌分成26个ST型别。发现一株纽波特沙门菌为新型ST1690。菌株血清型与MLST型别数据库中所对应的血清型符合率为100.0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P7型),与先前杭州流行菌株有差异(P1-P6型)。6株肠炎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2.70%。13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1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71.70%。7株萨雷甲尼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别,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1.00%。结论近年杭州腹泻病人中流行的肠道沙门菌菌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在杭州出现了新PFGE型别。MLST数据可以对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情况,分析非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分型、耐药性和分子特征。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6月腹泻病患者送检的767份粪便标本进行非伤寒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从767份腹泻粪便标本中分离到36株非伤寒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4.56%;以儿童为主,占65.71%;共分为10种血清型,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占37.14%和28.57%;10个血清型非伤寒沙门菌对头孢类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84.00%,除斯坦利沙门菌和山夫登宝沙门菌外,其他血清型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或交叉耐药;将13株鼠伤寒沙门菌和10株肠炎沙门菌共分离出19个PFGE分型,其中2株肠炎沙门菌PFGE同型,3株鼠伤寒沙门菌PFGE同型,存在不同耐药谱。结论综合医院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非伤寒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儿童多见;非伤寒沙门菌多药耐药严重,临床在应用氟喹诺酮类治疗非肠外沙门菌属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7株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iNTS)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针对收集的7株iNTS菌株,开展血清学鉴定、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血清型、MLST型和耐药基因进行鉴定、注释和分析。结果7株iNTS菌株中,包含1株鼠伤寒血清型和2株Ⅰ4,[5],12:i:-(ST34型)、2株肠炎血清型、1株科瓦利斯血清型和1株未知血清型Ⅰ4,[5],12:d:-(ST279型),其中6株为单相菌,沙门菌二相鞭毛基因缺失或假基因化可能有助于增强沙门菌侵袭性。未发现替加环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及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存在1株八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结论本研究中的iNTS菌株存在八重耐药株,整体耐药水平尚低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荧光PCR检测沙门菌(salmonella,Sa)、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和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aceA基因、肠炎沙门菌特异序列(GenBank:AF370707.1)、鼠伤寒沙门菌的STM4599序列(GenBank:AERV01000023.1),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FAM、VIC、cy5,建立基于TaqMan探针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结果 29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均扩增出aceA基因,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15株肠炎沙门菌和11株鼠伤寒沙门菌,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和17株非沙门菌扩增结果阴性。aceA、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的三重荧光PCR扩增效率分别为89%、87%、90%,最低检测浓度分别达到280cfu/ml、260cfu/ml、300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研究四川省2007年鼠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查找沙门菌污染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Xba I酶对12株鼠伤寒沙门菌全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Bionumerisc统计软件聚类分析.结果 12株鼠伤寒沙门菌用XbaI限制性酶切后,分成5个PFGE图谱类型,其中1个PFGE图谱类型有7株菌株,其指纹图谱的相似性达到100%,该型别占分析菌株的58.33%.其余4个PFGE图谱类型分别有2株菌和1株菌.含7株菌的PFGE图谱型中,源于成都市的菌株4株,攀枝花、自贡和内江市的菌株各1株.结论 PFGE分子分型与流行病学资料紧密结合可增强对鼠伤寒沙门菌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预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仙居县腹泻病患者沙门菌感染率、血清型分布以及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腹泻患者新鲜粪便,进行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从426份标本中检出沙门菌26株,检出率为6.10%。共检出9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其次是婴儿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26株沙门菌对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3种药物完全敏感,并发现对某些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结论仙居县腹泻病中沙门菌检出率高,血清型分布广泛,多重耐药以鼠伤寒沙门菌和伦敦沙门菌最为显著;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沙门菌较为敏感,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鼠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方法从2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2株鼠伤寒沙门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48 h后,观察菌落形态生化特性。结果鼠伤寒沙门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有2种菌落形态,可根据菌落形态不同将鼠伤寒沙门菌分为光滑型菌落和粗糙型菌落两大类。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存在干燥粗糙型菌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6株鼠伤寒沙门菌肠毒素基因的进化特征分析,为舟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定海、普陀两区的鼠伤寒沙门菌6株,用PCR方法检测肠毒素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通过DNA 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基因进化树及序列。结果 6株鼠伤寒沙门菌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6株鼠伤寒沙门菌肠毒素基因的同源性为100.0%,与印度鼠伤寒沙门菌A201菌株(KF032246)和美国鼠伤寒沙门菌Q1菌株(L16014)的肠毒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2%和100.0%;与柠檬酸杆菌肠毒素的同源性为85.3%~88.4%;与其他致病菌同类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26.6%~45.0%。结论近年来在舟山市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的肠毒素基因序列进化高度保守,与志贺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类基因同源性较低,但与柠檬酸杆菌的肠毒素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余姚市食源性疾病中沙门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沙门菌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采集的腹泻患者样本进行增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4年-2015年共收集860份食源性疾病患者标本,检出沙门菌108株,检出率为12.56%。共分属5个血清群24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42.59%,是本地区近2年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发现,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4.44%,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39.81%。耐药株有68株,占62.96%,其中单一耐药2株,占1.85%,多重耐药有10株,占14.71%。结论余姚市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部分菌株耐药性较明显,提示加强沙门菌耐药性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2007年度非伤寒沙门菌监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腹泻病患者中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的血清型别、分布、耐药性变化.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腹泻病患者进行非伤寒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2007年度共检测1128份腹泻粪便标本,分离到71株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6.29%;共分得29种血清型,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普遍较肠炎和斯坦利沙门菌高;除肠炎沙门菌外,其余的血清型没有同一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 Ⅰ酶切17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aⅠ 1~8型,其中PFGE-XbaⅠ 4型为优势型别.用Sfi Ⅰ和Not Ⅰ酶对12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 Ⅰ/Sfi Ⅰ/Not Ⅰ三种酶的结果 发现仍有三组菌的PFGE图谱是完全一致的.结论 2007年度广东省非伤寒沙门菌的感染多数为散发病例,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婴幼儿感染的非伤寒沙门菌的分子分型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了2018年玉林市中医医院综合儿科门诊3岁以下腹泻患儿401份粪便标本,按照《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增菌、分离鉴定、分子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把检出优势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把优势血清型与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比对来了解其不同之处。结果腹泻患者共分离出29株非沙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7.2%(29/401)。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占非伤寒沙门菌总数的62.1%(18/29)。18株鼠伤寒沙门菌可分为17个PFGE型别,其中2株为同一PFGE型,4株PFGE带型相近。药敏结果显示所有非伤寒沙门菌菌株均对亚胺硫霉素、头孢西丁、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29株非伤寒沙门菌总体耐药率为96.6%(28/29),其中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6.2%(25/29),四环素为75.9%(22/29),氯霉素为69.0%(20/29),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为62.1%(18/29)。鼠伤寒沙门菌四环素耐药率高于其他血清型非伤寒沙门菌四环素耐药率;多重耐药方面:鼠伤寒沙门菌以4、5种耐药占比大,1或2种耐药占比较少,尤其是2种耐药比率明显低于其他血清型非伤寒沙门菌(P值=0.014)。结论婴幼儿感染的非伤寒沙门菌部分菌株高度同源且耐药情况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现场调查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患者和事件发生餐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肛拭、就餐食物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等28份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2名就餐者中,8例发病;潜伏期最短5 h,最长23 h;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28份标本检出沙门菌8株,主要来自患者肛拭、羊肉和砧板涂抹物;8株菌株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一致,均为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该事件为一起食用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羊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两起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聚集性暴发流行中所分离到的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对其病原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探讨,为科学防治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 方法 用传统方法对11株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生化、血清学复核鉴定.对确认的伤寒沙门菌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 结果 11株伤寒沙门菌经PFGE,根据其条带的差异可分为3个PFGE型别. 结论 两起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不同亚型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余姚市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特征,为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研究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7年采集余姚市主城区河水、食品、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分离、鉴定鼠伤寒沙门菌,选用9类21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选取2016年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2015—2017年检测标本1 594份,检出沙门菌277株;其中鼠伤寒沙门菌118株,占42.60%。118株鼠伤寒沙门菌对利福平、四环素、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8.31%、94.07%、87.29%和61.02%;对诺氟沙星均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均有1株耐药;耐多药89株,占75.42%,以青霉素、四环素、利福平三重耐药的最多,有34株。OXA基因的检出率为17.80%,TEM基因检出率为44.07%,CTX-M基因检出率为27.12%,Ⅰ类整合子基因检出率为57.63%。结论余姚市流行的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以鼠伤寒为主,有较高的耐药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