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分类及治疗。方法 42例上颌矢状骨折以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区,将骨折分型及治疗。结果Ⅰ型:30例矢状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至鼻底向上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Ⅱ型,8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鼻底至眶壁;Ⅲ型,4例骨折线自腭突、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至眶下壁。结论上颌矢状骨折可发生于正中或正中旁。影像学表现呈三种类型:骨折线经腭突、牙槽突向上至鼻底或梨状孔边缘,合并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线至鼻底、犁状孔边缘、上颌骨额突至眶下壁或内侧壁;骨折线位于正中旁,自牙槽突向上经上颌骨前面直抵眶下壁。  相似文献   

2.
20062385网状眶底修复钛板治疗眶底骨折;20062386坚强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20062387儿童口腔颌面部损伤487例临床分析;20062388呼吸道监护在颌面创伤救治中的作用探讨;20062389眶壁颌面部复合性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颌间牵引钛钉在颌骨骨折整复中的应用;翼外肌一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的探讨;颌面部交通事故伤237例临床分析;发际内头皮冠状切口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眶底骨折钛网修复13例临床分析;颧眶骨折合并眼球内陷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眶底骨折与眶底软组织移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眶底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15例颧眶骨折伴有眶底骨折及眶底软组织移位的患者分别做MSCT扫描,利用Simplant软件测量眶底和眶底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做统计学分析,并将骨折形态以STL格式文件存储。结果:平均眶底骨折范围面积大小为(4.64±0.77)cm2,平均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为(2.58±1.33)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1.18602x-2.929,R=0.683。结论:眶底骨折范围面积大小与其相应移位软组织容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36例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136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49例行眶底手术治疗,21例有眶底骨缺损的患者采用自体骨、钛网或多孔高分子聚乙烯进行眶底重建。结果136例骨折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功能显著恢复,术后未发生永久性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局部感染,1例暂时失明,经及时治疗后痊愈。结论面中部骨折伴发眶底骨折的首选诊断方法是CT;治疗原则是恢复眶底的解剖形态和眶腔容积,还纳疝入上颌窦的眶内容物,植入修复材料重建眶底。  相似文献   

6.
网状眶底修复钛板治疗眶底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网状眶底修复钛板用于治疗眶底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对27例眶周骨折患者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并用网状眶底修复钛板治疗不易固定的眶底骨折,对术后效果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眼球内陷和神经症状都得到了纠正,疗效满意。结论:使用眶底修复钛板或眶内侧壁修复钛板能有效恢复眶腔骨质延续性,并可以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是处理眶底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后眶内软硬组织移位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内移位软组织体积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15例颧眶骨折伴有眶底、眶内侧壁骨折、眶内软组织移位的患者分别做MSCT扫描,利用Simplant软件测量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和眶内移位软组织体积,做统计学分析,并将骨折形态以STL格式文件存储。结果:平均眶底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为(4.64±0.77)cm2,平均眶底移位软组织体积是(2.58±1.33)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1.18602x-2.929,R=0.683。平均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的大小为(5.53±1.14)cm2,平均移位软组织体积是(2.59±1.05)cm3,两者相关关系是y=0.6894x-1.1342,R=0.7829。结论:眶底和眶内侧壁骨折范围面积大小与其相应移位软组织容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代面中部骨折日见增多,据Adekeye统计发病率由过去较少见而逐年上升,其中颧骨骨折已占首位,而颧骨组成眶底的一部分,在颧骨骨折中常可见到眶底骨折。眶底骨折由于是颌面外伤之一部分,故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常首先见到。既往对眶底骨折没有专门叙述,故临床常被忽视。眶底骨折具有独特表现,处理上也有特殊之处,1888年Lang曾首次以“外伤性小眼球合并视力减退”报告以来,国外对此广泛引起重视。眶底骨折既可有单独发生的爆裂型(blowout)骨折,也可在面中部骨折中同时发生。本病可牵涉到口腔、眼、耳鼻喉、整形各科,本文拟就此型骨折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9.
眼眶周围骨骼的损伤是面部创伤最多的区域之一。本文报告经眶下切口暴露眶底和眶下缘;又经鼻腔行上颌窦穿孔术,经此放入上颌窦型气球治疗眶骨骨折的方法,并对100例骨折病人的治疗进行了概述。本组93例眶骨骨折病人进行了手术,其中7例为双侧骨折。83%病例有眶缘及眶底骨折,17%为单纯骨折、骨折原因多系拳击伤,车祸,跌伤等,由于直接暴力突然增加眶内压力传导到眶壁,造成眶底中后份薄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体耳甲软骨瓣应用于眶底重建,对眶底骨折引起的复视和眼球内陷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6月应用耳甲软骨瓣重建眶底共21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轴位和冠状位眶部CT证实存在眶底骨折下陷,且部分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患侧眼球突出度与健侧相差3mm以上。自患侧耳廓切取耳甲软骨瓣(保留两侧软骨膜),经下眼睑下缘切口入路,用耳甲软骨瓣修补眶底骨质缺损。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复视和眼球内陷的治疗效果,以及供区耳廓有无畸形。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复视消失者19例(90.5%)、明显改善者2例(9.5%);双侧眼球突出度相差≤2mm共17例(81.0%),2.1mm~3.0mm共3例(14.3%),〉3mm共1例(4.7%);无一例出现耳廓畸形和耳甲软骨瓣感染。结论对于眶底骨折伴有眶底下陷,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以及双侧眼球突度相差明显的患者,应用耳甲软骨瓣重建眶底,可显著改善复视和眼球内陷等眼功能障碍,且不会引起供区耳廓畸形。  相似文献   

11.
CT片与X线片在颌面部骨折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桂平  周正炎 《口腔医学》1998,18(4):194-196
对42例105处颌面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分别摄取相应的X线片及CT片:上颌骨、颧骨摄华氏位片;颧弓摄颅底位片或颧弓切线位片;下颌骨摄全景片,对于骨折在升枝或下颌角区,加拍头颅侧位片或下颌骨侧位片,髁状突区加拍薛氏位片;CT片包括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层隔分别为2.0mm及5.0mm.结果发现:对于上颌骨、眶底、眶尖区骨折,应同时作冠状位及横断位CT扫描,CT片较X线片能提供更多更精确的信息量;对于颧骨、颧弓骨折,X线片是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对于髁状突骨折,冠状位CT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眼眶底板骨质菲薄,当眶内容物受到钝力作用使眶内压突然升高时易发生骨折。眶底骨折因其所在位置特殊,一旦骨折则无法复位,只能采用材料修补眶底。目前许多材料被用于重建眶底缺损,包括一直被大家认为是“金标准”的自体骨。但自体骨也有一定局限性.如来源少及额外的手术负担,越来越多的异体材料被开发并运用到临床。本文对目前常使用的眶底重建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眶底骨折是颧骨损伤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探查582例颧骨损伤患者的眶底,发现只有20%有真正的爆出骨折而无眶缘损伤。5%只有骨膜撕伤并无骨折或仅有线状裂缝。眶底损伤比想象的更为严重。即使轻微损伤如骨膜撕伤,在6—12周后也可发生严重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复视或半侧头痛,尤其是在晚上疲劳时集中注意力看书更明显。如果这些后遗症发现较晚,其与外伤的关系常被忽略。眶底软组织很脆弱,用力复位颧骨折片或LeFortⅡ型上颌骨折片时,对眶底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和外伤引起的一样严重。作者建议对于这二种骨折病人,应常规探查眶底,并在眶底骨面与软组  相似文献   

14.
尹世桓 《口腔医学》1991,11(2):90-90
<正> 眶底骨折是颌面外伤骨折之一,既往教课书中没有专门的论述,国外文献报道不多,国内未见报道。我院曾遇8例眶底骨折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5岁,平均35.6岁。根据 Converse 眶底骨折分类:爆裂型骨折单纯性4例,非单纯性爆裂骨折拌邻近面部  相似文献   

15.
眶周骨折伴复视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眶周骨折伴复视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 68例 ( 70只眼 )眶周骨折伴复视病例的CT图象和专科检查、临床资料 ,进行定位诊断和骨折分型。结果 :70只眼中眶底爆裂性骨折 45只眼 (其中 15只眼合并眶内侧壁骨折 ) ,眶底非爆裂性骨折 10只眼 ,鼻眶骨折 5只眼 ,颧骨骨折 5只眼 ,眶上部骨折 5只眼。CT检查诊断眶周骨折的正确率可达 10 0 %。 68例中 64例临床出现垂直复视 ,4例为水平复视。结论 :CT可以正确诊断眶周骨折部位并分型 ,帮助鉴别产生复视的原因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处理眶底骨折,是有争议的。一些入主张在伤后7~10天内,不可逆疤痕形成之前均行眶底探查,因眶周组织的丧失将导致复视和眼球陷没。另一些人则主张所有眶底骨折的病人一律观察,至少4~6个月,等待症状的改善,因为绝大多数眶底骨折病人并没有造成长期缺陷。但一般临床医生多采取中问立场,拥护早期探查仅仅在并发症威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才进行。  相似文献   

17.
眶底骨折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眶底骨折是眼眶骨折最多的一种。眶底壁骨质薄弱 ,受外力打击易造成眶底骨折 ,眼内容物移位 ,往往出现较明显的眼并发症。因此对眶底骨折的早期及时治疗对眼部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 1 992年 2月至 1 999年 2月收集的 2 3例眶底骨折治疗情况的临床总结和分析。提出早期诊断、治疗的体会 ,并比较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与骨移植的具体应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眶底骨折中 ,男性 2 1例 ,女性 2例 ,年龄1 3~ 56岁 ,平均年龄 31 .2 3岁 ,病程长短不一。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1 4例 (占 60 .87% ) ,拳击伤 3例 ,球击伤 2例 ,…  相似文献   

18.
经眶周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复位同定颧骨复合体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眶周(眉弓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眶周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眶底探查与眶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9.
眶底骨折复位术诱发眼心反射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眶底骨折复位术诱发眼心反射1例解放军98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姜军松患者,男,24岁。车祸致伤头颈部、胸部创伤。入院后查颜面部多处软组织撕裂伤,行紧急清创缝合术。Χ线检查显示右眶底骨折、鼻根部骨折、左锁骨骨折,左侧3、4、5肋骨骨折。入院后第7天因双眼不对...  相似文献   

20.
颧骨位于面中部,参与面部宽度和突度的形成,是面部结构、功能和美观的关键标志。因其体表位置较突出,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又因其参与眶外侧壁、眶底及颧弓的构成,故颧骨的骨折常波及上述邻近骨而引发颧骨复合体骨折。根据最小侵袭理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切口,应用恰当的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检索的方法对1例颧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