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用综合治疗;治疗组60例,综合治疗外加用甘利欣和复方丹参,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转氨酶(ALT)和胆红素(TBi)恢复正常占81.7%和88.3%,停药后总有效率为90.0%,转为重症肝炎百分率为1.7%;对照组ALT,TBi恢复正常占48.3%和44.8%,总有效率53.4%,转为重症肝炎百分率为6.9%。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中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明显降酶、退黄作用并有效阻止其转为重症肝炎。两药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观察组),每组各54例,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8.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苏英  高鹏  马永虹 《临床医学》2013,33(1):35-36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3例,其中男42例,女4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加用硫普罗宁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有效率78.0%.结论 硫普罗宁针剂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显著和稳定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针、门冬氨酸钾镁针等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4周治疗结束时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有效率,门冬氨酸-鸟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组分别为75.0%和72.2%。结论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粉针剂(瑞甘)能有效降低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4例,其中男45例,女3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硫普罗宁钠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试验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为5例.结论 硫普罗宁钠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显著和稳定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Ib联合胸腺肽治疗的影响。方法:将92例应用干扰素α-Ib联合胸腺肽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6例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完全遵医率分别为54.35%、95.65%、52.17%、43.13%、82.61%,对照组分别为32.61%、78.26%、28.26%、21.74%、56。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教育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对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实施常规治疗加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1年内、2年内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36例患者在1年内和2年内的复发率分别是33%和53%,明显低于对照组(58%和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3,13.60,P&;lt;0.01~0.05)。实验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01),健康教育明显有利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康复。结论:健康教育能减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复发率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CHB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护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毒学指标、临床症状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下降、PTA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51.2%,观察组总有效率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能够迅速降低病毒含量,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黄利胆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d^-1,同时应用护肝药、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E等。研究组口服大黄利胆合剂治疗,200ml·d^-1·Bi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强力宁注射液100ml·d^-1。观察3mo。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84.0%,对照组为66.0%(X^2=4.32,P〈0.05)。研究组SB、ALT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13.30,4.80,P〈0.01),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25,P〈0.05)。结论大黄利胆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茵陈蒿汤治疗效果。方法:将12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2例接受西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损伤,干扰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5^+B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D5^+B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3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8例健康时照者周围血中CD5^+B细胞(CD5^+CD19^+)的百分率进行测定,同时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周围血CD5^+B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分组(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分组)中CD5^+B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分组之间CD5^+B细胞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D5^+B细胞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关,但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80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75例,应用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5例,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两组病例均未使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水平和总的临床疗效。结果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显效6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对照纽显效4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苦参碱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8例(19.0%)显效,17例(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医用臭氧; 自体血液回输; 直肠灌注;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7-0021-02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 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过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86例(86%),有效11例(11%),无效3例(3%),总有效率9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漱口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齿衄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湿热内蕴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中药漱口方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中药漱口,共观察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简明健康量表(SF一36)和慢性肝病问巷(cLDQ)评估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F~36量表RP、GH、VT、RE、BP、MH、PH、MH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I.DQ量表EF、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应用中药漱口的肝硬化齿衄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沈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98-1899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1)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经济条件、服药情况、对本病的的认知程度等相关因素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2)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1)影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主要与学历、收入、对疾病认知程度相关(P〈0.01);(2)对照组完全依从的比例为26.19%(11/42),观察组为66.67%(28/4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专科护士应系统地关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福州市传染病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SACLF患者106例,按照实际用药分组,其中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研究组)53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3例(对照组),比较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4、12、24周后,其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4.63、6.01、11.84,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4、12、24周,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VIA则明显上升(P均〈0.05);治疗后12、24周,ALB则明显上升(P均〈0.05)。但两组间治疗后ALT、AST、TBIL、ALB、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亦无病情进展者。研究组2例开始治疗后轻度腹胀不适,对照组2例一过性皮疹,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SACLF,HBV—DNA转阴率较拉米夫定增高,但在改善肝功能和短期预后方面与拉米夫定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287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有对比的疗效观察,随机分为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组146例和一般药物对照组141例。疗程结束时,治疗组146例中,慢性迁延性肝炎有效率为92.86%,与对照组(79.0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效率84.64%,与对照组(65.31%)相比,差异显著(P<0.01);对于HBsAg及HBeAg的阴转比较,治疗组(67.15%、76.07%)明显优于对照组(19.20%、13.86%),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显示,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慢性迁延性肝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