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姚建康 《北方药学》2012,(10):49-49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与电凝术联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皮下淤斑,后自行吸收。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小腿切口淋巴漏4例,皮肤轻度烧伤4例,小腿局部皮肤组织无感觉2例。随访10个月,无复发病例和深静脉血栓病例。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外形美观、术后复发少等优点,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20-922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12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各56例。传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节段性抽剥术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手术均获成功,每条肢体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出血350 min;术中出血310 m L。患者住院时间510 m L。患者住院时间57 d。对照组手术也均获成功,每条肢体手术时间407 d。对照组手术也均获成功,每条肢体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3070 min;术中出血3050 m L。患者住院时间650 m L。患者住院时间69 d。两组患者患肢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及淋巴漏;下肢酸胀不适感减轻,迂曲扩张静脉均消失;皮肤色素沉着及湿疹改变均减轻。改良组其中2例(3.57%)电凝局部皮肤Ⅰ度烧伤,给予烧伤膏治疗2周痊愈。所有患者随访39 d。两组患者患肢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及淋巴漏;下肢酸胀不适感减轻,迂曲扩张静脉均消失;皮肤色素沉着及湿疹改变均减轻。改良组其中2例(3.57%)电凝局部皮肤Ⅰ度烧伤,给予烧伤膏治疗2周痊愈。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无静脉曲张复发,下肢沉重酸胀感消失,活动自如。结论: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32例186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激光烧灼静脉主干和小腿曲张静脉。小腿局部严重曲张的静脉团,另做切口做局部切除或点状抽拔。结果本组一次治愈率96.2%(179/186)。1例1条肢体于术后1个月复发。6例6条肢体术后仍有少量曲张静脉存在。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曲张静脉烧灼处条索状硬结、疼痛20例;发生皮下片状瘀血19例;出现局部皮肤麻木23例;皮肤灼伤5例。120例随访2—36个月。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刘清泉  程军  徐崇松  彭江涛  罗威 《医药世界》2010,(6):532-532,547
目的探讨多种手术方法联合微创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隐静脉腔内激光、电凝、点式切口剥脱,部分联合深静脉瓣膜修补、腔镜小腿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腘静脉外肌腱代瓣术联合微创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 a,9例浅静脉曲张5 a内复发(占3.2%),局部注射硬化剂1~2次消失。结论采用联合术式微创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效果可靠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腔内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外科诊治的5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腔内电凝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所选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7.0±3.5) min.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均于术后1周左右出院,其中出现2例切口淋巴瘘,3例皮肤灼伤,均予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腔内电凝术治疗可达到传统手术效果,且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约有15%的男性和25%的女性存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者[1]。临床既往多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传统手术时结扎、切断和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疗效肯定,但手术创伤大,美容效果不佳[2]。我院采用高位结扎顺行剥脱术联合血管内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3例(86条肢体),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往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和Ⅱ级(Kinster分级法)以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应用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治疗,但切口多、创伤大、手术复杂、恢复周期长且遗留切口斑痕多。我院于2000年7月~2002年6月对4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应用电凝术,近期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6例(6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的曲张浅静脉施行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每条肢体手术时间30~85min,平均50min;手术切口1—5个,平均3.1个;术后住院时间为3~7d,平均3.6d。12条(18.46%)肢体出现皮下淤血,6条(9.23%)肢体出现皮肤灼伤。41例(47条肢体)随访2—8个月,平均6.5个月,无复发。结论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高位结扎加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42条肢体)均采用高位结扎和电凝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6 min,142条肢体曲张静脉消失,其中8例患者电凝处有轻度皮肤灼伤,3例有区段性复发,2例患者出现隐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位结扎加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满意、简便、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点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68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人实施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点式剥脱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3~8个月,无复发。结论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电凝术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2002年9月收治大隐静脉曲张病历进行分析,其中22例采用电凝术治疗,26例采用传统剥脱术。结果 住院时间电凝术组4-10天,平均5.2天;剥脱术组8—18天,平均10天;电凝术组2例皮下硬结节,剥脱术组3例,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两种术式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但电凝术组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对不伴有深静脉病变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以往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疤痕多,欠美观。河北省大厂县中医院从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小腿曲张静脉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5例,术后随访6~24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及术式选择。方法对240例患者290条肢体分别行单纯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逆行激光治疗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曲张处穿刺下激光治疗术,并对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用时短,切口小且少,无严重术后并发症,近期效果满意。结论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疾病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且易为患者接受,但应注意激光治疗的适应症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往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和Ⅱ级(Kinster分级法)以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应用大隐静脉结扎剥脱术治疗,但切口多、创伤大、手术复杂、恢复周期长且遗留切口斑痕多。我院于2000年7月~2002年6月对4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电凝术,近期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42例采用电凝术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7~53岁,平均39岁,病史2~17年,伴酸胀沉重感33例,患肢皮肤营养障碍34例;46例采用传统剥脱术,其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26~54岁,平均39岁,病史2~16年,伴酸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42条静脉曲张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将肢体驱血后于大腿上部扎止血带行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术后常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及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6±14min)、术中出血量(37±11ml)及皮肤感觉障碍例数(3例)。结论应用止血带在大隐静脉手术中可创造"无血手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创伤面积,降低皮肤感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应用驱血点状剥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36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对1036例确诊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其中并发局部血肿27例(2.6%),皮肤破溃者15例(1.4%),切口渗血18例(1.7%),术后肢体轻度肿胀12例(1.1%),局部复发9例(0.8%),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神经损伤者。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是根治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以往的手术方法多采用高位结扎浅静脉剥脱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我院从美国引进大隐静脉激光治疗仪,从2006年初至今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3例(29条肢体),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时,传统要求宜在溃疡愈合后进行手术。但由于静脉曲张血液流回不畅,局部营养障碍,所以溃疡往往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因而只有首先解决静脉淤血这一病因,才能促使溃疡愈合。我院自1983年以来对32例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病人选择性采用大隐静脉套入成瓣术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发病部位:右侧23条,左侧14条,共37条肢体。年龄最小18岁,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小切口微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共收治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6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给予早期小切口微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且并发症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2、3.9952,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86、-9.9086、-5.34025,P<0.01)。结论对于治疗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来说,与传统疗法相比,早期小切口微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具有临床治愈率高、并发症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光弼  崔光筠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82+186-182,186
目的探讨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基本要点,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每侧手术时间为30~50min,无切口感染。被电凝处出现轻度皮下瘀斑,被电凝的血管可触及条絮状结节,皮下瘀斑及硬结约15~30d自行吸收消失。3例大腿或小腿大隐静脉走行处局部皮肤轻度烧伤,均经局部敷湿润烧伤膏后约6~9d痊愈。术后切口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术后随访2~20个月,无复发。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简便、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瘢痕少、恢复快等优点,近远期效果满意.具有美容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