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的一种较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眼病.以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结膜囊内大量脓性分泌物为特点.我们于1992年至93年10月曾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16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视对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防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胡燕妮淋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conjunctiritis)是由奈瑟(Neisser)氏淋病双球菌感染的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眼病,以眼睑、结膜重度水肿、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为特点,如处理...  相似文献   

3.
钟兆贝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108-108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又称新生儿脓漏眼,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现将笔者自1993年以来收集的资料较完整的39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又称新生儿脓漏眼,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现将笔者自1993年以来收集的资料较完整的39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淋病奈瑟氏菌致新生儿眼结膜眼极为少见 ,2 0 0 0年 3月从 1例新生儿眼结膜中检出该菌。1 病例简介患儿 ,男 ,出生后 8d。因双眼分泌物增多 5d入院。检查 :双眼上下睑浮肿 ,睑结膜、球结膜重度充血 ,结膜囊内有大量黄褐色分泌物。分泌物涂片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随即培养检出淋病奈瑟氏菌。用青霉素冲洗结膜囊 ,局部滴抗生素眼水 ,4d好转出院。2 培养特性将分泌物无菌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并放入CO2环境中 ,35℃培养 4 8h ,菌落细小、透明似水滴状、凸起、光滑、圆形 ,菌落易乳化。涂片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双球菌、形…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淋球菌结膜炎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淋球菌结膜炎亦称脓漏性结膜炎 ,患儿可分成年人和初生儿。成年人病菌多来自自身或他人的尿道淋病分泌物 ,而初生儿则直接由母体的阴道分泌物所感染。作者 1997年以来诊治淋球菌结膜炎 1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新生儿淋球菌结膜炎患儿 ,男 9例、女 7例。均从阴道分娩 ,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淋病史 10例。 12例患儿在出生 1周内发病 ,其余 4例亦在生后 2周内就诊。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16例患儿中双眼发病 12例 ,表现为眼脸红肿 ,球结膜充血、水肿、眼裂不能张开 ,压之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漏出。全部病例均取眼分泌物涂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根据患儿体重计算菌必治肌肉注射的剂量,同时结合局部眼药滴眼。结果:148例例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通过菌必治肌肉注射结合局部眼部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菌必治肌肉注射结合部眼部治疗是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用特异性抗体致敏A蛋白的葡萄球菌(SPA)进行协同凝集试验方法,对206例新生儿眼部分泌物,进行淋病性脓漏眼检测.同时对所检测出阳性者进行革兰氏染色及细菌培养.结果革兰氏染色检出阳性者与SPA检出阳性附合率为20.7%.其原因SPA协同凝集试验阳性者和未查到淋球菌者与活菌、死菌抗原有关.并对新生儿脓漏眼感染途径及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发病者以育龄男女居多,但婴儿也有发病者,尤以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较为多见.为探讨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快速诊断方法,近几年用淋球菌试剂盒对60例临床疑为淋菌性结膜炎新生儿的眼分泌物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0.
郭金珠 《职业与健康》2003,19(8):160-161
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也称新生儿包涵体脓漏眼 ,是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是由沙眼衣原体中眼 -生殖泌尿型即D~K型衣原体感染引起。是新生儿在患衣原体性宫颈炎产妇的产道中直接感染所致 ,或可能经污染的手、用具、毛巾和被褥等间接感染。是当前西方国家常见的新生儿结膜炎之一 ,2 %~ 6%的新生儿有患此病的危险 ,其发生率大约占新生儿结膜炎的2 0 %~ 3 2 %。在英国 ,其发生率是新生儿淋球菌结膜炎的 10倍以上[1] 。我国尚未见有关的统计数字。我科收治过患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 2 5例 ,经过早期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均获得痊愈 ,随访无…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为何眼睛流脓上海长征医院儿科教授苏渊一名出生才5天的新生儿,双眼睑结膜明显充血肿胀,继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家长和亲属都认为小儿患了“红眼睛”病。可缘何会有脓性分泌物呢?医师对小儿作了结膜刮片检查,诊断为沙眼衣原体结膜炎。经用红霉素治疗后痊愈了。...  相似文献   

12.
倒眼毛是一种眼病,医学上称为“内翻倒睫”即眼边向眼球方向内卷,致使眼毛内倒,刺激眼球。此病对眼部有一定的危害。 有的人眼边位置是正常的,只有一根或数根眼毛向内不规则地生长;较肥胖的塌鼻梁婴幼儿,常因下睑内翻造成倒眼毛;老年人由于眼睑皮肤比较松弛,常引起内翻倒睫:最常见的是沙眼病人,由于睑结膜、睑板瘢痕收缩所致睑缘肥厚、内翻、倒睫;另外急性结膜炎、结膜烧伤、角膜炎、眼外伤等都可引起内翻倒睫。  相似文献   

13.
头孢曲松钠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眼炎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0年 2月以来 ,我们用头孢三嗪 (果复每 )治疗新生儿淋病眼炎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 8例淋菌性眼炎患儿均来自我院妇产科、皮肤科、小儿科门诊。年龄 2~ 14d (平均 4.8d) ;病程 1~ 3d(平均 1.8d)。1.2 临床表现  3 8例患儿均有眼脸肿胀 ,睑结膜充血 ,球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色黄或略带绿色 ,呈浆液性或粘液性。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经取结膜囊分泌物涂片可见细胞内存在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阳性而确诊。1.4 治疗方法 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钠 ,一次性肌内…  相似文献   

14.
淋菌性结膜炎是眼科中一种严重的化脓性结膜炎 ,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新生儿多由母体阴道分泌物所感染 ,少数患者可因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所传染 ,如处理不及时还会发生口角溃疡和导致眼穿孔失明。1 临床资料  为我科 2 0 0 0年接诊的 30例淋菌性结膜炎患儿 ,年龄最小 2天 ,最大 19天 ,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眼流脓性分泌物 ,双眼睑肿胀。检查 :双眼球结膜充血 ,角膜、巩膜未见异常 ,睑球结膜高度水肿 ,有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和患儿眼内分泌物检查涂片 ,发现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诊断可以成立。2 治 疗采取隔离措施 ,凡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婴幼儿结膜炎患儿淋病奈瑟菌及其他病原菌谱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扩增技术、直接涂片镜检和TM、SDA培养,分别检测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到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394例新生儿、婴幼儿结膜炎患儿结膜标本中阴道加德纳菌、淋病奈瑟菌、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生殖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属。结果 224例男性患儿有54例检出淋病奈瑟菌(24.1%)、30例检出解脲脲支原体(13.4%)、假丝酵母菌属检出10例(4.5%);170例女性患儿有44例检出淋病奈瑟菌(25.9%)、28例检出解脲脲支原体(16.5%)、28例检出阴道加德纳菌(16.5%)和假丝酵母菌属检出26例(15.5%)。结论新生儿、婴幼儿结膜炎患者虽然以淋病奈瑟菌感染为主,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与母亲淋病的关系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随着传染性疾病的增加,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现将67例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与母亲淋病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根据患儿体重计算肌肉注射青霉素G钠针的剂量,同时结合局部眼药滴眼。结果23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通过青霉素G钠针或菌必治肌肉注射,结合局部眼部治疗。疗效满意。结论青霉素G钠及菌必治肌肉注射,结合局部眼部治疗是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荣林 《肉品卫生》2001,(11):15-16
肉犬呼吸道综合症的诊治 [病原与症状]:不同病原表现的症状不同,故作简述如下。 (1)衣原体:单侧或双侧眼结膜炎,眼睑痉挛,结膜水肿,食欲不振,有粘液脓性眼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疗效,为本地区经验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149例患儿的疗效;前瞻性观察2004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分别应用2000、5000、10000、50000U/ml青霉素滴眼液。结果应用青霉素、利福平、氯霉素、妥布霉素及氧氟沙星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3.1%、38.2%、70.4%、48.4%、89.3%。青霉素组及氧氟沙星组分别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青霉素及氧氟沙星疗效最佳;2000、5000、10000、50000U/ml浓度青霉素局部应用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经验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时应首选青霉素滴眼液,最佳浓度为2000~5000U/ml。  相似文献   

20.
韩咏霞  猿飞 《健康文摘》2006,(12):11-11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约半数以上的新生儿结膜炎为沙眼衣原体所致。新生儿沙眼衣原体结膜炎一般出现在生后5-14天发病,胎盘早破的新生儿可在生后2天左右发病。该病的,临床特点为眼睑结膜充血肿胀明显,井有大量分泌物流出(流泪),最初为浆液性分泌物,稀薄,以后转为脓性分泌物.黏稠。与淋病性结膜炎比较,新生儿沙眼衣原体结膜炎的预后比较好一些,一般不会侵犯角膜,也不会发生角膜穿孔,造成失明者极为罕见。且大多自然病程较短,持续2—3周后充血肿胀减轻,分泌物显著减少,直至痊愈,很少会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