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NO在血管新生和血管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缺血时,缺血组织内的eNOS表达增加,促进NO的释放,有利于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的动员、迁移、归巢.而EPCs能在缺血组织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损伤的内皮,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组织细胞的供血.本文就eNOS在EPC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可能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与治疗性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钟伟  张怀勤 《心脏杂志》2009,21(4):581-58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内皮祖细胞(EPCs)参与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形成。临床前研究也证明体内动员和体外移植EPCs均可以促进缺血后组织内的血管新生,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性血管新生提供了新策略。现综述近几年EPCs的最新进展并探讨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脑缺血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胚胎时“血岛”细胞的分化特点,故又称之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它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具有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的细胞,可修复损伤血管内皮,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组织细胞的供血状态。在脑血管病中,EPCs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后的血管修复,对脑缺血后的血管网络重建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同的脑血管病其外周血EPCs的数量、增殖、迁移能力不同,而EPCs的动员、迁移、增殖过程又受多种内源性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内皮祖细胞(EPCs)也叫成血管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日益增多的证据显示,通过各种途径向体内移植或动员机体自身的EPCs可以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越来越趋于明了。胰岛素抵抗及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重构,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指具有特异性归巢于血管新生组织并能分化增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群干/祖细胞,是中胚层卵黄囊血岛原血干细胞(hemangioblast)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该细胞在出生后的新生血管发生/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证实成人外周血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EPCs[1],并且由此生成的内皮细胞还在缺血性疾病和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对出生后的血管新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新近的一些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增加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功能。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就他汀类药物对EP  相似文献   

8.
内皮前体细胞(EPCs)是指出生后机体中存在的能特异性归巢于血管新生组织并分化成内皮细胞的一群干细胞,包括从成血-血管干细胞到完全分化的内皮细胞之间一定阶段的细胞群体。研究表明,EPCs可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迁移到新血管形成位点并在原位分化成内皮细胞,能快速修复损伤血管。为了解决来源于骨髓和外周循环中EPCs数量过少的问题,Tatiana等对人体骨髓内和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MNCs)转化为EPCs的潜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群起源于骨髓,存在于外周血,与来源于胚胎血岛细胞具有相似特征的单核细胞群.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ECs),参与成人体内的血管发生和血管再生.1997年,Asahara等[1]在外周血中首次发现EPCs的存在,因为它们在新血管形成和血管修复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在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掀起了热潮.研究发现,这类细胞具有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潜能,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周围血管病、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本文对EP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7年,Asahara等[1]定义了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EPCs在动员、迁移后亦能形成新血管,这一过程后来被称为“血管新生”.EPCs对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的作用展现了其潜在的治疗价值,改善EPCs功能、EPCs移植、内皮捕获支架等治疗心血管疾病提示有广泛的前景. 1 EPCs概述 自从发现外周循环中的EPCs以来,研究者已经应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和分离此类细胞群.然而,EPCs仍未有共识性的定义.EPCs包含着一组细胞,这些细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存在,从成血管细胞到分化成熟的内皮细胞不等.  相似文献   

11.
正组织缺血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如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组织损伤及肢体缺血损伤等[1~3]。造成缺血性损伤的关键因素在于组织供血不足[4]。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在缺血性组织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如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等。本文以EPCs在缺血性组织损伤中的修复潜能为主题,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基于EPCs临床治疗的潜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通过RNA干扰技术在果蝇细胞中鉴定出钙离子释放激活钙通道(Ca2+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CRAC)的2种重要组成蛋白,即位于内质网上的Ca2+感受器间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和位于细胞膜上的CRAC通道蛋白Orai1.研究表明,STIM1和Orai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均有调控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止血、血栓形成、新生血管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示两者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文章就STIM1和Orai1蛋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探讨STIM1和Orai1作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与致残率都非常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过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多采用药物治疗,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治疗器材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治疗已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存心脑血管疾病中被广泛应用。因其疗效较好。也愈加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作者就近年来几种临床常用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是一种未成熟的内皮细胞, 能够增殖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PCs在血管损伤后从骨髓迁移至缺血区域, 参与受损内皮修复和新生血管形成, 从而为治疗包括缺血性卒中在内的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方法。文章就EPCs作为缺血性卒中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郑奇军  刘维永 《心脏杂志》2004,16(5):472-473
血管新生是缺血性疾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过去 10年中 ,细胞生长因子介导的治疗性血管生成在血管新生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 ,随着干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干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治疗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热点。内皮前体细胞 (EPCs)又称内皮祖细胞 ,是近年发现的能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多能干细胞。本文综述了EPCs及其在血管新生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所有类型卒中的70%,而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又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亚型。目前,血管内血运重建已广泛应用于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治疗,多模式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就神经影像学在血管内血运重建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Rho激酶是Rho蛋白的重要下游底物,参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细胞迁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梗死体积扩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ho激酶抑制剂可有效舒张痉李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内皮功能,增加缺血区域血流,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卒中是一种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病类型,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目前认为,炎症机制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周T淋巴细胞在脑缺血后24 h内浸润受损区域,参与脑组织炎症过程的进展.作为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调节性T细胞主要定位于缺血半暗带,但目前对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存在着争议.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Rho激酶是Rho蛋白的重要下游底物,参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细胞迁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梗死体积扩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ho激酶抑制剂可有效舒张痉李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内皮功能,增加缺血区域血流,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最近的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有助于心血管损伤如心肌梗死(MI)、动脉粥样硬化(AS)、缺血性心脏病(IHD)、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等后的成体新生血管形成和心血管重建。EPCs移植输入可以增加血管形成及心肌细胞再生。在几种实验动物模型中EPCs可促进外周血管或心肌缺血后的血管形成和毛细血管密度及心肌修复。并且,MI后移植EPCs增强心脏功能。这表明祖细胞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改进治疗这些血管疾病发生、心肌再生、防止再狭窄、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方法。现综述有关祖细胞移植术所获得的观察结果,并探讨通过药物调控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及其兴奋剂噻唑烷二酮(TZDs)等这些新的干预措施以增强EPCs功能和数量,提高其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