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探讨三叉尾侧亚核(Vc)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直接投射的神经元与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能传入的关系,本研究用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与Fos和SP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了Vc向VPM投射的神经元。结果表明:(1)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浅层(Ⅰ、ⅠⅠ层);(2)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在Vc浅层;(3)TMR注射入一侧VPM,逆标神经元仅见于对侧Vc和双侧延髓网状结构(MRF);(4)VcⅠ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2.3%为Fos阳性,11.7%为SPR阳性;(5)Vc深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13.1%为Fos阳性,8.5%为SPR阳性;(6)MRF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43.3%为Fos阳性,5.1%为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1)Vc及MRF内直接向VPM投射的部分神经元感受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2)VcⅠ层内直接向丘脑投射的部分神经元可能接受外周SP能的初级传入。  相似文献   

2.
王智明  李云庆 《解剖学报》1997,28(2):165-169
为了探讨三叉尾侧亚核内向丘脑腹牛内介核直接投射的神经元与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能传入的关系,本研究用四甲基罗达明逆行追踪与Fos和SP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了VC向VPM投射的神经元。结果表明:1.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浅层,2;SP受体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在VC浅层;3.TMR注射入一侧VPM,逆标神经元仅见于对侧VC和双侧延髓网状结构;4.VCⅠ层内TMR逆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起自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下行投射对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将微量海人藻酸注入大鼠SRD中,致SRD神经元兴奋,在SRD下行通路的作用部位引起c-fos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射后30min,脊髓灰质内出现Fos阳性神经元,1.5~2h时达高峰,4h后明显减少。在高峰期,同一脊髓节段的不同板层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不同:Ⅰ、Ⅱ层>Ⅲ、Ⅳ层>Ⅴ~ⅩⅡ、Ⅹ层,Ⅷ、Ⅸ层中偶见。Vc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与脊髓后角相似。上述结果提示,SRD发出的下行纤维主要调控脊髓和Vc(尤其是浅层)中的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急性心肌缺血时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SP受体的分布及形态学变化,采用ABC法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的大鼠延髓进行了抗SP受体(SPR)或抗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Fos/SPR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静脉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后,在双侧MVZ内出现Fos阳性神经元;在锥体交叉(PYX)和最后区(AP)水平,SPR免疫反应结构(SPR-LI)较未注射组明显增强,背内侧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nmdX)的SPR-LI纤维也由弯曲的粗纤维(羊毛型)变为细的直纤维。30%左右的SPR-LI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传导或调控。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分布状况。在对照组,仅偶见Fos阳性细胞出现于L6、S1节段脊髓后角(<2个/片),且染色浅淡。将3%福尔马林经插管分别注入膀胱、阴道和直肠造成伤害性刺激时,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00~260个/片,S1),主要出现于L6、S1节段后角Ⅰ层内侧部、后角内侧缘、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少量散在于后角Ⅰ层外侧部、后角外侧缘、外侧脊核和前角背内侧部。为了确定脊髓内Fos阳性神经元是否向上位脑结构投射,将荧光金(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后,给予膀胱伤害性刺激,结合Fos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在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发现有FG/Fos双标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FG标记细胞与Fos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核的背侧部,且FG标记细胞多数同时为Fos阳性,FG/Fos双标细胞占FG标记细胞总数的71.2%(37/52),占Fos阳性细胞总数的14.8%(37/250),提示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神经元部分投射至臂旁外侧核。为进一步确定Fos阳性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定位分布特征,采用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与Fos蛋白免疫组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和FOS免疫组化法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内的NOS阳性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FOS表达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发现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后角I层和Ⅱ层,其它部位稀少;NOS阳性神经元胞体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腰骶髓(L6 ̄S1)分布区域较相似,主要分布于与伤害性信号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7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7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投射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技术对大鼠脑干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测亚核(Vc)的NT能和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脑干向Vc发出NT能和L-ENK能投射的神经元主要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延髓中缝核簇。结果提示NT和ENK可能参与下行抑制系统,Vc浅层密集的ENK样阳性终末不仅来自Vc内的局部或中间神经元,而且来自下行抑制系统的起始核团和脑干  相似文献   

9.
STUDYOFNOVELMEMBRANOUSMATERIALFORADSORPTIONARTIFICIALKIDNEYGuHanqing;LuMozu(TianjinInstituteofUrologicSurgery,Tianjin,300211,...  相似文献   

10.
VIRTUALIMPLANTATIONINCOMPUTERASSISTEDKNEESURGERYVIRTUALIMPLANTATIONINCOMPUTERASSISTEDKNEESURGERYT.WANG,G.ZONG(RoboticsResearc...  相似文献   

11.
内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内Fos表达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良为  饶志仁 《解剖学报》1995,26(2):127-131
用抗Fos蛋白和酷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两种内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Fos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提示延髓内脏带半数以上的儿茶酚胺神经元参与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与FOS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观察了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对胃肠道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结果在脑干内见到FOS样免疫反应阳性、HRP标记和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的细胞,它们分布在延髓的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脑桥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中缝背核和被盖背侧核等区域.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32.7%.脑干内检出FOS/HRP双重反应阳性细胞1484个,其中延髓占19.4%,脑桥占79.5%,中脑仅占1.1%。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脑干内向杏仁中央核投射的神经元中约有1/3参与胃肠道伤害性刺激信息向Ce的传导,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臂务核中继后投向杏仁中央核的。  相似文献   

13.
将HRP注入下丘脑外侧区进行逆行追踪,并将之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外侧区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出现七种不同的反应阳性细胞,即:HRP、FOS、TH单一反应阳性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和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七种反应阳性细胞中以FOS、TH单一反应阳性细胞和FOS/TH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其余的各类均较少.HRP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注射侧,对侧偶见。上述七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的孤束核内侧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中少见.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少量向下丘脑外侧区投射,其中少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了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或调控.  相似文献   

14.
晋光荣  杨劲松  杨宁 《解剖学报》2002,33(5):479-483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延髓内脏带(MVZ)内NADPH-d阳性神经元与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4VO)改良法以及运用NADPH-d组织化学反应和Fos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双重染色技术对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2h,4h,8h,12h,24h,48h对MVZ进行研究,结果:脑缺血组MVZ内NADPH-d阳性神经元染色反应增强和Fos蛋白表达随脑缺血后再灌注时程而变化,并见有15%-20%阳性双染细胞,结论:在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MVZ内NADPH-d阳性神经元与Fos蛋白表达的分布变化具有相关性,提示在脑缺血状态下MVZ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建立HRP逆行追踪结合抗FOS和抗酪氢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延髓见到以下七种标记细胞:FOS,HRP,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这些细胞主要分布于延髓中、尾段由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在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共同组成的弧形带状区──“延髓内脏带”。本文结果表明大鼠“延髓内脏带”向杏仁核直接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中约有48%对内脏伤害性刺激起反应,提示“延髓内脏带”及其向杏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通路参与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用抗FOS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c-fos的表达,并结合抗TH免疫双重染色技术,探讨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FOS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说明孤束核是内脏伤害性信息初级传和冲动的直接反应区。在下丘脑内主要2于视上核和室旁核,提示视上核和室旁核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递中起中毒作用。在双标切片中,  相似文献   

17.
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呈双侧性分布,定位于胸髓(Rexed Ⅰ、Ⅱ、Ⅴ和Ⅹ层)、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臂旁外侧核、脑桥室周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楔形核、中缝背核、下丘、丘脑(中线核团、背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外侧缰核、内侧膝状体大细胞部、下丘脑(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室周核等)、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伏核、外侧隔核、梨状区皮质等。本文对以上部位的c-fos表达规律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PPE)mRNA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与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PPEmRNA的神经元胞体,多数分布在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等形成的一条从背内侧到腹外侧区的弧形带内。M-ENK与L-ENK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也主要密集分布在该带内。本结果对ENK(M-ENK和L-ENK)参与延髓内脏功能活动的调控过程,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FAGLU荧光组化技术观察了树鼩脑干儿茶酚胺神经元(简称CA神经元)的位置分布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A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下列核区:延髓的腹外侧网状核(LRN),孤束核(Sol);脑桥的面神经核(nVll).脑桥尾侧网状校(PnC),第四脑室顶外侧壁,蓝斑(Lc),脑桥头端与中脑尾端移行部的中缝背核(DR)、中央上核(cs),腹外侧臂旁核(VLPB)、中央灰质腹侧(Vcg);中脑的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