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讨论中医护理方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 入选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主要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观察指标:中医症候积分、H-B评分以及Portmann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B评分以及Portmann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rtman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可促进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消失,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及肌肉运动水平,且患者普遍满意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慢性上颌窦炎相当于传统中医的鼻渊,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单纯应用中药、西药或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结合方法包括中医辨证与西医治病相结合的内治法及中药制成满鼻剂或鼻窦灌洗液的外治法。现结合文献作一综述。一、内治法鼻渊多因风热外袭、风寒稽留、郁而化热、或肺失宣肃、湿热熏蒸窦窍等为病因病机。所以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利湿为原则。任为[1]认为,慢性鼻窦炎常因病久不愈过于寒凉,致牌肺气虚,精微难于上布鼻窍,湿浊滞留化热,阻于脉络而致病。临证将其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予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宣肺通窍汤+微波治疗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我院诊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筛选80例为主体,以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40例)、实验组(40例)。予以常规组常规西药治疗,予以实验组宣肺通窍汤+微波治疗,完成治疗后对比各组临床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耳积液细菌学指标,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2022年。结果 (1)临床效果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2)炎症因子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4)耳积液细菌学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取宣肺通窍汤+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中医证候与耳积液细菌学指标,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超微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细胞形态立体计量法对各型鼻咽癌细胞的桥粒平均直径、桥粒平均面积、桥粒面数密度、核质比、常异染色质比等进行定量研究,并观察了各型鼻咽癌间质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的反应,探讨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联系,证明了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有其客观规律性及科学性,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鼻衄,即鼻出血。为中医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引起原因甚多,治疗方法较广,笔者将中医治疗该病近况,介绍如下,供同道临证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中医辨证施治鼻衄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与肺、胃、肝、脾、肾关系较为密切。韩氏[1]将鼻衄分为五型:1.防经热盛:出血量不多,伴有口鼻干燥、咳嗽少痰、舌红苦薄黄、脉数。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2.肝火上过:出血量较多,伴有头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或弦数。治直清肝泻火、凉血止血;3.胃火炽盛:出血量多,伴有口臭,口渴喜凉饮,大…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窦炎,中医称之为“鼻渊”,以往治疗上多以疏风解表、芳香通窍为主,疗效不甚理想。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补肺健脾、散寒利湿法治疗慢性鼻窦炎3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衄西医称鼻出血,由外伤或疾病引起,中医是指因外伤、热伤血络或气不摄血而致的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中医治疗主要偏向于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的鼻出血。鼻衄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鼻衄多数为黎特尔区出血,造成鼻出血的原因很多,鼻中隔糜烂是鼻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儿童鼻中隔黎特尔区发育不成熟,鼻黏膜嫩稚,儿童好动,喜欢用手挖鼻,容易导致鼻黏膜感染,造成鼻出血。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何选择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减轻患儿痛苦、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和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下面简述谢慧副教授治疗儿童鼻衄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慢性鼻一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治疗鼻一鼻窦炎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是手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术后术腔的恢复仍然很重要。如何缩短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加快创面愈合,防止术腔粘连及息肉复发成为目前治疗鼻窦炎的热点问题。鼻窦炎术后西医多着重于局部对症治疗处理,中医从整体和局部兼顾综合来进行治疗。目前很多学者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鼻一鼻窦炎术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术后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有效提高了治愈率。笔者根据近10年来的临床报道,拟通过本文总结中医干预治疗鼻一鼻窦炎术后的疗效,探讨其理论基础。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各治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儿童多见该病发病率为22.04%,以往治疗常常以手术摘除为主,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对过多、过早切除扁桃体提出了异议,且手术禁忌证较多,有许多患者不能耐受。中医烙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的一大特色,目前,中医烙法逐渐得到了国际上专家学者和患者的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声带小结临床观察(附38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0年开始应用会庆逐瘀汤治疗声带小结,近对385例完整门诊病历者作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治愈271例、好转74例、无效40例,有效率为89.6%,治愈率70.4%,并试图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分析此方剂对声带小结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1.
咽异感症综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异感症常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中医称为“梅核气”,在耳鼻喉科门诊为常见病,单纯药物治疗症状很难控制,或服药过程中见效,一旦停药后又出现以上症状,患者有极大的心理负担。笔者对106例咽异感症者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耳鸣是一种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主观上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感觉,耳鸣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暂无针对耳鸣的特效药,对于占临床多数的主观性耳鸣,其治疗策略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高压氧治疗、颅脑电刺激治疗、膳食补充治疗等,其中以掩蔽为代表的声治疗在临床干预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声治疗的各种机理、运用方法、管理及与睡眠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结果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取240例慢性咽炎病例,在发病时间、年龄、病程及病程分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将其分为三组: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P<0.01)。优于单纯的中医组及西医组。本文认为中西区结合治疗组是根据慢性咽炎的分类特点,利用中西药物的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疗效。对象与方法一、诊断标准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有咽部不适.咽痒及灼热感,咽反射敏感,易作呕。咽粘膜呈暗红色,小血管扩张,咽后壁可见散在淋巴滤泡。有时附有少量粘液。肥厚性咱炎:患者咽部症状除有单纯…  相似文献   

14.
声带瘫痪2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225例声带瘫痪。从一般资料,发病季节、发病原因、声带瘫痪表现及治疗五个方面进行了报告。本病发病原因以手术损伤、肿瘤侵犯或压迫者多见,特发性声带瘫痪约占52%。声带瘫痪表现以左侧旁中位多见.治疗分病因治疗与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音频治疗仪和电子嗓音治疗仪治疗、发音训练、针灸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声带结节,息肉与中医血瘀证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声带给节与息肉是慢性喉炎的一种特球类型,是病理性嗓音的常见原因.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独特之处,除了传统的益气养阴、清热开音治法外,近年来有不少有关血瘀证治研究的报道,为本病的治疗歼辟了新方法与新途径.本文就近十年来声带结节、息肉与中医血瘀证治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以期对嗓音医学工作者有所排益.病因病机研究根据本病反复不愈的声嘶特点,中医将其归属于“慢很瘠”、“久瘠”的范畴.目前,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甚多,但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一是肺肾阳虚,虚火上炎于肺,肺失情肃,邪热客手喉间,喉之脉络受…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炎、扁桃体炎属中医咽喉科之喉蛾、喉痹范畴,西医治疗此病大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辅以含化片剂等方法,疗效往往并不理想,其咽喉症状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不愈,导致滥用抗生素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我们临床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变应性鼻炎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尤其是外治法中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等方法在临床上优势明显,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近十二年中医外治方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分别从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等方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三组,中医治疗组(60例)接受中药汤剂口服;西医治疗组(35例)联合口服交沙霉素和增效联磺片(SMZ SD TMP);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5例)联合服用以上中药和西药;中医治疗组仅以3%双氧水清洁耳腔,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以3%双氧水清洁耳腔后,再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耳浴.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78.5%、45.0%、48.6%,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分别P=0.0001、P=0.00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9.
慢性鼻咽炎以鼻咽干燥不适,有粘稠样分泌物不易咯出,使呼吸不顺,鼻咽不适,常以“吭”、“喀”或回吸以排除粘“痰”而后快为主要表现,属中医顽颡炎范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辛凉解表、清热消肿法多见。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采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本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下面结合两个典型的病例,对健牌和胃法治疗慢性鼻咽炎的运用和理论依据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倒一,朱××,男,40岁,干部,1995年 5月 10日初诊。患者十年来觉鼻咽部有“痰”,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并时有咳嗽、咽痛。曾在当地及广州多家医院诊治,…  相似文献   

20.
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敏感性增高而呈现在鼻粘膜的一种变态反应。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肺、脾、肾虚损。变应性鼻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疗效不一。我科自1993年起初,对变应性鼻炎用激光配合中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并137例,根据顾之燕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分为中药组,激光组和激光配合中药组3组。1.中药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4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2.激光组:39例,男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